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湖 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2日   來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網站

    三、努力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堅持把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今年工作的重點和主要任務,積極擴大內需,大力推進“一化三基”,著力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結構,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一)不斷擴大投資促進消費

    千方百計擴大投資。積極用好、用足、用活國家擴大投資的政策,充分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一是著力推進重點領域項目建設。進一步調整優化投資結構,集中抓好改善民生、基礎設施、生態環境、自主創新和産業發展、災後重建等方面的項目建設。改善民生,著力提高民生質量,力爭完成投資235億元。增加農村安全飲水、農村沼氣、通鄉通村公路、農村電網工程、扶貧開發等投入,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等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設施、廣播電視、電話村村通和社會福利工程等項目建設。基礎設施,著力提高承載能力,力爭完成投資1480億元。繼續以交通為重點,構建內外通暢的現代立體交通運輸網絡。高速公路:重點建設邵永、衡邵、潭衡、永藍、廈蓉高速湖南段、安邵、長瀏、吉懷、常安、婁新、京珠復線及益寧城際幹道等項目,爭取今年再開工建設鳳凰至大興、醴陵至攸縣等14條、1012公里高速公路;航道港口:加快推進益陽至蘆林潭航運工程、城陵磯新港、霞凝港等項目建設;鐵路:加大武廣客運、湘桂復線、衡茶吉建設力度,完成焦柳鐵路張家界段電氣化改造,爭取杭長、長昆客運、石長復線、婁邵、荊岳等5條鐵路開工建設;空港:集中抓好長沙、張家界國際機場建設,擴建和提升常德、芷江支線機場,加快衡陽機場前期工作;能源:力爭建成漣源電廠和金竹山電廠擴建工程,加快桃花江核電廠及風電等新型能源建設,加大電網改造完善力度;水利設施:儘快啟動涔天河水庫工程,突出抓好375座大中型及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通信設施:加快推進十大信息工程和移動電子商務示範省、移動電子商務産業園建設,構建數字湖南。生態環境,著力增進生態優勢,力爭完成投資200億元。加快推進生活和工業污水處理,重點抓好洞庭湖區綜合治理以及岩溶地區石漠化治理試點工程,加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重要濕地恢復保護工程建設。自主創新和産業發展,著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力爭完成投資2300億元。重點推進岳陽1000萬噸煉化一體化、中聯重科泉塘工業園、湘電重裝、大型電動輪自卸車産業化、湘鋼技改、中鋼衡陽重機、三一集團婁底鑄造基地、建滔化工、薄膜晶體管新型平板顯示器件以及湖南西部中藥谷、國家優質糧食工程、油茶豐産林、超級雜交稻等項目建設。災後重建,著力提高抗災避災能力,力爭擴大投資規模。重點提高電源點和電網建設標準,建設保電通道;加快森林生態系統恢復;加大對農林業保險的扶持;進一步加強應急能力建設,依託交通幹線和生産、能源、糧食基地增設應急系統;加強氣象、水文與地質災害預測預警系統建設。

    二是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根據國家投資方向和重點,加強銜接,爭取國家對我省有更多的投入。探索建立穩定的政府投資增長機制,增加省財政預算內基建投入,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積極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入,爭取今年銀行發放貸款1300億元以上。加大企業債券發行和上市融資力度,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運用票據融資、公司債、企業債特別是中小企業集合債等形式,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加大內聯引資和利用外資力度,拓寬民間資本投資渠道,培育發展産權市場,力爭今年引進外資45億美元、內資1375億元。加強資金監管,確保資金安全,提高投資效益。

    三是加大項目的開發、儲備和管理。抓項目就是抓發展。堅持把項目作為擴大投資的重要載體,加強項目前期工作,開發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大項目。大力支持核心企業同央企對接項目開發,著力推出一批前景好、成長性強的對接合作項目。運用兼併重組、合資合作、共同投資等方式,與跨國公司、國內大型民營企業,共同開發建設一批帶動力強的大項目。及時跟蹤國家政策和産業導向,不斷充實和調整重大項目庫。加強項目建設,嚴格責任,嚴格標準,嚴格管理,加強對重大項目的跟蹤審計,確保項目建設進度,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杜絕和嚴查“豆腐渣”工程。

    千方百計擴大城鄉消費。擴大消費是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也是最終目的。要不斷拓寬消費領域,活躍消費市場,釋放消費潛力,充分發揮消費的拉動作用。

    一是增強城鄉居民消費能力。認真落實國家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有關政策,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和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和城鄉低保保障水平;提高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的收入,擴大即期消費。倡導現代消費理念,積極發展消費信貸,提高發展型消費特別是精神文化産品在消費中的比重。

    二是完善流通網絡體系。重點加強大型批發市場、公益性服務消費平臺、倉儲物流等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社區商業網點,壯大連鎖經營,發展新型流通業態;實施“萬村千鄉工程”、“雙百工程”,在重點銷區和産區新建或改造一批農産品批發和農貿市場;進一步擴大補貼品種範圍,加大“家電下鄉”推廣力度;完善城市社區便民服務設施,選擇一批菜市場進行標準化改造;促進城市耐用品消費升級換代,規範並大力發展舊貨市場;支持大型流通企業跨區域兼併重組,支持中小商貿流通企業加快發展。

    三是努力改善消費環境。深入研究當前的市場特點和消費規律,穩定消費預期,增強消費信心。不斷改善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市政、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促進消費升級。加大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開發建設,鼓勵居民購房,促進房地産業穩定健康發展。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大力促進節假日和會展消費,合理引導發展汽車、文化、保健、互聯網等新興消費。認真落實鼓勵賒銷等政策,促進信用消費。切實加強價格調控和監管,加強以食品藥品為主的産品質量監管,推進藥品誠信體系、農村藥品“兩網”和規範化藥房建設,健全産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嚴厲打擊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四是積極發展服務業。發展提升餐飲、住宿、美容、健身、家電維修等服務業,規範發展家政服務,完善居民生活服務體系。支持引導老字號創新産品和經營模式,提供特色突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産品和服務。大力實施商標戰略,積極推介湘菜、湘煙、湘繡、湘酒、湘茶,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競爭力強的品牌。圍繞培育壯大旅遊支柱産業,整合旅遊資源,改善設施條件,加大市場促銷,重點發展高端旅遊,培育旅遊精品,建設一批深受國內外遊客喜愛的旅遊目的地。大力發展互聯網電子商務、移動電子商務,加快3G網絡建設,積極發展終端設備製造和運營、信息服務。促進現代物流優勢與網絡優勢相結合,改善物流設施條件,支持物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重點抓好長沙金霞保稅物流中心、湘潭九華現代物流基地以及長沙空港、煙草、糧食等現代物流園區建設,積極發展商務、文化、創意設計等服務業,規範發展會計、法律、經紀等仲介服務。

    (二)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著力增強優勢産業核心競爭力。抓住當前調整優化結構、推進産業升級的契機,大力推進“兩型”産業項目建設,促進優勢資源向産業鏈核心環節、價值鏈高端環節集聚,促進産業向高端化、高新化、“兩型”化、規模化方向發展。一是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加快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産業集群。重點扶持中電科技集團48所、南車時代、省電子信息、長城信息等龍頭企業,培育太陽能光伏、軟體與信息服務、移動通信手機等消費類整機、新型顯示器件産業集群;重點扶持生物醫藥、新材料、動漫、電動汽車、新能源設備、節能環保等産業聚集發展;重點推進信息技術與管理技術、製造技術的融合,支持鋼鐵、有色、建材、食品、石化、林紙、陶瓷、煙花等傳統産業加大技改,力爭完成技改投資1700億元以上。二是堅持立足資源優勢和産業基礎,集中發展一批千億産業。著力培育新興産業,大力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加快發展消費品産業,改造提升資源性産業,培育壯大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軌道交通、電工電器等優勢産業。今年集中力量抓總量規模過千億元的産業,重點培育具有過千億潛質的高成長性産業和産業集群。三是著力推進産業整合,做優做大做強一批骨幹企業。重點扶持華菱集團、長嶺煉化、巴陵石化、湖南中煙、有色控股、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慧、湘煤集團等企業加快發展。鼓勵核心企業按照主導産品集約化、一般零部件市場化的模式,以提供工藝、技術、品牌、質量標準等方式,拓展、延伸産業鏈條。支持中央在湘企業加快發展,增強對地方企業的帶動力。加強國防科技工業,促進軍民結合型優勢産業加快發展。四是按照佈局集中、産業集聚、土地集約、生態環保的原則,整合、建設和提升各類園區。加快長沙、株洲國家級高新區和長沙經開區擴區步伐,推進湘潭火炬創新創業園省部共建,抓好國家批准的新材料、生物、航天航空、新能源、機電一體化以及省電子信息産業園等高新産業園區建設,提升衡陽(深圳)工業園、郴州有色工業園和湘潭(台灣)工業園。以園區為平臺和載體,積極承接國際及沿海産業轉移,著力引進一批“兩型”産業項目。

    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建立完善企業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科技項目的創新機制,重點支持“雙百”工程企業、“小巨人”企業和産業集群核心企業開展自主創新,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落實好財稅、金融、政府採購、消化吸收再創新等政策,建立科學的自主創新産品認定標準和認證制度。加快重大産業技術開發、裝備研製,重點突破鋼鐵、有色、工程機械、汽車、軌道交通等優勢産業集群關鍵共性技術。有效整合産學研結合創新資源,完善部省會商機制,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加快轉化,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深化科技合作,建立技術創新聯合體。積極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優勢技術轉化為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培育科技創新企業孵化器,完善技術交易市場、風險投資服務等科技仲介機構,建設高科技戰略産業中試基地。完善科技創新機制,鼓勵以科技成果、專利技術等入股創辦科技型企業。實施知識産權戰略,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加強創新型企業家隊伍建設,加快創新型企業領軍人才的培養,積極引導創新型人才向企業流動,大力引進國際一流的創新和企業管理人才,建設善經營、會管理、能創新的複合型企業家隊伍;進一步優化創新型企業家的成長環境,充分激發企業家勇於創新、積極創業的激情和潛力,打造湘商品牌。

    狠抓節能減排。嚴格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加強對減排項目的跟蹤督辦和目標考核。認真落實節能減排綜合實施方案,提高鋼鐵、有色、電力、石油加工、化工、建材等6大高耗能行業的能效水平。進一步抓好企業節能行動,抓緊實施184個減排項目。加快重點節能項目建設,深入開展能效水平對標活動。建立完善節能減排標準體系,實施節能減排科技創新,加強節能減排新技術、新産品的研究推廣。堅決淘汰落後産能,堅決杜絕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項目,抓好節能減排示範項目。依法大力推進建築節能、交通節能,引導商業和民用節能。

    (三)加快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

    穩定發展糧食生産。嚴守耕地底線,防止耕地拋荒,穩定播種面積,依靠科技提高糧食品質、單産水平和復種指數,擴大雙季稻種植。抓緊落實我省新增糧食産能建設規劃,繼續實施大型商品糧基地建設、優質糧食産業工程和“種三産四豐産工程”,力爭優質稻擴大到4000萬畝、超級稻擴大到1200萬畝,擴大優質雜交玉米、馬鈴薯等旱雜糧種植,努力確保糧食穩定增産,為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推廣保護性耕作,實施新增糧食産能建設規劃高標準糧田、鞏固退耕還林基本口糧田和沃土工程等重大項目,開展環洞庭湖千萬畝基本農田整理和涔天河耕地後備資源基地建設。發展糧食和菜籽油期貨,提高商品率和轉化率。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推進農業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發展,推進高效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建設。優化農産品結構,突出發展特色産業,穩定發展生豬等養殖業,加快發展油菜、油茶、食用菌、中草藥、柑橘、水産、茶葉、竹木、煙草、園藝産業,加強集種植、養殖、加工、生産、休閒于一體的生態農業園區建設。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和農業産業化經營,加快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年銷售收入過50億、100億元的加工龍頭企業。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技推廣,力爭在良種培育、生物技術、疫病防控、精深加工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加強社會化服務,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外來有害生物防控、農産品質量監管和良種繁育體系。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建設優質農産品出口基地,抓好雜交水稻境外推廣。

    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力度,加強洞庭湖和湘、資、沅、澧四水治理,抓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引導支持農民廣泛開展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項目建設。發展設施農業、工程農業,提升農機裝備水平。繼續完善農村電網設施,進一步提升山洪地質災害防禦能力。堅持辦點示範、點面結合、成片推進,繼續實施新農村建設“千村示範”工程,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深入開展農村愛國衛生運動,擴大鄉村清潔工程示範建設規模,整村推進田水路林綜合整治。深入開展萬企聯村扶村,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新農村建設。

    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堅持把穩定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今年農村工作的重點,認真落實國家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完善農資綜合直補和良種、農機具補貼標準等政策。加大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力度,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抓好“農村勞動力就業計劃”、“陽光工程”等技能培訓,提高農民轉移就業能力。大力發展建築等勞動密集型産業,吸納農民就地轉移,增加非農産業收入。鼓勵有技術、有資金、懂管理的返鄉農民工積極自主創業。繼續減輕農民負擔。搞活農産品流通,變現增收。加快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擴大農業保險品種範圍,建立農業再保險和巨災風險分散機制。

    (四)切實推進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

    今年是試驗區建設的關鍵一年。要突出全面實施試驗區建設規劃、全面啟動“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以長株潭試驗區建設帶動全省“兩型社會”建設。

    全面實施試驗區建設規劃。充分發揮長株潭三市在全省的核心增長極作用,全面啟動以“兩型”為主導的産業支撐工程、綜合交通為先導的基礎設施工程、湘江治理為重點的生態修復工程、城鎮為節點的城鄉統籌工程、創新為核心的示範區建設工程,確保取得突破性進展。加大統籌協調力度,著力推進區域佈局、基礎設施、産業發展、城鄉建設、市場體系、社會發展等六個一體化進程,加大三市共建項目建設力度,儘快開工建設城際輕軌、長沙地鐵和洞株、銅霞、天易、坪塘、九華等一批城際幹道項目,推進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建設,啟動湘江風光帶建設二期工程,統籌建設長株潭組合港和岳陽港,加快長株潭通信並網同號升位等一體化實施進度,積極推進大河西等五個示範區建設。抓緊啟動長沙梅溪湖創新科技園建設。

    全面啟動“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堅持加快改革與促進發展相結合,抓緊制定試驗區改革建設行動計劃,完善專項改革試驗方案,力爭在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産業發展、科技創新、土地管理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啟動實施一批重大改革,配套推進財稅、金融、對外開放、統籌城鄉和行政管理體制等改革。積極開展“兩型社區”、“兩型學校”、“兩型機關”等創建活動。

    以試驗區綜合配套改革帶動全省“兩型社會”建設。一是提高資源集約利用水平。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嚴格控制建設佔用耕地並實行先補後佔,加大閒置土地清理處置,強化執法監管,促進建設用地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深入整頓規範礦産資源開發秩序,加大對重點礦區、重點礦種和超深越界等問題的專項整治力度。推進礦産資源管理制度創新和資源整合,建立健全礦産資源有序、持續、規模開發的長效機制。加強地質工作。加強水資源的節約、保護和統一管理。二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繼續開展株冶、智成化工、汨羅循環經濟工業園和株洲清水塘、永興、泰格林紙集團等國家循環經濟試點,抓緊啟動省內20家企業、7個園區循環經濟試點工作;提高工業廢物綜合利用和再生資源循環利用水平,重點在鋼鐵、有色、造紙、紡織、化工、建材等行業推廣清潔生産和資源循環利用。三是大力發展環保産業。重點培育和引進環保骨幹企業,支持永清、凱天等一批環保企業集團發展壯大,推行環境污染治理的企業化、市場化和社會化運營。四是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認真實施湘江流域水污染整治方案,綜合治理冶金、採選、化工和農村畜禽養殖等污染;加快實施全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三年行動計劃,完成設市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強化污染源控制,開展污染源普查,加強自動監控建設。嚴格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建立健全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按主體功能區的不同要求,提高環境準入門檻。限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和資源性産品出口。加強農村污染防治,嚴控重污染企業和落後産能向農村轉移。加強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繼續搞好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鞏固退耕還林、退田還湖成果,加強水土流失治理,保護森林、濕地生態系統。抓好長沙、株洲、常德、邵陽、懷化、張家界、湘西生態市(州)創建工作。大力倡導綠色消費模式,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五是按照建設“兩型社會”的要求,在“3+5”區域乃至全省積極探索建立一批省級改革試驗區。

    (五)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提升中心城市帶動區域發展。堅持規劃引導、改革推動、産業支撐,推動人口、産業、技術、資金、信息等資源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改善城市基礎設施條件,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推進新型城市化步伐,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發揮城市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堅持以長株潭城市群為核心、市州中心城市為重點、縣城和中心鎮為依託,建設“3+5”城市群,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城市發展格局。依託湘南三市毗鄰沿海和岳陽城陵磯港通江達海,聯通“珠三角”、“長三角”,加快建立開放型城市産業體系,加快湘南地區的開放開發。著力完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加強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形成多層次多功能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完善城鎮管理體制,加強以城鎮規劃、建設用地、生態環境等為主要內容的城市管理,促進城市實現科學發展。

    進一步增強縣域經濟活力。以創新機制、培植財源為突破口,著力打造一批全國“百強縣”、“千強鎮”,增強縣城及中心鎮對農村發展的帶動力。堅持立足縣域優勢資源和産業基礎,提升縣域工業園區,培育壯大縣域支柱産業,加快建設經濟強縣步伐,增強統籌城鄉發展的能力。完善落實發展縣域經濟的政策措施,創新城鄉一體化發展機制,加大技術、資本等要素投入,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形成新型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互促共進的機制。

    繼續推進湘西特別是貧困地區開發。加快湘西地區基礎設施、産業開發、技能培訓、生態環境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推進第二輪175個省規劃産業項目建設。繼續把湘西自治州作為全省扶貧攻堅主戰場,認真落實各項扶貧措施,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實行新的扶貧標準,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把儘快解決扶貧對象溫飽並實現脫貧致富作為新階段扶貧開發的首要任務。整合扶貧資源,繼續實施區域協作扶貧、駐村扶貧和對口幫扶。堅持整村推進、連片開發,重點支持1366個村加快扶貧開發,推動貧困村整體脫貧。加快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庫區發展,做好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工作。

    (六)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

    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認真做好省屬國企改革掃尾工作,著力解決遺留問題。大力推進國有經濟戰略佈局調整,運用兼併、收購、劃撥等多種方式,推動資源、人才、技術等要素向具有比較優勢的重要行業、關鍵領域、新興産業集中,向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大公司、大集團集中。實施全面風險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監督有效運行制衡的機制,提高企業的科學管理水平。完善國有資産監管體系,健全業績考核和激勵約束機制,強化出資人財務監督和産權管理,加強資産、資本營運管理,逐步實現監管向企業戰略管理、風險控制、産權代表管理轉變。

    完善財稅、金融和投融資體制。積極做好增值稅轉型改革。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積極探索財政省直管縣試點,逐步建立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深化預算制度和部門預算改革,完善國庫管理制度,擴大政府採購範圍和規模。繼續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繼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簡化政府投資審批程序,大力推行公示制、專家評議制和代建制管理。做大做強農村信用社和農村合作銀行,積極推進城市商業銀行改革重組為區域性商業銀行,大力引進外資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私募基金。繼續推動銀企合作,創新信貸産品和服務方式,擴大有效信貸投入。鼓勵上市公司實施債券融資,引導企業通過境外融資、短期融資券或中期票據等方式籌措資金。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金融監管,維護金融債權,改善金融生態,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發展技術、人才、産權、土地等要素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不折不扣落實有關改革政策,積極穩妥推進能源、資源、環境價格改革。

    大力推進農村制度改革創新。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逐步建立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增強鄉鎮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規範農村土地管理,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農村宅基地制度和徵地制度。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展規模經營。努力化解鄉村債務,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加強規範指導和政策扶持,大力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組織。深化農村信用社産權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農村信貸擔保機制,支持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努力解決農村貸款難問題。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國有農場稅費和基層水管體制改革。

    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鼓勵有實力的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造重組,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金融服務、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重點扶持自主創業、就業容量大的非公有制企業,加大信貸和財稅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經濟信用擔保體系。實施全民創業計劃,完善創業平臺,鼓勵全民創業,重點建設好30個創業示範基地,引導和支持一切有創業願望和創業能力的人士依託創業基地、工業園區開展創業。健全綜合服務體系,建立創業風險化解機制。建立扶持發展中小企業的服務體系,搭建政策、法律、信息、信貸等服務平臺,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重點滿足符合産業和環保政策,有市場、有技術、有發展前景的企業流動資金的需求;增加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重點扶持具有良好潛質的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引導支持中小企業圍繞大企業延伸配套服務,抓好“小巨人”計劃和“成長工程”企業改造提質,支持加強産業配套、自主品牌、新産品開發等項目建設。加大對信用擔保公司的支持,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更加積極推進對外開放。堅持長期、全面、互利的開放,形成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良性機制。重點抓好郴州、岳陽、益陽、永州4個重點承接地和一批重點承接縣、試點縣、承接園區建設,提高加工貿易佔全省出口總額的比重。加快發展服務外包業務,爭取將長沙服務外包基地城市擴延為長株潭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群。加大引萬商入湘力度,吸引更多跨國公司區域總部、營運中心、研發中心等落戶湖南;進一步加強與央企合作,力爭引進一批高新技術、新型能源項目,在我省設立區域總部和産業板塊總部。積極參與泛珠三角、中部六省經濟技術合作,充分利用長三角、北部灣等國際化平臺,融入世界市場。認真辦好承接産業轉移“港洽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國際合作高層論壇、中國雜交水稻技術援外與合作部長級論壇、2009年湘商大會、第五屆湘臺經貿交流合作等重大活動。優化投資環境,著力解決土地、融資等瓶頸制約,改善物流、交通和口岸大通關條件,加快鐵海、江海、陸空聯運和“五定班列”等配套設施建設。不斷拓展國際市場,優化進出口結構,擴大重大關鍵設備、先進技術、資源性産品、原材料産品進口,擴大具有自主知識産權、自主品牌産品、機電産品和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加強進出口特殊監管平臺建設,爭取郴州出口加工區疊加保稅物流功能,長沙、岳陽獲批國家出口加工區。積極穩妥實施“走出去”戰略,大力開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交流,重點支持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有色冶金、文化傳媒等優勢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培育更多本土跨國公司和國際品牌。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