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報告解讀:通脹壓力加大資源價格改革如何求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 安蓓、劉錚、周英峰) 嚴格控制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務價格;積極穩妥地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對價格調控和資源價格改革,計劃報告分別作了這樣的表述。通脹壓力下的資源價格改革如何操刀,成為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話題。

    資源價格改革“遭遇”CPI新高

    我國原油和煤炭價格由市場調節,成品油和電力價格則由政府調控。近幾年全球資源價格持續上漲,國際油價已突破每桶100美元,煤炭價格也持續攀升。針對資源産品價格上下游倒挂問題,我國從2005年底開始全面部署資源價格改革,箭已在弦上。

    然而,去年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連創新高。2007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平均上漲4.8%,今年1月又同比上漲7.1%。防止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已成為今年宏觀調控的重大任務。

    “在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短期內不宜將國內資源價格與國際價格過快接軌。”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孫曉鬱説。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馬富才認為,從體制機制改革的角度,從長遠考慮,需要不斷深化資源價格體制改革。

    理順資源價格利於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

    過低的生産要素價格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要因素。央行近日發佈的2007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稱,資源價格偏低是我國經濟內外失衡的重要誘因。

    報告稱,推進資源價格改革短期內可能增大通脹壓力,但從長期看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緩解貿易順差,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理順資源價格,將外部環境成本內部化,是我國調整産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推動力。”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説。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靜安區副區長朱成鋼説,將資源價格維持在較低水平,短期內雖可緩和通脹壓力,但長期下去,價格依然難以真實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將進一步導致資源的浪費性消費,不利於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把握好時機力度並給予困難群體適當補貼

    “完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應當把短期和中長期目標結合起來,在價格漲幅趨緩後擇機出臺、分步推進。”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遲福林建議。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表示,把握好政府調價的時機和力度,必須調整的資源性産品價格和公共服務收費也要從嚴控制,防止出現輪番漲價。

    我國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目前取得了一些進展:初步形成了煤炭定價新機制,差別電價政策進一步落實,國內成品油價格根據國際市場變化有計劃提高。

    “如果資源價格長期被人為壓低,可能會給今後的發展帶來更多矛盾。”馬富才委員指出,要推進資源價格改革,讓資源價格反映出供求關係和環境成本。

    在這一調整過程中,一些相關公益行業和困難群體受到的影響較大,如公共交通、農業生産等。馬富才委員建議,在價格調整中要形成援助機制,給予適當補貼,整個社會就能保持平穩。

 
 
 相關鏈結
· 兩會報告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九個限時承諾
· 兩會報告解讀:城鄉並舉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
· 住房政策凸顯新變化 從"經濟指標"到"民生指標"
· 7700多項標準制訂修訂要讓百姓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 報告解讀:增強"憂患意識"應對發展中的挑戰和風險
· 報告解讀:能耗污染雙下降 節能減排出現重要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