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記者 周芙蓉)“國家發展改革委已連接20余次對藥品進行降價,但價格過高現象依舊,原因何在?”全國人大代表、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孫誠誼給記者分析了個中原因。
孫誠誼代表説,國家一旦降低醫院的藥品零售價,造成醫院利潤降低,醫院往往會對這種藥品沒有積極性,轉而到市場上尋求可以替代的同類藥物,而廠家也會迅速生産可替代産品,造成降價名單上的藥品從市場上消失。還有一些藥品生産企業的對策是,適當調節一下藥品的成分,藥品的化學名稱就變了,也不用降價了,有的産品甚至可以借新藥的身份提高價格。這就是為什麼屢屢降價而藥品價格依然虛高的原因。
為此,孫誠誼針對這一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一是改革醫藥流通體系。流通層級多造成到患者手裏的藥價層層加價,應進行醫藥流通體系改革,可以從資質管理入手,提高醫藥流通企業的準入門檻,發揮國營主渠道作用,減少流通環節,允許藥品生産企業向醫院直銷。
二是醫院實行醫藥分開。公立醫院是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但由於政府的補償機制不到位,醫院已經習慣靠藥品支撐經營和開銷。有的醫院藥品收入幾乎佔到業務總收入的一半甚至更多。藥品的進銷差價是醫院確保盈利的重要來源,造成以藥養醫現象。建議國家通過衛生主管部門選擇一些醫院實行嚴格的醫藥分開試點,對這些醫院政府給予一定的補償,試點成功後予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