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四 川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3日   來源:四川日報

2009年工作安排

    通觀全局,今年我們將全力以赴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著重抓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力爭提前完成主要任務

    全面實施災後恢復重建規劃,繼續協調推進對口支援,又好又快推進恢復重建。

    推進城鄉居民住房恢復重建。落實城鄉住房補助政策,積極協調住房貸款,加強技術指導服務,強化建材物資保障和質量、價格監管,力爭今年9月完成農村居民住房恢復重建,年底基本完成城鎮居民住房恢復重建。

    推進城鎮恢復重建。統籌安排供排水、電力、供氣、通信、廣播電視、消防等市政公共設施恢復重建,開工建設748個市政公用事業基礎設施項目。全面啟動39個重災縣(市、區)的城鎮重建工作,儘快恢復完善城鎮功能。

    推進農村恢復重建。基本完成農村道路、供水、沼氣、鄉村清潔工程、農村扶貧和農業生産基地建設,完善良種繁育體系、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農産品市場體系。

    推進公共服務設施恢復重建。完成2811所學校、1167個醫療衛生機構、763個計劃生育服務機構、1546個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機構恢復重建。加快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和鄉鎮綜合文化站恢復重建,抓好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等文化體育設施和青少年活動場所恢復重建。加快推進政法、人防基礎設施和武裝部等恢復重建。

    推進重大基礎設施恢復重建。全面開工並加快建設納入重建規劃的公路項目。加快受損鐵路線路和生産運營設施恢復重建。全面完成震損堤防、防汛預警工程和水文設施恢復重建,繼續抓好堰塞湖整治,完成1000座以上受損水庫的維修加固。完成1196個公眾通信網、成都通信樞紐、應急通信、農村信息化等項目。全面開工納入規劃的1298個能源重建項目,完成1107個。

    推進産業恢復重建。積極實施工業重建規劃,有條件的受損企業生産能力基本恢復到災前水平。加快旅遊景區及服務設施恢復重建。推進毀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恢復重建。

    推進市場服務體系恢復重建。重點抓好日用品商貿網點、建材批發市場、農産品批發市場和農村生産資料流通服務設施等恢復重建,1749個商貿服務業、成品油庫及加油站重建項目完成投資70%以上。

    推進防災減災能力恢復重建。基本完成救災物資儲備體系建設和氣象項目恢復重建。實施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治理。加快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和測繪基礎設施恢復重建。

    推進生態恢復重建。堅持自然修復與人工治理相結合,完成11.4萬畝林木種苗基地及林區損毀基礎設施和業務用房等重建,完成50%以上耕地復墾項目。

    推進精神家園建設。大力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激發廣大幹部群眾重建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繼續組織災後重建志願服務,加強社區人文關懷,實施心理康復工程和文化撫慰工程。強化感恩教育,搞好地震遺址保護規劃和紀念設施建設。搶救修復災區文物和文化典籍。

    二、強化項目工作,進一步擴大投資需求

    全力推進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生態環境、重點産業等項目建設,全年投資突破1萬億元。

    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成灌快速鐵路、成綿樂鐵路客運專線、蘭渝鐵路等項目建設,全力爭取新開工建設成蘭、成西、成貴、川藏、巴達、成昆擴能、成渝城際客運專線和達萬鐵路電氣化改造、成都火車北站改造等“7+2”鐵路項目。加快推進納溪至貴州界、宜賓至重慶界、廣元至甘肅界等高速公路建設,抓好國道317、省道302等國省幹線公路改建和瀘州港擴建、宜賓港以及成都雙流機場二跑道項目建設。推進溪洛渡、向家壩、錦屏一二級、瀑布溝等水電站和珙縣電廠建設,加快普光、羅家寨、龍崗等特大氣田勘探開發建設,加快筠連、古敘等大中型煤炭基地和煤礦建設,儘快開工建設官地水電站等項目。加快建設大橋水庫灌區、武都水庫等14處大中型水利工程,儘快開工亭子口、小井溝等大型水利工程,推進升鐘水庫二期、武都引水二期等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強化項目全程監管,認真執行項目合同制、法人負責制、工程監理制、招投標制等制度,科學組織施工,嚴格質量管理,堅決杜絕工程轉包。

    加大項目儲備力度。立足資源優勢,突出發展重點,對接國家投向,做深做細前期工作,抓緊儲備一批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四川核電、川青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

    籌集和用好建設資金。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努力籌措政府性資金。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和乘數效應,依託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等投融資平臺,運用市場機制調動社會投資積極性。加強溝通協調,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工程、優勢産業和災後恢復重建的信貸支持力度。嚴把資金投向,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加強政府投資項目和資金監管,嚴格控制新上黨政機關辦公樓、培訓中心等樓堂館所項目。搞好資金平衡,提高投資效益。

    三、調整優化産業結構,不斷提高綜合實力

    推動自主創新和産業升級,積極探索資源共享、利益分享新機制,優化配置資源,促進集中、集群、集約發展,加快發展優勢産業,積極培育有潛力的産業,著力構建現代産業體系。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強化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加強農産品市場體系建設,推進基層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建設。進一步增加投入,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積極實施新增100億斤糧食生産能力工程,發展十大優勢特色種植業,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繼續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深入開展畜牧科技助農增收行動,大力實施新增1000萬頭出欄生豬能力工程。加快發展林業産業和水産業。扶持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産業特別是農産品加工業。突出渠係配套和節水改造,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增有效灌面50萬畝,解決24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組織實施耕地質量建設工程,新改造中低産田土200萬畝。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農機總動力增長8%。完成通鄉油路 (水泥路)5000公里、通村公路15000公里。支持農戶新建沼氣池60萬口。

    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調整産品結構、拓展市場空間,儘快實現工業止跌回升、提速增效。啟動實施與國家支柱産業振興規劃和我省“7+3”産業發展規劃相銜接的優勢産業振興行動計劃,加大水電、天然氣、釩鈦等戰略資源重點項目建設力度。規劃發展一批重點産業園區,大力實施“1525”工程,培育成長型特色産業集群。開工建設攀鋼西昌釩鈦資源綜合利用、一汽大眾35萬輛轎車等重大項目,抓好一批投資上億元的技術改造項目和600項技術創新項目。推動高新技術産業化,著力打造一批對經濟拉動作用大的戰略産品、重點産品和名牌産品。繼續推進大企業大集團“兩個帶動”工程和中小企業“一個計劃、五項工程”。鼓勵關聯産業、上下游企業聯合、兼併重組,提高産業集中度和生産集約化水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旅遊振興工程,加快重點旅遊區建設,推進旅遊線路統籌,發展鄉村旅遊,加強旅遊安全形象宣傳,增強對國內外遊客的吸引力。大力發展生産性服務業、民生性服務業和服務外包,促進運輸、信息、金融、科技、諮詢等服務業與現代製造業有機融合、互動發展。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積極推進西部商貿物流中心建設。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爭取各類金融機構在川設立後臺服務中心,推進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加強城鄉消費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落實和完善引導刺激消費的政策措施,培育新的消費熱點,積極開拓農村消費市場,深入推進“家電下鄉”,擴大即期消費。落實和完善促進合理住房消費的政策措施,推動房地産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搞好價格監測分析,完善應對價格異動機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

    在推進産業發展中,高度重視要素保障。擴大直購電試點範圍,扶持優勢企業發展。用好電煤價格調節基金政策,依法逐步理順火電和電煤關係。加強成品油、天然氣和鐵路運力的協調。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公司債券、上市融資等方式到資本市場籌措發展資金。

    四、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完善方案設計,深入推進成都市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和全省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梯次試點,積極探索解決二元結構的方法和途徑。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規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切實保護農民土地承包權益。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繼續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積極推進農村戶籍制度改革。紮實推進擴權強縣試點,不斷壯大縣域經濟。以産業為支撐,推進區域中心城市和縣城建設,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確保城鎮化率提高1.2個百分點。

    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礦産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積極探索水務體制改革。認真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推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發展,擴大小額貸款公司試點,探索設立産業基金,開展基礎設施項目資産證券化試點。積極爭取開展巨災保險試點,探索建立巨災風險管理體系。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加快推行代建制,建立投資項目後評價、重點項目公示和責任追究制度。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國有經濟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加強國有資産監管,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確保國有資産保值增值。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支持民營企業做強做大。

    實施充分開放合作戰略。創新招商引資模式,健全跟蹤督查機制,力爭到位國內省外資金32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5億美元。推進出口基地建設,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力爭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45億美元。支持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做好成渝經濟區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力爭成渝經濟區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加強與對口支援省市的交流合作,加快對口援建合作産業園區建設。加強與長三角合作,密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加強與東盟和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做好外事、港澳臺僑和口岸、海關、檢驗檢疫等工作。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