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關注醫療:立法保障醫療場所工作秩序杜絕"醫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04日   來源:新華社

曹書傑代表:立法保障醫療場所工作秩序杜絕“醫鬧”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 孫英威 譚劍)“現在醫患矛盾太突出了,醫護人員工作時精神高度緊張,心理壓力太大。”全國人大代表、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院長曹書傑説,“醫鬧”問題已經發展到相當普遍的程度,建議國家儘快出臺相應法規為醫療場所維持正常工作秩序提供保障。

    “醫鬧”問題是目前醫護人員最頭痛的問題之一。出了醫療糾紛之後,患者若和醫院達不成和解協議,往往採取比較極端的表達方式,造成一些醫護人員對於存在風險的治療方式只能選擇放棄。

    曹書傑説,初步統計顯示,國內70%的醫院出現過圍攻醫護人員、醫院內設靈堂等“醫鬧”現象。不可否認,“醫鬧”産生原因中有醫護人員醫德方面的問題,但更多的是醫患之間不信任、醫患關係不和諧造成的。擾亂公共場所秩序有治安方面的處罰措施,醫療場所也屬於公共場所,其正常工作、服務秩序應得到保障。

    曹書傑認為,一些疑難雜症目前醫學上還沒有攻克,出現醫療糾紛在所難免,但決不應通過“醫鬧”來解決。建議有關部門針對醫療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這對於保障醫療場所正常工作秩序十分必要。

代表委員揭專家門診、VIP病房“貓膩” 建議取消醫院“特區”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 于力 張米揚 劉錚)近年來,各地醫院紛紛開設專家門診、VIP病房,這些醫院裏的“特區”受到了很多患者的質疑,但一些醫院卻認為專家門診、VIP病房在促進醫療服務質量、保障群眾健康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對醫院這些“特區”有過調查的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揭開了部分醫院“特區”的“貓膩”,並強烈呼籲取消醫院的“特區”。

    專家門診四大“貓膩”

    全國政協委員馮世良向記者介紹,據他調查,目前一些醫院的專家門診有四大“貓膩”:

    一是所謂專家名不副實。馮世良委員説,專家本該是稀缺的,但在一些醫院,專家一點都不少。以東北某大城市的普通市屬醫院為例,牙科共有8名醫生,而公開貼出的專家醫生,就達到了6名。為什麼專家這麼多呢?原來,擁有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生,都可以出專家門診。再有,現在評職稱方式,根本看不出他們在臨床中是否具備解決疑難病症的能力。這樣,很多所謂的專家,都是熬年頭熬出來的,臨床水平往往跟普通門診相差無幾。

    馮世良委員説,一些鄉鎮衛生院竟然也設立了“專家門診”。“我在調研中發現一個鄉鎮衛生院,僅有8人的診所,就設2名專家。老農民流著淚説,他們是土生土長,由我們培養出來的,現在向我們收專家掛號費,這不是‘專家門診’是坑農門診。”

    二是專家在“為錢服務”。馮世良委員説,面對隨處可見的專家門診,急於看病的患者,當然首選專家門診。而由於專家門診掛號費比普通門診高,挂一次號30元、50元、80元,甚至300元。使那些確實有疑難病症,但因經濟條件限制的患者只能望而生畏。

    三是有的專家醫療質量還不如普診。馮世良介紹説,衛生部規定每位病人就診時間不低於8分鐘,實際上有的專家門診半天就要看四五十位病人,這不僅無法達到8分鐘的規定,而且其醫療質量更是難如人意。

    四是出診專家竟然接私診。

    全國人大代表孫淑君説,在不久前由有關媒體進行的專家門診滿意度調查中,僅有2%的網友對專家門診表示滿意,而65%的網友贊成取消專家門診。取消的理由是專家門診有悖社會公平、造成醫療資源浪費、存在管理弊端等。

    VIP病房易惡化醫患關係

    全國人大代表曲寶學告訴記者,一些醫院不惜貸款裝修VIP病房,豪華程度令人驚訝,一些VIP病房還為“高級患者”提供了“優質”服務,一系列的檢查都由專人陪同不必排隊,有的還實行隨叫隨到。

    馮世良委員説,醫院為滿足高收入者的需要,提供VIP病房,讓有錢的人享受VIP待遇,不僅是在擠佔本已緊缺的公共醫療資源,更背離了公共醫療機構的服務宗旨,將會造成公共衛生矛盾更突出,讓群眾看病難上加難,看病變得更貴。“在一個病區裏搞VIP病房,説得不好聽,就是在惡化醫患關係。”

    建議取消醫院“特區”

    一些代表委員呼籲應儘快取消醫院“特區”。馮世良委員建議:一是儘快取消專家門診,醫院對所有病人應當實行無差別治療原則;二是在取消專家門診的同時,針對一般門診醫生解決不了的疑難疾病,應該恢復門診會診制度,這樣就可以更好地發揮專家的作用;三是結合醫療衛生改革,加強城鎮、農村社區衛生機構建設制定合理的病人分流制度。安排專家定期到城鎮社區和農村衛生院出診,讓普通百姓的疑難病症也能得到專家的治療,這樣既解決了群眾“看病貴”的問題,也起到了對基層醫生傳、幫、帶的作用。

    針對各級醫院的VIP病房,曲寶學代表提出,新醫改方案中確定,公立醫院要以公益性為原則,由此可見,公立醫院開設的VIP病房有悖于新醫改方案的精神,全面取消正合時宜。

醫藥“博弈”凸顯藥價虛高“頑疾”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 譚劍 孫英威 張曉松)藥價虛高令患者負擔沉重已是一個“老話題”,因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近年來關注度一直不減,“藥價中的水分還有繼續擠的空間”,已成為部分全國人大代表關注的熱點話題。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為爭奪市場,藥品零售企業與醫院展開了一系列“暗戰”。雖然患者能夠從中獲得一定益處,但終非長久之計。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建言,應儘快實行“醫藥分家”,並採取治本措施,根治藥價虛高“頑疾”。

    藥價偏高造成部分醫院“跑方”嚴重

    “現在我院每天都有‘跑方’患者,拿著醫生處方自己去藥店買藥。對於這種做法,出於對減輕患者經濟壓力考慮醫院也不追究。”全國人大代表、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院長曹書傑説。

    “跑方”最主要的原因是醫院藥價偏高。目前,我國醫藥費構成與其他國家大不一樣,藥費佔一半以上,而其他國家一般是20%左右。雖然醫院用藥都是通過招標採購來的,但藥品在醫院流通的成本較高。按照規定,醫院可在藥品進價基礎上最高上調15%價格。而為了與醫院競爭,藥店可以微利或者見利就走,所以同一種藥在藥店銷售的價格,一般會比醫院便宜。

    曹書傑代表認為,醫院經費不足是産生“靠藥養醫”的原因之一。在一些醫院的經費來源中,政府投入只有10%左右,其餘經費都是醫院自己籌措。在這90%自籌經費中,40%以上是靠藥品銷售實現的。等級越低的醫院,藥品銷售佔經費額度的比例越高,如果不講經濟效益,醫院就存活不了。

    部分藥品生産企業也看中了醫院的這一利益點,對部分醫院進行“獨家銷售”,實現藥品獲利最大化。“有些品種的藥廠家專門對醫院銷售,不對零售藥商,尤其是新藥,主要是為了在價格上保持一種優勢。”一位醫藥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對此深有感觸。

    拿到醫院“藥品名錄”是藥店的首要任務

    一家全國連鎖藥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平價藥店的出現以其較低藥價受到老百姓歡迎,但卻常常遭遇來自醫院的“封鎖”。

    據了解,由於許多醫院嚴禁藥品銷售商向零售藥店提供本院藥品名錄上列出的藥品,患者即使拿著醫生開出的處方,在零售藥店也無法買到相應藥品,只能到醫院以較高的價格買藥。如果哪家銷售商違規,下次就成了醫院“封殺”的對象。

    在強弱嚴重不對等的情況下,一些零售藥店不得不另辟蹊徑。“我們現在要求各地分公司第一任務就是搞到當地醫院的藥品名錄,不管用什麼手段。”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拿到當地醫院的藥品名錄後,連鎖藥店就可通過在全國範圍內調配採購力量來“搞”到被本地醫院封鎖的藥品。“你封鎖當地市場,我就到外地市場去採購,你一家醫院的能量雖大,總不能封鎖全國市場吧。這樣一來無形中還是增加了零售藥店的進貨成本。”這位負責人無奈地説。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認為,造成零售藥店與醫院之間惡性競爭的根本原因還是醫藥沒有分開,“以藥養醫”的局面沒有改變。“醫、藥之間的利益鏈條一天不斬斷,藥價虛高的現象就一天不會根除。”

    根治藥價虛高“頑疾” 建議實行藥品專賣

    藥企與醫院的“博弈”讓患者得到了一定實惠,但根治藥價虛高“頑疾”還需政府從監管和政策層面多加考慮。

    曹書傑代表建議,新醫改方案提出了實行基本藥物制度,給百姓提供了一種“有效不貴”的選擇。但這還不夠,因為藥品選擇空間較大,藥廠、經銷商還有空子可鑽。建議實行藥品專賣,對藥品生産、流通、經銷、使用等環節進行全程控制,這既可保證藥品質量、渠道的可靠,更重要的是控制藥品價格。

    全國人大代表秦希燕認為,要改變藥價虛高的現象,公立醫院的改革至關重要。目前一些地方已開始改革試點,如廣東的深圳、韶關和湛江市開始取消公立醫院百分之十五的藥價加成做法。但是要徹底改變“以藥養醫”的現狀,仍然面臨巨大的現實障礙和阻力,其實際進程也可能遠比想象中的緩慢。

    秦希燕説,結合新醫改方案其他各項改革內容,國家應重點建立基本藥物制度,實現醫藥分離,使醫生利益與藥品銷量脫鉤,從而降低藥價。積極開拓藥品集中採購、零差價銷售等試點。價格部門也要對部分藥品價格進行調整,改變高低不均導致的醫療價格體系扭曲現狀。

 
 
 相關鏈結
· 賈偉平代表:應建立藥品不良反應受害者賠償基金
· 張慶黎代表:走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科學發展道路
· 武廣華代表:高等醫學院校應開設全科醫學專業
· 呂薇代表:實施“四大調整”應對金融危機的挑戰
· 楊翠芳代表:新農村建設可擴大內需幫助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