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外交部部長楊潔篪記者會側記:開放合作 自信包容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劉東凱、徐松、常璐)“現在的世界,外交不應該是‘零和’遊戲,應該是互利共贏的局面。”在7日上午舉行的記者會上,面對數百名中外記者,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從容作答,妙語連珠,從一個側面展現了中國開放合作、自信包容的大國風範。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中同舟共濟、攜手共進”——向世界展現大國風範

    記者會一開始,楊潔篪就開宗明義地表示,今年中國外交主線是“全力為確保國內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服務”。

    “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本身就是對應對金融危機的最大貢獻。”楊潔篪平穩語調中透出堅定的信心。

    攜手應對金融危機是國際社會的當務之急,也是在場記者們的關注焦點。在持續兩個小時的答問中,楊潔篪共回答了13位記者的提問,多數問題與經濟金融有關。

    “胡錦濤主席將在二十國集團倫敦峰會上提出什麼建議?”

    “俄羅斯和中國在‘金磚四國’框架內合作還有什麼空間?”

    “中國外交怎樣應對金融危機、支持‘保增長’?”……

    楊潔篪對這些問題一一回應,指出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是今年中國外交的重點工作之一。

    “我們願意同美國、同世界其他國家一起,在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中同舟共濟、攜手共進。”他説。

    談到中國與國際社會攜手應對金融危機的舉措,楊潔篪如數家珍: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和增加援助、商務部部長陳德銘率團到歐洲採購並達成150億美元協議和合同、中國和亞洲各國加強合作以便使亞洲經濟率先走出金融危機陰影等。

    “闖關之年、開拓之年、豐收之年”——妙語點評外交新特點

    “具體領域的外交,我們現在需要更重視。”楊潔篪在答問時一語道出中國外交的新特點。

    近年來,經濟外交、安全外交、人文外交、公共外交等具體領域外交活動頻頻出現在中國外交的日程表上。這既反映在抗擊汶川大地震、舉辦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等重大事件中,也體現在維護中國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利益,維護中國公民和企業在海外合法權益的種種努力中。

    “我可以告訴大家,對中國外交部和駐外外交機構來講,做好為國內經濟發展服務,做好為推進中國跟有關國家經貿合作服務已經成為我們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楊潔篪説。

    “闖關之年”、“開拓之年”、“豐收之年”——楊潔篪用三個關鍵詞勾勒出2008中國外交不平凡的一年。他不僅冷靜客觀地分析世界格局正在發生冷戰結束以來最深刻、最複雜的變化,還強調中國將積極參與多邊國際合作,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接下來,他又用“一、二、三、四”來概括今年中國外交工作總體佈局,讓人耳目一新。

    談及氣候變化、朝核問題、蘇丹達爾富爾問題等全球性和地區性熱點問題時,楊潔篪表明中國態度:“我們要更加積極地參與有關問題的妥善解決。”

    “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工作”——赤誠之心溢於言表

    從雙邊關係到世界格局變化,從能源合作到西藏問題,楊潔篪從容應對,平實話語中不失機智詼諧。

    “至於這場金融危機到底對誰有利,我看應該講是理智佔了上風,廣大人民群眾的正當要求佔了上風。”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提升在世界上引起了不同的反應。面對金融危機是否是世界力量天平向中國傾斜的問題,楊潔篪回答簡潔有力。

    “德國、法國,其他的國家願不願意自己四分之一的領土被分割出去?請記住,中國是一直支持德國統一大業的。”西藏問題是每年西方媒體必問的問題之一。對德國記者的提問,楊潔篪巧妙反問。

    “中國不是嫌貧愛富之輩,中國也不是嫌貧愛‘油’之輩。可以問問非洲那些沒有石油的國家、沒有天然氣的國家,他們對中國的評價高還是對其他國家評價高。”近來,中國與非洲開展互利供應的能源合作受到國際上某些人的猜忌。楊潔篪回應説。

    對於日本記者關注的“餃子”事件等問題,楊潔篪既正面回應,又不失幽默:“我想問一下,日本有沒有食品案件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艱苦偵查至今還沒有破案的案子?”

    楊潔篪外長的表現受到在場中外記者的好評。

    日本朝日電視臺記者圓尾佳則對楊外長闡述的外交理念表示認同。他説,作為鄰國,中國和日本加強友好合作裨益良多。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他相信中國外交將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楊外長不回避問題,他的答問信息量很大,滿足了我們的需求。”俄羅斯新聞社謝文説。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翟磊説,多次參加記者會,給他印象最深的是楊外長的親和力。“他還不忘在‘三八’婦女節前向女記者們致以節日問候,讓在場記者都感到親切。”

    記者會結束之際,楊潔篪説:“我認為,以人為本、外交為民應該解釋為,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去努力工作,做好服務。”

楊潔篪外長妙語釋外交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徐松、常璐、劉東凱)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7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就中國的外交政策等回答了中外媒體的提問。他凝煉精闢、風趣生動的話語給在場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以下摘錄他在記者會上的部分“妙語”:

    “去年對中國的外交來講,可以講是‘闖關之年’、‘開拓之年’、‘豐收之年’。”——回顧2008年中國外交成就。

    “我們願意同美國、同世界其他國家一起在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中同舟共濟,攜手共進。”——表達中國與世界各國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決心。

    “我是經常吃了中國的速凍餃子去出席外交活動、去出席記者會的。”——表達對中國食品質量安全的信心。

    “這種雪上加霜的行為是很不道德的。”——評法國佳士得拍賣行拍賣中國圓明園獸首案。

    “達賴方面提出要在中國四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他的所謂‘大藏區’,要趕走駐紮在那裏守衛中國國土的中國軍隊,要趕走世世代代在那裏生活的其他民族的中國人。這樣的人是一個宗教人士嗎?”——揭露達賴分裂國家圖謀。

    “世界上任何國家在處理對華關係當中,不允許達賴竄訪,不允許達賴利用他們這些國家的國土從事分裂活動,這是國際關係準則的應有之義。這並不是對中國的什麼照顧。”——聲明中國政府在達賴問題上的立場。

    “我們的外交政策就是‘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所謂‘善’,就是希望鄰居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所謂‘伴’,就是要同我們的鄰居建立和發展互利共贏的夥伴關係。”——説明中國周邊外交政策。

    “交友貴在交心,古語説‘以利合者,利盡則散’……我們是君子之交,是道義之交。”——闡釋中國外交理念。

    “中國不是嫌貧愛富之輩,中國也不是嫌貧愛‘油’之輩。”——駁斥關於中國對非外交的不實之詞。

    “非洲朋友們、兄弟們,要把他們潛在的優勢變成現實的優勢已經等了幾百年了,還要讓他們等下去嗎?”——表達中國對非洲發展問題的關切。

    “(做外交工作)恐怕是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胸懷大局、處置得當。”——闡釋對從事外交工作的要求。

    “中國外交一直秉承的是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和諧合作互利共贏的理念。我認為,以人為本、外交為民應該解釋為,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去努力工作,做好服務。”——表達外交理念。

    “我是好勝心很強、不服輸的人,我覺得這對我在外交上是有用的,當然對形勢要客觀分析。”——談個人性格與外交工作。

透過數字看中國外交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劉東凱、常璐、徐松)在7日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楊潔篪外長“借用”一個個數字將“量化”的中國外交介紹給世界。

    數字一:1、2、3、4

    楊潔篪用四個數字歸納2009年的中國外交工作:“一條主線”:全力為確保國內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服務;“兩大重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抓好中國國家領導人參加重大國際多邊會議活動的準備工作和實施;“三項工作”:安全外交、人文外交和領事保護工作;“四個方向”:促進中國同大國的關係穩定發展,搞好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係,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積極參加全球性和地區熱點問題的妥善解決。

    數字二:20%

    中國如何定位自己在亞洲地區的作用和影響力?楊潔篪説,去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20%,我想對亞洲經濟的貢獻率恐怕要超過這個數。中國和亞洲各國都需要開動腦筋、開拓創新,以便使亞洲的經濟能夠率先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

    數字三:30%和50%

    為形象説明中國外交為經濟建設服務,楊潔篪説,對中國外交部和駐外外交機構來講,做好為國內經濟發展服務、推進中國跟有關國家經貿合作服務已經成為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有些駐外大使計算自己工作時間後發現,至少30%乃至50%是用於抓經濟方面的事情。

    數字四:60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也是中俄建交60週年。楊潔篪説,中俄兩國都是世界上的大國,是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的合作,推動世界多極化、國際關係民主化,要為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數字五:600多

    談及外交部全力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創造外部條件做工作時,楊潔篪説,就香港而言,外交部關注和處理了600多、涉及2000多香港同胞的領事保護案件。

    數字六:1.4億

    中國推動達爾富爾問題解決,楊潔篪説,中國向蘇丹人民提供了很多援助,包括向達爾富爾人民提供了1.4億元人民幣的援助,還向非盟特派團和聯合國信託基金提供了援助。

 
 
 相關鏈結
· 楊興平代表:調整政策鼓勵農村籍畢業生返鄉就業
· 兩會·海外視角:海外輿論關注中國經濟回暖跡象
· 陳忠和代表談群眾體育活動 代表紛紛“插話”
· 沈建國代表全國工商聯建議加速建設中小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