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代表委員解讀金融危機中文化産業逆勢上揚現象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文化産業的花兒,為何在金融危機中這樣“紅”

——代表委員解讀文化産業逆勢上揚現象

    --2009年1月1日至2月9日,全國影院票房收入達7.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1%。

    --農曆大年初六,榮寶齋價值3000多萬元的畫,短短3小時就賣個精光。

    --兩周前,瀋陽的‘劉老根大舞臺’演出現場火暴至極,150元的票價竟被‘炒’到上千元。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新華社記者 周寧、朱劍敏、萬一)金融寒冬中,這一組組令人咋舌的數字,給危機中的人們帶來一絲暖意和希望。兩會代表、委員們普遍認為,我國文化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必須充分認識到文化産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是實現“擴內需、保增長”的有效途徑。

    危機中文化市場全線飄紅

    〔藝術品市場〕近日,中華老字號“榮寶齋”對外公佈,今年春節期間的銷售總收入突破500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00多萬元。其中,117件書畫藝術品類商品全部售罄;齊白石、張大千和傅抱石的作品銷售收入也創新高。

    〔電影市場〕“2008年中國電影票房總收入為46億元,比2007年凈增13億元,增幅近40%;2009年情人節當日,全國電影票房收入高達5000多萬元,比去年增長66.7%。”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導演馮小剛説。

    〔動漫市場〕全國人大代表、安徽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裁王亞非説,今年春節期間,不少數字動漫公司的員工都在加班加點製作動畫片,仍然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音樂市場〕“金融危機尚未對音樂演出市場造成明顯影響,我正在如期準備‘2009北京國際音樂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愛樂樂團音樂總監余隆説。

    〔曲藝市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劉蘭芳説:“趙本山的‘劉老根大舞臺’、郭德綱的‘德雲社’等民間團體的演出,幾乎場場爆滿,並未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

    文化産業何以“逆市上揚”?

    〔回答一〕精神慰藉。

    “經濟越不景氣,觀眾就越希望看到美好的東西,從中感受溫暖和歡笑。”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電影學院院長張會軍説,前不久上映的《非誠勿擾》,道出了年輕人渴望真愛的心態,《葉問》反映了中國人在危機面前的民族氣概,都能給經濟震蕩中的人們一種精神慰藉與希望。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導演張藝謀認為,經濟蕭條時期,往往是文化産業得以發展和繁榮的機遇期,人們的物質消費會抑制,而精神消費會膨脹。“儘管身陷金融危機,2008年美國電影票房收入比上年猛增17%,創歷史新高,美國人在黑暗中彼此找到了溫暖。”

    〔回答二〕剛性需求。

    “文化産品的實質是基於購買者普遍價值認同的商品,升值空間大,值得投資。”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燕山書畫社副總經理王成喜説,特別是藝術品市場、古玩市場,只要貨真價實,“好貨不愁賣”。文化消費是剛性需求,沒有絕對的冬天。

    〔回答三〕內需轉型。

    “我國的文化需求以內需為主。然而,百姓的文化消費已經不再局限于買書、買唱片、看電視等方式,他們的需求內容新增了追求舒適和享受的劇場、影院文化,影劇院售票處前排長隊的景象隨處可見,客觀上推動了文化消費。”馮小剛委員説。

    〔回答四〕文化認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駐會副主席馮雙白認為,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具有強烈的認同感。“由於老百姓對本土文化普遍認同,傳統文化的受眾面很大,無論雅俗,消費基礎都比較雄厚,因此,這場危機對文化産業的衝擊相對較小。”

    〔回答五〕産業特點

    代表、委員們普遍認為,文化産業靠的是智慧、是創意、是高科技,受原材料市場價格的影響小。歷史經驗表明,文化建設具有“反經濟週期”調節的規律性,“這場危機很可能促使人才與資本等要素向文化産業轉移,全球文化市場面臨重新配置,這就為提升我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遇。”

    “反經濟週期”蘊含文化産業商機

    “面對金融危機,中央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和十大産業的振興規劃相繼出臺,令人信心倍增。”馮小剛委員説,“然而,文化産業卻受到旁落。”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導演尹力舉例説,美國、英國、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産業産值佔GDP的比重均高於15%,而我國還不到3%。“啟動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發展文化産業已是迫在眉睫。”

    對此,張會軍委員建議,應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産業,充分利用當前中國文化産業良好的回報率與投資環境。“比如,可以嘗試發放文化消費券,可進一步拉動文化市場需求。”

    “在傳統産品出口減少的情況下,優質文化産品出口將成為新的對外貿易增長點。”王亞非代表建議,應借此機遇,將本國文化內容與國外模式有機地結合起來,為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提供更多的機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出版集團總裁聶震寧建議,必須打造完整的文化産業鏈,特別是要搭建電視、網絡、出版發行、文化産業主題公園等文化衍生品的發展平臺。

    張藝謀和馮小剛委員特別對電影産業提出建議,希望加強洛陽、石家莊等350座二級城市和縣鄉的影院、農村放映隊建設,在文化惠民的同時,有效拉動內需。

    “美國人口數量大約是中國的1/4,但銀幕數卻是中國的5倍,中國不少二級城市和鄉鎮,幾乎沒有可供大片放映的電影院,無法滿足廣大觀眾的文化需求,這塊市場潛力巨大。”張藝謀説。

    “全國的5萬個農村放映隊,完全有可能讓農民永遠免費看電影。”馮小剛分析説,“只要每部影片給片商10分鐘的貼片廣告,不僅滿足了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解決了農村放映隊建設資金的問題,而且能拿到資金近100億元效益。

    “溫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文化發展可拓展消費領域,實際上肯定了文化産業對拉動內需的巨大作用。”馮小剛委員説,“必須抓住機遇,儘快推出文化産業振興計劃,讓文化産業‘笑’得更加燦爛。”馮小寧委員説。

 
 
 相關鏈結
· 王勇超代表:國家應支持民營資本興辦文化産業
· 文化部召開"金融危機對我國文化産業影響座談會"
· 余敏輝代表:當前農村文化站"空殼現象"亟待破解
· 王小同代表建議設立“孝敬節”傳承發揚孝敬文化
· 代表熱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