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 伍曉陽)“大學生村官能在農村幹上兩年,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幹五年十年,甚至一輩子紮根農村?”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六甲鄉福保村委會主任楊明説,農村發展最缺的是人才,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應當創造條件鼓勵“大學生村官”真正紮根農村。
“我在農村幹了30年,深切體會到農村是一塊大有可為的天地。”楊明説,福保村位於昆明市郊的滇池之濱,是“全國十佳小康村”之一。他從1978年開始擔任村會計,後來連續多屆被村民選為村委會主任,見證了福保村從“農業福保”向“工業福保”再向“文化福保”升級轉變的發展歷程。
楊明説,農村發展最缺乏的是人才。缺少有文化知識、有科學技能、有發展思路的“領頭人”。今年受金融危機等多方面影響,就業市場用工需求萎縮,而新畢業大學生多達610萬人,造成就業形勢異常嚴峻,應當鼓勵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到農村基層幹事創業,為農村的發展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全國有數十萬個行政村,每個村選配一兩名大學生村官,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同時為農村輸送一支龐大的人才隊伍。”楊明分析説,按現在的政策,“大學生村官”通常只幹兩年,時間比較短,有的剛熟悉情況就要走了。要想真正有所作為,應該幹滿一屆兩屆甚至更長時間。
“讓大學生村官真正紮根農村,應該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楊明認為,首先要開闢“大學生村官”向“基層公務員”轉變的渠道,通過考核評價和公開選拔,幹得好的該提拔就提拔,讓大學生村官有個“奔頭”,也讓他們能在更大的舞臺上發揮帶動農村發展致富的作用。其次還應該適當提高“大學生村官”的待遇,縮小大學生在城市和農村就業的收入差距,讓他們在農村穩得住心、扎得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