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記者 李亞彪、岳德亮)這是一筆巨大的節能“反差賬”:2007年,我國太陽能電池産能約佔全球市場的16.7%;而年度光伏發電量不僅落後於水電、火電,也落後於同時起步的風力發電。“我國的太陽能電池産能沒有完全發揮出來,關鍵在於國內光伏發電的消費市場還沒有培育起來。”全國人大代表、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説。
光伏發電,就是利用太陽能電池直接將太陽光能轉化為電能。2006年,我國的光伏電池産量就達37萬千瓦,僅次於日本、德國,成為全球光伏産品製造第三大國。
南存輝認為,出現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有産業無市場”的狀況,主要原因之一是光伏發電價格高於傳統能源的現實讓百姓望而卻步,也讓有關決策部門覺得“不划算”。此外,太陽能光伏電池在使用過程中雖然基本上是“零排放”,但在其所需要的重要原料——硅的提煉過程中會有一定排放,又使一些人認為發展可再生能源節能減排的目的沒有達到。在這樣的認識下,有關部門對太陽能光伏産業發展推動不很積極,扶持也不到位。
在推動太陽能産業發展方面,國外比較成功的做法有三個:一是採取政府導向的形式,扶持節能環保的可再生能源,抑制傳統能源的使用,比如採用徵收排放稅等經濟杠桿,力求儘早實現傳統能源結構的改變;二是通過政策鼓勵機構和家庭安裝太陽能發電裝置,並將“綠電”輸送到國家電網;三是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一方面降低成本,縮小太陽能發電與傳統電力的價格差距,一方面改變原料結構,有效減少甚至消除原料提煉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南存輝説,中國太陽能産業的發展需要從根本上轉變認識,將太陽能電力放到優先發展位置,出臺激勵政策,培育消費市場,鼓勵技術創新。建議儘快出臺可再生能源法實施細則,完善太陽能光伏産業發展規劃,提高其在發電總量中的指標比重。同時,通過補貼政策支持鼓勵太陽能發電並網,鼓勵家庭安裝使用太陽能發電裝置,國家電網應無條件收購家庭“綠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