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 黃全權)“儘管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仍在持續,但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錶,今年2月份以來,我國的社會發電量正出現引人注目的變化。這一發電量增速的‘轉負為正’,不僅增強了人們的信心,更傳遞出有力的信號。”
對於金融危機背景下的2009年中國經濟走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力投資集團總經理陸啟洲,6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回答乾淨利落,充滿“底氣”。
“信心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對當前應對危機的部署非常具體、科學,措施具有極強的針對性;二是在中國經濟的現實中,一些積極、意味深長的變化已經或正在出現。”陸啟洲説。
經濟冷暖電先知。數據顯示,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和蔓延,自去年9月份以來,我國社會發電量逐月持續大幅下滑,四季度甚至出現罕見的負增長,是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首次負增長。2008年10月、11月、12月,國內火電發電量分別下降5.3%、16.6%、12.4%。在一些經濟發達省份,連續超過兩位數的發電量降幅令人“揪心”。今年1月,社會發電量同比下降仍達到12%的水平。
“但現在,新的變化正在出現。今年2月,我國社會發電量增長開始轉負為正,同比增長約為6%。”陸啟洲委員説。
“儘管這一數據包括了去年同期雨雪冰凍災害影響及春節等因素,甚至不排除一段時期發電量繼續出現一定的反復,但毫無疑問,相對於此前發電量的連續大幅下滑,這一變化是意味深長的,更傳遞出了積極和有力的信號。”
權威人士日前透露,在今年2月中旬,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15%,環比增長13.2%;在南方,同比增長10%,環比增長8%。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浙江等一些經濟發達省份,電力需求正開始逐步恢復並直接帶來發電量的提升。這表明,在這些國內最早遭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地區,經濟的自我調節已開始出現積極成效。”陸啟洲説。
“有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的堅強領導,有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未來工作的科學部署,有全國上下、各行各業的共同努力,中國經濟戰勝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不過是時間問題。而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性産業,電力行業應抓緊時間進行電源結構、産業結構、管理結構的大調整,為中國經濟的復蘇和下一輪發展提供堅實支撐。”陸啟洲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