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兩會新華快評:讓民營經濟和民間組織迸發活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1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記者王炤坤)大學生就業,勞動者收入,服務業比重,社會化管理,一個個問題事關經濟發展、社會和諧。代表委員在議論這些“新老”難題時,不約而同談到了調動和保護好民營經濟、民間組織的積極性。

    我國經濟社會進入快速轉型階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為此,必須把蘊藏於民間的巨大力量釋放出來。

    轉變發展方式,民營經濟要唱大戲。改革開放30多年展示了民營經濟在擴大內需、吸納就業、培訓勞動力、增加勞動收入等方面的基礎作用。但在一些地方和行業,我們看到了壟斷的影子,尤其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對新增勞動力就業的吸納能力有所弱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更好地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落實這些精神,首要是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讓各種所有制經濟主體充分競爭、激發活力;其次加快推進壟斷性行業和公用事業改革,為非公經濟參與國家經濟佈局和結構性戰略調整創造條件。有關部門應真正從完善服務體系、優化服務環境、落實稅收優惠、財政和金融支持上破解難題。

    經濟轉型,社會矛盾多發,建設和諧社會離不開民間組織、社會力量的參與和支持。目前,我國社會化服務水平低,社會管理滯後,社會服務業比重偏小,與民間組織數量少、規模小有很大關係。發達國家經驗表明,民間組織參與社會服務、社會管理的天地廣闊,在化解矛盾、協調利益、自我管理、促進社會和諧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這個天地裏,還會不斷涌現出創造産值、刺激消費、安排就業、增加收入的服務形式和消費新熱點。

    民間組織所處的政策環境與改革開放初期民營企業所處環境相似:政府部門對他們了解不夠,支持不夠。有關部門應當開展深入調研,充分掌握民間組織的內在規律和政策訴求,給予恰如其分的支持。目前最急迫的是對於現有法律法規進行梳理,因為一些法規條文,沒把以非營利為根本特點的民間組織與以營利為根本特點的工商企業區別對待,影響民間組織生存與發展。

    祝願千千萬萬的民營企業、民間組織為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諧社會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相關鏈結
· 科技部部長萬鋼精彩“點擊”科技熱點問題
· 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主席團舉行第三次會議
· 商務部負責人接受中外記者集體採訪
· 何厚鏵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
· 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舉行閉幕會
· 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閉幕會13日上午9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