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 王聖志)“現在,大部分鄉鎮雖建有文化站,但面積狹小、設施簡陋、藏書不多、設備不夠、功能不全,文化活動開展不正常,農民群眾無法參加文化活動。”全國人大代表、民進安徽省委常委余敏輝説,“當前亟待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破解農村文化站空殼現象。”
余敏輝代表在調研中發現,當前,農村鄉鎮文化工作者大多為兼職幹部,一人身兼多職,而且文化工作不是重點,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開展文化活動。有的專職文化幹部也不能做到專職專用,經常被抽調,而且得不到及時培訓。一些民間文藝團體和文藝人員,由於得不到政府扶持和經費支持,僅限于從事農民群眾的婚喪嫁娶等演出活動,專業水平得不到提高。有的則已經外出謀生、發展,造成了文化人才的流失。
余敏輝代表説,基層文化站建設滯後,導致農村文化生活貧乏。目前,農民群眾的主要文化休閒娛樂形式是聊天和看電視,大部分農村還沒有有線電視,得不到農業科技信息和技術指導。同時,目前的“文化下鄉”活動次數和範圍都十分有限,不能滿足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余敏輝代表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一些鄉鎮領導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認識,存在著重經濟建設,輕文化建設的現象。二是由於現行的財政體制是分級管理、單獨核算,大部分鄉鎮用於農村文化建設的資金很少。三是管理體制不順。農村文化站都是由鄉鎮負責管理的,上級文化部門對文化站只有業務指導關係。這種管理體制帶來的結果是,行政關係隸屬於鄉鎮,業務關係又依靠文化部門,文化部門無法進行宏觀管理。
余敏輝建議,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加強對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領導,創新農村文化管理體制,激發農村文化活力;要把農村文化建設列入財政預算,加大投入,並逐年增加,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標準,逐步實現鄉鎮有集圖書閱覽、影視播放、宣傳教育、文藝演出、科技培訓、文體活動於一體的文化活動中心,行政村要有功能相對齊全的文化活動室;要大力推進農村廣播電視網絡建設,加速實現農村電視村村通工程,提高有線電視節目的普及率;要充實農村文化隊伍,加強對農村文化人員的教育培訓,開展農村文化從業人員的資格認定和職稱評定工作,提高他們的政治、生活待遇;要積極扶持民間文藝團體,培育優秀民間文藝人才;利用農閒、節日和集市,舉辦燈會、賽歌會、文藝演出、戲曲演唱等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和活躍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