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四 川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3日   來源:四川日報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深入實施。新增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縣2個,全省“普九”人口覆蓋率99.6%。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化債成效明顯。高中階段教育加快發展,高等教育質量穩步提升。職業教育攻堅計劃有序推進,特殊教育得到發展。知識産權保護進一步加強。新獲得專利授權13369項、中國馳名商標47件、中國名牌産品17個,認定授牌省高新技術創新産品30個、産學研創新聯盟25個,新增創新型企業163戶。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835.8億元,增長24.9%。涉農縣(市、區)全部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合農民6141.3萬人。新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12個。婦幼衛生體系建設得到加強,孕産婦和嬰兒死亡率持續下降,嬰兒死亡率首次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血吸蟲病綜合治理率先實現全省達到國家傳播控制標準。文化産業穩步發展。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達96%、97.1%。文藝創作進一步繁榮,推出了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新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78項。新建農家書屋6000個。川籍運動員在北京奧運會取得4金、3銀、5銅,在殘奧會取得2銅,均創歷史最好成績。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繼續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2.4‰。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和檔案工作取得新成果。第二輪修志工作進展順利。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工作得到加強。

    節能減排、生態建設和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紮實推進。初步測算,單位生産總值能耗下降4%左右,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均下降2%。金沙江、長江幹流、岷江、沱江和嘉陵江流域水質主要指標達標率77.7%,提高2.5個百分點。17個省控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2個城市達到一級標準。城市污水處理率、垃圾處理率分別達61%、75%。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和第二次土壤污染現狀調查進展順利。完成營造林900萬畝、沙化土地治理5萬畝、水土流失治理1907.7平方公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增加到22個,創建生態示範區86個,森林覆蓋率30.6%。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實現耕地佔補平衡。實施“金土地工程”,整理土地139.7萬畝,新增耕地17.5萬畝。

    社會管理逐步完善。旗幟鮮明地反對民族分裂,採取果斷措施維護藏區穩定。強化災區社會服務和管理,保持災區和諧穩定。北京奧運火炬在我省傳遞展示活動取得圓滿成功。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進一步深化,大調解工作格局不斷完善,信訪工作責任制逐步健全。依法打擊各類犯罪活動,深入推進平安建設,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深入開展安全生産“隱患治理年”活動,努力構建安全生産長效機制,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實現“四個下降”。認真做好嬰幼兒奶粉事件處置工作。整頓規範市場秩序,加快誠信體系建設,加強質量價格監管,嚴厲查處各類商標違法案件659件、商業賄賂案件180件。保密工作得到加強。

    民族宗教政策進一步落實。加強民族團結,進一步構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對民族地區扶持力度加大,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加快,生産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宗教工作得到加強,宗教事務條例得到貫徹落實。

    國防建設不斷強化。預備役部隊、民兵隊伍建設質量明顯提高,國防工業、國民經濟動員、交通戰備、人民防空、國防教育等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績,徵兵工作、雙擁工作、轉業復員退伍軍人安置和軍烈屬、殘疾軍人優撫工作得到加強,軍民關係更加融洽。

    一年來,我們紮實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注重提高駕馭市場經濟能力,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大力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和廉政建設。明確每月工作重點,每季度召開經濟形勢分析會,針對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適時採取應對之策。發佈省政府規章10件,向省人大常委會提交地方性法規草案5件,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議案提案和建議意見1684件;完善市縣政府行政決策機制,嚴格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和程序。認真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深入推進政務公開。認真落實首問負責、限時辦結和責任追究“三項制度”,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636項,加強政務服務中心建設,行政審批流程提速37.9%,省、市(州)和152個縣(市、區)的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實現三級聯網,在全省推行並聯審批。妥善處置各類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能力增強。堅持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嚴肅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

    各位代表,在特大自然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雙重影響下,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這樣的成績,確實來之不易。這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省人大、省政協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督支持的結果,全省廣大幹部群眾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駐川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政法幹警、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也面臨諸多新的挑戰和風險。

    ——災後恢復重建任務十分艱巨。受災企業産能還難以全面恢復,交通、水利和公共服務設施重建任務繁重,旅遊業復蘇難度很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下降。恢復重建資金缺口大,建材保障困難多。

    ——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日趨嚴重。外需增長放緩,出口難度加大,國內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部分行業和企業經營困難加劇,全社會用電量、工業增加值、企業利潤等一些重要經濟運行指標大幅下滑。企業景氣指數、居民收入和消費預期下降。稅源減少、剛性支出增加,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全省總體發展水平還不高。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粗放型增長方式沒有根本改變。工業化、城鎮化依然滯後,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扭轉。基本公共服務總體水平較低,均等化程度不高。

    ——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部分低收入群眾生活比較困難,農民工和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更大壓力,社會保障、教育、醫療衛生、住房、産品質量和安全生産等方面還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政府職能有待進一步轉變。社會管理還存在薄弱環節,政務服務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和部門工作不落實、辦事效率低,少數幹部責任心不強。個別地方和領域腐敗現象還比較突出。

    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本著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採取切實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09年工作目標要求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也是我省推進“兩個加快”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義十分重大。

    2009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九屆四次、五次、六次全會的要求和省委“三個全面推動”的部署,大力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把加快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著力推進災後恢復重建,著力擴大內需,著力統籌城鄉發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

    2009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生産總值增長9%,完成災後恢復重建主要目標任務的7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城鎮新增就業6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以上;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5%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

    上述目標是綜合考慮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嚴峻形勢和有利條件提出的。一方面,挑戰前所未有。特大地震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的雙重影響不可低估,地震災害使我省生産力受到很大破壞,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經濟增速下滑成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另一方面,機遇十分難得。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仍然存在,中央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將對經濟發展起到強勁的促進作用,災後恢復重建的區域性差別政策有利於我省吸納生産要素,到2010年全省力爭投資3萬億元特別是災後恢復重建1.7萬億元的投資需求,將成為推動我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有力支撐。

    2009年,我們將突出四大工作重點。

    以災後恢復重建為重點,立足自力更生,推進協作共建,加快建設災後美好新家園。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統籌兼顧、科學重建,把握好加快進度與確保質量的關係、加大投入與厲行節約的關係、整體推進與突出重點的關係、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的關係、爭取外援與自力更生的關係,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全面推進恢復重建,早日實現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的目標。

    以擴大內需為重點,加大投資力度,擴大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把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有機結合起來,著眼于止滑提速、加快發展,推動産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提高産業綜合競爭力;努力增加投資,優化投資結構,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擴大最終消費,改善消費結構,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以統籌城鄉發展為重點,強化農業基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加快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進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統籌城鄉發展開創農村改革發展新局面的部署,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聯動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圍繞穩糧、增收、強基礎、重民生,以制度建設和機制創新推動農村改革發展,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使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結合點,推動公共資源向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領域傾斜,著力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住房、産品質量等熱點、難點問題,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把民生工程辦成群眾真正得到實惠的民心工程,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