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嚴金海:加強黃河上遊支流河道治理土地整理復墾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馬勇)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委書記嚴金海指出,黃河上遊支流水土流失情況日益嚴峻,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強黃河上遊支流河道的治理及土地整理復墾。

    “黃河上遊支流中有些堤壩已經被歷次洪峰沖毀、掏空,失去了防洪能力,黃河水流沖毀耕地、破壞公共設施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嚴重。” 嚴金海説。

    嚴金海介紹,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境內,黃河二級支流大通河流經100多公里,沿岸近15萬人、56萬牲畜和583萬畝草場從中直接受益。然而,因為大通河至今沒有標準堤岸,每逢汛期,河水上漲淹沒農田、沖毀林草地,導致嚴重水土流失,給當地農牧民群眾生産生活造成了令人惋惜的損失。

    據統計,截至2008年底,大通河在門源縣境內已經沖毀耕地1.68萬畝,沖毀林草地1.34萬畝,造成經濟損失1.3億元,公路、橋梁、電力、通訊等公共設施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嚴金海表示,加強黃河上遊支流河道治理、整理復墾沖毀農田,對於建設黃河流域生態文明,保障沿岸人民群眾財産不受損失極為迫切。

    嚴金海建議,國家應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有力支持,加強黃河流域特別是上遊支流的河道治理。在重點部位、易洪地點修建標準防洪堤,提高防洪能力。以實施河道治理項目為依託,建設防洪林帶,保護沿岸耕地和林草地,增加水源涵養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流域生態環境。對黃河上遊支流沿岸耕地進行改造和整理,使被沖毀耕地得以恢復,配套灌溉設施,提升耕地質量和産出效益,增加農牧民收入,進而努力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

 
 
 相關鏈結
· 張高麗:堅定信心攻堅克難 奪取新的更大勝利
· 張學慶代表提出:尖端科技成果要儘快轉化為民用
· 解放軍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 海外媒體積極評價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保八”目標
· 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中國信心 中國力量
· 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同志分別參加所在代表團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