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青 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6日   來源:青海日報

    (三)加速工業發展,推進産業結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堅持壯大、培育、提升多策並舉,深化資源轉換戰略,增強工業競爭優勢和抵禦風險能力,提高吸納勞動就業能力。

    壯大特色優勢産業。抓住國家振興九大産業的機遇,在能源化工、鹽湖化工、冶金、有色金屬、裝備製造、特色動植物資源加工、電子信息産業等領域,推進一批對全省發展具有支撐和帶動作用的重點項目,培育特色新型産業,做大特色支柱産業,做強特色優勢産業,提升特色傳統産業。加快硅材料、鋰電池、生物資源、太陽能、風能等特色優勢産業項目建設。開工建設祁漫塔格地區鐵礦、鹽湖鎂鈉資源綜合利用等項目。加快西寧國際藏毯集散地建設,大力發展民族特色紡織業、現代中藏藥以及特色農畜産品加工等輕工業,優化産業組織結構,發展先進産能,提高産業集中度。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大科技”平臺和技術創新體系。建立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風險投資基金,增加技術創新投入。引導企業把技術改造同結構調整、産業升級結合起來,提升能源、冶金、化工、機械、建材工業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力。突出鹽湖化工、礦産資源、裝備製造業、太陽能和風能、餘熱利用、電子材料等方面的自主創新,集中力量研發關鍵和共性技術,努力開發幾個拳頭産品,掌握幾個核心技術,培育幾個知名企業和著名品牌。有效集成創新資源,依託骨幹企業,建設一批開放、聯合的研發基地、研發中心。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實施柴達木循環經濟特色優勢産業發展規劃,完成鹽湖産業鏈發展等專項規劃,儘快實施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實施方案。加快實施磷復肥、西臺鋰鉀硼資源開發、百萬噸鉀肥綜合利用二期等項目,提高原料、産品、廢棄物的相互利用水平。對具有示範性、導向性的重點循環經濟項目給予補助和獎勵,加快培育一批特色輕工業和裝備製造業,推進工業結構由資源開發向加工利用製造轉變。

    支持企業健康發展。認真落實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從實際出發,適時調整、補充和完善,形成動態扶持機制。一是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推進用電大戶與發供電企業聯動,優化電力資源配置。引導金融機構增加信貸規模,加大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貸款支持。加強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的協調溝通,支持企業通過多種形式融資和發行債券,拓寬融資渠道。二是抓緊完善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增加對各類擔保機構的資金注入,加快建立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機構,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擔保難問題。三是加強引導,加快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調整産業産品結構,提高企業競爭力。

    (四)擴大消費需求,加快高原旅遊名省建設和服務業發展步伐。繼續堅持以特色旅遊業為引領,帶動服務業發展,增強消費拉動能力,提高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推進高原旅遊名省建設。擴大對外宣傳促銷力度,力爭國內市場有拓展、境外市場有突破。以香港為中樞,積極發展旅遊包機入青直通業務。著力推進青海湖、坎布拉、年保玉則、青藏鐵路線、三江源頭、祁連自然風光旅遊帶等重點景區建設。加快發展生態旅遊、健康旅遊、商務旅遊,深度開發自駕遊、特種遊、冬季遊,滿足不同群體的旅遊需求。支持發展一批具有青海特色的旅遊商品。引導旅遊企業聯合重組,集中打造1至2家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力爭接待國內外遊客和旅遊總收入分別增長18%和20%以上。

    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完善財稅、信貸、土地等政策,全面推進生活性服務業與生産性服務業、傳統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的協調發展。以西寧、格爾木市為重點,整合物流資源,大力發展生産性服務業,重點發展物流企業和物流園區,培育物流市場,積極構築立足青海、輻射周邊、連通國內外的高原現代物流基地。把握居民消費層次升級需求,積極發展和規範會計、法律等仲介服務業,加快發展信息、金融、保險、會展等現代服務業,拓展新型服務領域,提高生活性服務業水平,培育新的增長點,提高服務業增加值和就業比重。

    開拓城鄉消費市場。加強城鄉消費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完善“萬村千鄉”和“雙百”市場工程,落實“家電、農機下鄉”補貼政策,推進連鎖經營向農牧區延伸,便利農牧區居民消費。穩步擴大住房、汽車等大宗消費,積極發展社區商業、物業、家政等服務性消費。落實首次購買住房優惠政策,擴大住房消費需求。優化消費環境,進一步加強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品市場監管,規範市場秩序。同時,大力推進以西寧、格爾木為重點的城鎮體系建設,營造商氣、聚集人氣,實現以業興城、以城引人的良性互動,發揮城鎮化刺激消費需求的推動作用。

    (五)堅持生態立省,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出臺實施生態立省戰略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工作思路、目標要求和主要任務,完善相關政策,分階段、有步驟地加以推進。今年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啟動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支持青海等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儘快研究提出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建設方案,做好各項基礎工作,爭取國家儘快批准實施。

    加快重點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工程。紮實推進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統籌實施退牧還草、鼠害防治、封山育林、小城鎮建設、生態移民、人工增雨等重點項目,探索解決搬遷牧民社會保障、移民社區管理等問題。加強長江黃河源區水土保持、荒漠化治理、重點防護林和西寧南北山綠化等生態工程建設。推進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工程,實施青海湖周邊地區生態治理日元貸款項目。加快祁連山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前期工作,做好柴達木盆地、湟水流域和黃河階地的生態保護與治理。

    加大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力度。開工建設一批城鎮污水處理工程,爭取新上餘熱余壓利用等一批節能減排項目,落實結構減排、工程減排、建築節能等措施。年內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7.7萬噸和13.7萬噸以內。加強對新上項目的用能審核和環境影響評價,力爭新項目的技術、工藝、節能、環保在國內同行業居於領先水平。建立健全落後産能退出機制,政府決不保護落後産能。

    (六)注重協調發展,加快社會事業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為各族群眾提供基本的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促 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政府工作的目標所在和職責所繫,必須每年有新的進展。

    推進教育優先發展。較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加速提高預算內教育支出佔財政總支出的比重。把義務教育作為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大力推進青南等地區9縣的“兩基”攻堅,確保到 2010年全面實現“兩基”目標。實施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和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對城鄉中小學校舍進行一次安全排查,確保各級各類學校校舍安全。提高寄宿制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生活補助標準和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標準。繼續推進農牧區相對集中辦學,優化教育資源配置,著力提升教育質量和水平。加快發展高中教育,緩解西寧等地大班大校和擇校壓力。堅持職業教育省內省外統籌培訓,推進東西部、城鄉、校企聯合辦學,提高職業教育的規模和效益。以就業為導向,調整優化專業學科設置,提升高等教育質量,重點支持青海大學實施“211”工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教師績效工資制度,規範和創新教師補充機制。強化人力資源支撐,用好現有人才,引進急需人才,為各類人才幹事創業創造更好的環境。

    提高城鄉醫療衛生水平。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強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和基本裝備建設,支持重點醫療機構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加快農牧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完善村衛生室管理運行機制,切實改善鄉村醫生待遇,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到95%以上。強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隱患排查機制,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擴大農牧區免費公共衛生服務和免費免疫範圍,增加重大傳染病、慢性病、職業病、地方病防治的專項投入,逐年提高人均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進一步擴大少生快富政策的實施範圍,提高獎勵扶助標準,推行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加快縣級計劃生育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改造步伐,增強計劃生育綜合服務能力,穩定低生育水平。

    繁榮文化體育事業。深入開展文明社區、文明鄉村、文明行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升公民的文明素質和文明形象。加快廣播電視“西新工程”、自然村“村村通”工程、藏區縣級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推進鄉鎮綜合文化體育站、文化進村入戶、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加強文化遺産保護,推進文物普查、“絲綢之路”聯合申遺工作。培育傳播生態文化理念,加強生態文化陣地建設,辦好第二屆國際水與生命音樂之旅活動,開展生態鄉村、綠色社區和綠色學校創建試點工作。大力推進全民健身,精心組織環湖賽等三大品牌國際賽事,做好體育彩票宣傳發行工作,以高原優勢項目為突破口,提高競技體育水平。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