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200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與2010年預算草案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1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

關於200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2010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財政部

各位代表:

    受國務院委託,向大會報告200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提出201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請予審議,並請全國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0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中央的戰略部署,認真落實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有關決議,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全面實施並不斷豐富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在此基礎上,中央和地方預算完成情況較好,財政改革與發展取得新進展。

    全國財政收入68476.88億元,比2008年(下同)增加7146.53億元,增長11.7%。其中:中央本級收入35896.14億元,地方本級收入32580.74億元。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505億元。全國財政支出75873.64億元,增加13280.98億元,增長21.2%。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5279.84億元,地方本級支出60593.8億元。地方財政結轉下年支出2608.24億元。全國財政收支相抵,差額9500億元。

    中央財政收入35896.14億元,完成預算的100.1%,增加3215.58億元,增長9.8%。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505億元,中央財政使用的收入36401.14億元。中央財政支出43901.14億元,完成預算的100.1%,增加8512.58億元,增長24.1%。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5279.84億元,增長14.5%;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28621.3億元,增長29.8%。中央財政收支相抵,赤字7500億元,與預算持平。2009年末中央財政國債餘額60237.68億元,控制在年度預算限額62708.35億元以內。

    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情況。2009年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28621.3億元,完成預算的99.1%,與預算的差異,主要是救災支出實際數低於年初預計,相應減少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其中:稅收返還4942.27億元,增長48.2%,主要是實施成品油稅費改革,中央財政增加的成品油消費稅收入按規定返還給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11319.89億元,增長29.4%;專項轉移支付12359.14億元,增長24.1%,主要是中央政府增加公共投資和拉動消費的支出,通過專項轉移支付補助給地方。地方財政支出的39.1%來源於中央財政轉移支付。

    地方財政收入61202.04億元,增加10507.86億元,增長20.7%。其中:地方本級收入32580.74億元,佔53.2%;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收入28621.3億元,佔46.8%。地方財政支出60593.8億元,增加11345.31億元,增長23%。地方財政結轉下年支出2608.24億元(主要是一些支出項目當年尚未全部完成,部分資金下年仍按原用途繼續使用)。地方財政收支相抵,差額2000億元,經國務院同意由財政部代理髮行地方政府債券彌補。

    2009年預算具體執行的主要情況如下:

    (一)中央財政收入預算執行情況

    2009年是近年來財政完成收入預算難度最大的一年。各級財政積極會同稅務、海關等部門,堅決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認真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努力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財政收入增長奠定了基礎。同時,切實加強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依法嚴格收入徵管,並採取了調整煙産品消費稅政策、清繳以前年度欠繳收入等增收措施,確保了全年收入預算的實現。

    中央財政主要收入項目。國內增值稅13915.99億元,完成預算的95.6%,增長3.1%,未完成預算主要是工業品出廠價格水平下降減少了收入。國內消費稅4759.12億元,完成預算的107.3%,增長85.3%,比預算超收主要是執行中提高煙産品消費稅稅率增加了收入。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7729.15億元,完成預算的96.7%,增長4.6%;關稅1483.57億元,完成預算的78.1%,下降16.2%,主要是進口額比預計減少較多。出口貨物退增值稅、消費稅6486.56億元(賬務上作衝減收入處理),完成預算的96.7%,增長10.6%,未完成預算主要是出口額比預計減少較多。企業所得稅7618.82億元,完成預算的100.2%,增長6.2%。個人所得稅2366.72億元,完成預算的99%,增長5.9%。證券交易印花稅495.04億元,完成預算的202.1%,下降47.9%,超過預算主要是股票交易量比預計數增加。車輛購置稅1163.17億元,完成預算的119.9%,增長17.5%,主要是汽車銷售量增長較快。非稅收入2536.66億元,完成預算的123.6%,增長48.2%,主要是清繳企業欠繳的石油特別收益金等增加了收入。

    (二)中央財政主要支出項目執行情況

    2009年預算安排,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農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保障性住房、科學技術、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投入。在預算執行中,預備費的安排也主要用於上述領域,使各項重點支出(包括中央本級支出和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得到較好保障。

    1.農林水事務支出3501.24億元,完成預算的101.6%,增加792.93億元,增長29.3%。其中,中央本級支出318.69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3182.55億元。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水稻、小麥、玉米、棉花良種補貼實現全國全覆蓋,大豆良種補貼在東北地區全面實施,啟動馬鈴薯原種補貼試點,農機具購置補貼覆蓋到全部農牧業縣,上述補貼共1123.5億元。測土配方施肥補貼範圍擴大到所有農業縣。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支出65億元。農業綜合開發投入165億元,支持改造中低産田、建設高標準農田2660萬畝,增加糧食綜合生産能力327.3萬噸。農業保險保費補貼59.7億元,累計參保農戶達到1.27億戶次。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並提高扶貧標準,補助資金197.3億元,覆蓋扶貧對象4007萬人。加強農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支出1168.7億元,大力支持南水北調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對3970座大中型和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使6069萬農民受益。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支持的國家級公益林擴大到10.49億畝。

    2.教育支出1981.39億元,完成預算的100%,增加377.69億元,增長23.6%。其中,中央本級支出567.62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1413.77億元。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支出666.1億元,全國近1.5億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享受免除學雜費和免費教科書政策,中西部地區約1120萬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獲得生活費補助。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支持解決880萬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就學問題,對符合當地政府接收條件的全部免除學雜費、借讀費,補助資金51.7億元。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政策穩步實施。啟動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支出80億元,改造校舍1.2億平方米。加強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等建設,支出11.3億元。對約426萬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除學費,補助資金24億元。全國約470萬名高校和1120萬名中等職業學校品學兼優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獲得國家獎助學金資助,支出162.3億元。從2009年9月1日起,中央高校博士研究生普通獎學金標準由原來的240-280元/月提高到1000元/月。啟動中央高校減輕債務負擔試點工作,補助103億元。實施“211工程”等,支出420億元,促進高等教育發展。

    3.醫療衛生支出1277.14億元,完成預算的108.2%,增加422.69億元,增長49.5%,超預算主要是增加了基層醫療衛生支出。其中,中央本級支出63.5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1213.64億元。積極支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央財政支出1162億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到8.3億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8億人,財政補助標準達到人均80元。支持未參保的關閉破産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參加當地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加大城鄉醫療救助力度,資助困難城鄉居民參保,減輕醫療費用負擔。在30%的基層醫療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支持2.9萬所鄉鎮衛生院、5000所中心鄉鎮衛生院建設。建立完善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296.66億元,完成預算的98.4%,增加553.07億元,增長20.2%,與預算的差異主要是救災支出實際數低於年初預計。其中,中央本級支出454.36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2842.3億元。社會保障支出2905.75億元,增加414.24億元,增長16.6%。在320個縣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分別按月人均15元、10元增加城鄉低保補助資金,支出540.85億元。對全國城鄉7570多萬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支出90.67億元。對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共補助1326.29億元,開展做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並向特殊對象傾斜,普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提高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補助173億元。

    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業資金支出390.91億元(加上列入其他科目的就業資金為426.21億元),增加138.83億元,增長55.1%。在政府公共投資工程建設中,積極推行以工代賑。允許困難企業在一定期限內緩繳基本養老保險等5項社會保險費,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等4項社會保險費率,幫助困難企業穩定就業崗位。繼續實行鼓勵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的稅收扶持政策。落實代償學費和國家助學貸款等政策,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實施鼓勵骨幹企業及科研項目吸納和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優惠政策。完善困難高校畢業生就業援助制度。對2100萬返鄉農民工、城鎮失業人員等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

    5.保障性住房支出550.56億元,完成預算的111.7%,增加368.66億元,增長202.7%,高於預算主要是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力度。其中,中央本級支出26.43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524.13億元。提高對地方新建廉租住房的投資補助標準,加強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解決260萬戶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支出330億元。加快實施國有林區、墾區、煤礦等棚戶區改造,幫助解決130萬戶居民住房問題,支出100億元。推進少數民族地區遊牧民定居工程,使9.2萬戶遊牧民實現定居,支出23億元。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80萬戶農村居民受益,補助40億元。

    6.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320.73億元,完成預算的114.6%,增加67.92億元,增長26.9%,超預算主要是增加了農村公共文化支出。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54.75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165.98億元。大力推動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支持博物館、紀念館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免費開放,中央財政對1444家博物館、紀念館給予經費補助。農家書屋、廣播電視村村通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順利實施,大遺址、重點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得到加強。

    7.糧油物資儲備等事務支出1746.62億元,完成預算的98.1%,增加647.89億元,增長59%。其中,中央本級支出805.43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941.19億元。繼續實施糧食直補,支出151億元。加強儲備體系建設,支出721.19億元,逐步增加中央儲備糧油庫存和臨時存儲糧油庫存,有色金屬、特種鋼材等重要物資儲備增加249萬噸。支持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補貼利息費用99億元。實施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以及家電、汽車以舊換新政策,補貼320億元。促進商貿流通服務業發展,完善農村流通體系,支出76億元。

    8.科學技術支出1512.02億元,完成預算的103.5%,增加348.79億元,增長30%。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433.85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78.17億元。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支出946.76億元。加快推進科技重大專項,支出328億元。實施十大重點産業調整振興規劃,支持4441個技改項目,促進企業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支出技改資金200億元。推動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促進産學研用有機結合。

    9.環境保護支出1151.8億元,完成預算的93.1%,增加111.5億元,增長10.7%,低於預算主要是退耕還林補助據實結算,實際數少於預測數。其中,中央本級支出37.9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1113.9億元。推動節能減排,支出567.47億元。支持1318個重點節能項目、132個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重點項目,促進1116戶企業開展節能技術改造。不斷提高環境監管能力,共推動497個環境監測站和617個環境監察執法機構開展標準化建設。實施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等重大減排工程,建設了1049個項目。支持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1.38萬公里。實施節能産品惠民工程,推廣高效節能空調500多萬台、高效照明燈具1.5億隻。推廣高效節能産品和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支出76.79億元。推動實施金太陽工程,發展光伏産業。促進生物質能源、風電等發展。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推進草原生態保護,支出466.36億元。在1465個村莊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示範創建。

    10.公共安全支出1287.45億元,完成預算的110.9%,增加414.41億元,增長47.5%,超預算主要是增加了政法裝備和辦案經費。其中,中央本級支出845.79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441.66億元。實施政法經費保障體制改革,加大對地方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縣級政法經費補助,加強政法司法能力建設。政法機關、武警部隊的信息化工作繼續強化。

    11.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支出969.99億元(不含用車輛購置稅、彩票公益金等安排的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支出),完成預算的100%。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30.6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839.39億元。按照規劃用於住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産業重建、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

    12.國防支出4829.85億元,完成預算的102.1%,增加728.44億元,增長17.8%。其中,中央本級支出4825.01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4.84億元。支持改善軍隊官兵生活待遇,加強信息化建設,適當增加裝備及配套設施,提高軍隊搶險救災應急能力等。

    13.交通運輸支出2178.71億元,完成預算的115.4%,增加606.77億元,增長38.6%,超預算主要是車輛購置稅超收按規定相應增加公路建設支出。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069.18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1109.53億元。推進高速公路網、鐵路客運專線、西部幹線鐵路等建設,支出765.1億元。提高中西部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農村公路建設補助標準,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38萬公里,支出620億元。對城市公交、農村道路客運等部分公益性行業給予油價補貼,支出105億元。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補助地方260億元。支持郵政改善服務,支出61億元。

    14.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326.63億元,完成預算的101%,增加111.45億元,增長9.2%。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084.22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242.41億元。主要用於保障機關正常運轉,以及支持地方落實自主擇業軍轉幹部退役金。

    15.國債付息支出1320.7億元,完成預算的96.3%,增加42.01億元,增長3.3%。

    匯總以上各項支出,2009年中央財政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計7426.48億元,增長31.8%。如包括環境保護、交通運輸等方面涉及民生的支出,中央財政實際用於民生的投入還要更大一些。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合計7253.1億元,增長21.8%。其中:支持農業生産支出2679.2億元,對農民的四項補貼(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支出1274.5億元,促進農村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支出2723.2億元,農産品儲備費用和利息等支出576.2億元。地方對中央稅收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的安排,也有很大部分用於民生和“三農”支出。

    (三)政府性基金收支情況

    2009年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18335.04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16118.79億元。其中:

    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2507.67億元,完成預算的108.8%,增加0.82億元,超預算主要是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彩票公益金等收入超收較多。其中:三峽工程建設基金收入195.98億元,鐵路建設基金收入544.11億元,民航機場管理建設費收入114.99億元,港口建設費收入105.55億元,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收入274.94億元,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基金收入158.82億元,彩票公益金收入201.17億元等。加上2008年結轉收入574.58億元,使用的收入總量3082.25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2426.54億元,完成預算的84.2%,下降3.2%,主要是部分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基金結轉下年使用。其中:三峽工程建設支出199.23億元,鐵路建設支出544.11億元,民航機場管理建設支出110.14億元,港口建設支出102.2億元,新增建設用地相關支出198.11億元,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支出151.14億元,彩票公益金用於社會福利、體育、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支出207.9億元等。中央政府性基金結轉下年支出655.71億元。

    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級收入15827.37億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包括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收入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收入)13964.76億元,彩票公益金收入211.75億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336.60億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178.44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14291.55億元。其中: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安排的支出12327.1億元,包括徵地拆遷補償以及補助徵地農民支出5180.58億元、土地開發支出1429.71億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出433.1億元、城市建設支出3340.99億元、土地整理和耕地開發支出477.56億元、土地出讓業務支出86.89億元、廉租住房以及破産或改制國有企業土地收入用於職工安置等支出1378.27億元。彩票公益金用於社會福利、體育、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支出231.47億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支出214.69億元,地方教育支出128.83億元。

    政府性基金當年收入與支出不完全相等,主要原因是根據有關管理規定實行專款專用,部分收入結轉下年使用。

    以上有關預算執行的具體情況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2009年全國預算執行情況2010年全國預算(草案)》。

    (四)積極的財政政策落實情況

    努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堅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財政工作的首要任務,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綜合運用預算、國債、稅收等政策工具,把握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著力擴大內需,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回升向好。

    增加政府公共投資,加強各項重點建設。通過統籌使用公共財政預算撥款、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資支出9243億元,完成預算的101.8%,比上年預算增加5038億元。其中:農業基礎設施及農村民生工程投資2567億元,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建設投資965億元,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551億元,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投資777億元,自主創新、技術改造及服務業投資681億元,重點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151億元,地震災後恢復重建資金1305億元。加強對中央投資的統一領導和督促檢查,確保資金按規定有效使用。發行2000億元地方政府債券,保障地方政府的配套資金需要。這些投資增加了即期需求,帶動了民間投資和消費,加強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

    優化稅制,實行結構性減稅。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消費型增值稅,調整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劃分標準,並降低徵收率,促進企業增加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投入。實施成品油稅費改革,公平稅費負擔,推動節能減排。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暫減按5%徵收車輛購置稅。4次提高紡織、服裝、石化、電子信息等産品的出口退稅率,多次調整部分商品進出口關稅政策。取消和停徵1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繼續實施原有的稅費減免政策。上述各項稅費減免政策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約5000億元,促進了企業擴大投資,拉動了居民消費。

    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進一步加大對農民的補貼力度,較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促進農民增收。提高城鄉低保對象、企業退休人員和優撫對象等群體的補助水平。實施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以及家電、汽車以舊換新政策,並不斷完善操作辦法,提高財政補貼使用效益。初步統計,家電下鄉産品銷售達3450萬台。

    (五)財稅及相關改革進展情況

    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消除重復徵稅因素,優化稅收制度。順利推進成品油稅費改革,進一步理順稅費關係,規範政府收費行為,建立籌集公路發展資金的長效機制和稅收引導能源消費的新機制。完善企業所得稅法相關配套政策。全面實施修訂後的營業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健全營業稅相關政策。調整煙産品消費稅政策。統一內外資企業和個人的房産稅制度。完善民族地區轉移支付制度,改進資源枯竭城市轉移支付辦法,健全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辦法。探索建立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穩步推進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改革。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繼續推進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和政府採購制度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開。支持14個試點省份償還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493億元。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範圍擴大到17個省份,帶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總投入600多億元,2.6億農民受益。

    (六)落實全國人大預算決議有關情況

    按照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有關決議,以及十一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的審查意見,認真執行稅費改革政策,加強收入徵管;落實惠農政策,用好支農資金;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政府投資效益;推進公共財政體制改革。加強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預算法修訂取得重要進展,彩票管理條例頒布實施,財政法制建設不斷推進。研究建立完整的政府預算體系,進一步健全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制度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啟動試編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預算支出執行進度加快,預算執行的均衡性和效率逐步提高。實施新增資産配置預算專項審核,推進資産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機結合。中央部門預算支出績效評價試點,從2008年的74個部門108個項目擴大到94個部門167個項目。建立健全收費基金管理制度和政策,將全國性及中央部門和單位行政事業性收費納入預算管理,全面推進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繼續完善基本支出定員定額標準體系,紮實推進實物費用定額試點,加快項目支出定額標準體系建設。開展項目清理工作,加強項目庫建設。強化基層財政建設,保障各項民生政策的有效落實。加大財政監督檢查力度,重點加強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政策落實和資金監管工作,督促地方加快中央政府公共投資預算執行進度,確保財政資金安全有效。繼續推進財政信息化建設和會計等基礎管理工作。財政政務公開力度進一步加大,及時性和透明度逐步提高。密切監控地方融資平臺公司債務情況,研究提出切實防範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的政策措施。“小金庫”專項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

    2009年預算執行等財政工作取得新進展,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國人大、政協監督指導、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各地區、各部門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結果。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財政運行和管理工作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財政收入增長結構不夠協調,對民生的保障力度還需加大;部門預算制度尚不完善,預算支出執行進度不夠均衡;地方政府性債務不斷積累,財政風險不容忽視;轉移支付制度還不夠規範,省以下財政體制需進一步健全,一些地區的基層財政比較困難;財政管理仍比較薄弱,資金使用效益亟待提高。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些問題,繼續採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二、201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

    今年是繼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一年,也是全面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為“十二五”發展打好基礎的重要一年。

    (一)當前我國財政形勢

    總體上看,2010年財政面臨的環境好于上年,但形勢仍極其複雜。收入方面,宏觀經濟形勢和企業經營狀況好轉,價格水平回升,將有利於財政收入增長。但執行結構性減稅政策以及上年提高部分産品出口退稅率等因素,將影響財政收入增長。外貿進出口短期內難以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進出口環節稅收增加不多。部分行業企業效益較低,企業所得稅增長困難。上年一些特殊增收措施也將影響今年財政收入增長。支出方面,在建項目需要繼續投入大量資金。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加強“三農”、教育、科技、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節能減排等經濟社會發展關鍵環節,以及對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的支持,需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且基數大、剛性強。支持地震災後恢復重建,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推進醫藥衛生體制等各項改革,也需要增加大量財政投入。因此,2010年仍是財政非常困難的一年。

    對此,我們既要充分看到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增強信心,又要充分估計各種困難和挑戰,防止盲目樂觀。要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更加週密地做好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準備,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

    (二)財政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總體要求

    按照中央提出的正確處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係,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並根據新形勢新情況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的要求,2010年財政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著力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推進財稅制度改革,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三農”、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節能減排以及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促進經濟增長、結構調整、地區協調和城鄉統籌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依法理財和統籌兼顧、增收節支的方針,加強財政科學管理,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2010年財政工作將更加注重推進結構調整,切實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切實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更加注重深化財稅改革,切實增強經濟財政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活力;更加注重加強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切實提高財政資金績效。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促進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財政補助規模,提高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者消費能力,完善引導消費的財稅政策,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加農民補貼,提高主要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水平,增加農民收入。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增加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補貼和生活補助標準。努力擴大就業,支持落實最低工資制度,提高低收入者勞動報酬。在義務教育學校、公共衛生和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健全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和家電、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引導居民消費。

    二是安排使用好政府公共投資,著力優化投資結構。重點支持保障性住房、農村基礎設施、教育和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以及自主創新、結構調整等領域和欠發達地區。資金安排主要用於項目續建和收尾,避免“半拉子工程”,嚴格控制新上項目,防止重復建設。支持地震災區恢復重建。擴大政府公共投資“以獎代補”範圍,帶動社會投資。

    三是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引導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鞏固增值稅轉型以及成品油稅費改革成果。對部分小型微利企業實施所得稅優惠政策。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暫減按7.5%徵收車輛購置稅。繼續落實各項稅費減免政策,研究清理到期的稅收減免政策。嚴格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的審批管理。

    四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統籌兼顧、有保有壓、突出重點的原則,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傾斜,向社會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傾斜,向困難地區、基層和群眾傾斜。加大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增加對“三農”、科技、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節能環保等方面的支出,促進民生改善和社會事業發展。控制出國(境)經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大力壓縮公用經費等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五是大力支持區域協調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支持,研究制定進一步支持西部大開發的財稅政策,推動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促進重點行業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加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推動技術創新、結構調整、擴大就業。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産能,支持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改革資源稅制度,全面推進礦産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健全排污權有償取得和交易制度,擴大排污權交易試點,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2010年預算收支和財政赤字安排情況。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2010年經濟發展預期指標和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要求,對各項收支進行分項目測算,2010年公共財政預算主要指標擬安排如下:

    中央財政收入38060億元,比2009年執行數(下同)增加2163.86億元,增長6%。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中調入100億元。合計收入為38160億元。中央財政支出46660億元,增加2758.86億元,增長6.3%。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6049億元,增加769.16億元,增長5%;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30611億元,增加1989.7億元,增長7%。中央財政收支相抵,赤字8500億元,增加1000億元。相應增加國債發行規模,中央財政國債餘額限額71208.35億元。

    地方本級收入35870億元,增長10.1%,加上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收入3061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合計66481億元,增加5278.96億元,增長8.6%。地方財政支出68481億元,增加7887.2億元,增長13%。地方財政收支相抵,差額2000億元,國務院同意由財政部代理地方發行債券彌補,並列入省級預算管理。匯總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安排,全國財政收入73930億元,增長8%,加上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100億元,可安排的收入為74030億元;全國財政支出84530億元,增長11.4%。全國財政收支差額10500億元。

    2010年全國財政收支差額預計佔GDP的2.8%,與上年基本持平。主要考慮:我國經濟雖呈現回升向好勢頭,但基礎還不穩固,需要保持財政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財政收入增長較低,支出壓力又很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2010年財政赤字仍需保持適度規模。同時,促進財政可持續發展,積極防範財政風險,為以後年度逐步縮減赤字留有餘地,要將赤字率控制在3%以內。

    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情況。2009年底餘額為119億元,2010年預算調入使用100億元,剩餘19億元。

    (三)中央財政主要收入項目安排情況

    國內增值稅15350億元,增加1434.01億元,增長10.3%。主要依據2010年GDP增長8%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左右,以及價格水平變化等因素進行測算。

    國內消費稅5241億元,增加481.88億元,增長10.1%。主要依據煙、酒、成品油、汽車等商品預計銷售情況,以及提高煙産品消費稅稅率翹尾增收進行測算。

    關稅和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9650億元,增加437.28億元,增長4.7%。其中:關稅1580億元,增長6.5%;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8070億元,增長4.4%。

    企業所得稅8061億元,增加442.18億元,增長5.8%。主要考慮企業利潤情況,以及從2010年起對部分小型微利企業實施所得稅優惠政策等因素。

    個人所得稅2542億元,增加175.28億元,增長7.4%。

    證券交易印花稅516億元,增加20.96億元,增長4.2%。

    出口退稅7070億元,增加583.44億元,增長9%,相應衝減財政收入。主要依據一般貿易出口預計增長情況,以及2009年多次提高部分産品出口退稅率翹尾導致2010年出口退稅增加等因素進行測算。

    車輛購置稅1338億元,增加174.83億元,增長15%。主要依據汽車預計銷售增長情況,以及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按7.5%徵收車輛購置稅進行測算。

    非稅收入2077億元(含從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10億元),減少459.66億元,下降18.1%。主要是2009年清繳以前年度企業欠繳石油特別收益金415億元,今年相應減少。

    (四)中央財政主要支出項目安排情況

    2010年中央財政可用收入增加較少,中央財政支出比上年增長6.3%。在支出安排中,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性支出,優先保障農業、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等重點支出。為便於人大代表審議,更好地反映財政支出情況,對2010年政府支出科目又進行了一些調整細化。中央主要支出項目(包括中央本級支出和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擬安排情況是:

    1.教育支出2159.9億元,增加178.51億元,增長9%,高於中央財政支出平均增幅2.7個百分點。其中,中央本級支出610.35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1549.55億元。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落實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政策,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問題,共安排731.5億元。對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實行績效工資,安排補助197.8億元。實施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學費政策,安排補助60億元。推進中西部地區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安排補助100億元。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獎助學金及國家助學貸款貼息等政策,安排經費226億元。加強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繼續推動中央高校減輕債務負擔試點工作,並啟動新一輪“985工程”建設,安排資金116億元。支持推進“211工程”、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等,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安排資金426億元。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安排100億元。

    2.科學技術支出1632.85億元,增加120.83億元,增長8%,高於中央財政支出平均增幅1.7個百分點。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597.19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35.66億元。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安排301.9億元。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研究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安排1101.16億元。擴大重大科研裝備自主研製試點範圍。創新科技投入方式,推動産學研用有機結合,提高科技發展能力。健全有利於科技成果産業化的分配製度。鼓勵關鍵設備和元部件進口,引進先進技術。

    3.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314.49億元,下降1.9%。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57.96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156.53億元。鋻於廣播電視村村通等項目已基本完成“十一五”規劃任務,相應減少項目支出;其他方面支出增長9.5%,繼續支持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推進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重點文化工程,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強化新聞媒體傳播能力建設,加大文化産業發展的扶持力度,積極支持文化體制改革,重點推進中央各部門(單位)148家經營性出版社轉企改制。

    4.醫療衛生支出1389.18億元,增加112.04億元,增長8.8%,高於中央財政支出平均增幅2.5個百分點。其中,中央本級支出43.31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1345.87億元。支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安排1268.2億元。進一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並將財政補助標準由上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120元。加大城鄉醫療救助力度。健全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繼續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支持60%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

    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582.25億元,增加285.59億元,增長8.7%,高於中央財政支出平均增幅2.4個百分點。其中,中央本級支出307.97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3274.28億元。安排社會保障支出3185.08億元,增加279.33億元,增長9.6%。安排補助資金70億元,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穩步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試點。對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共安排補助資金1561億元,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實施全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鞏固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共安排補助資金633億元。調整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安排補助資金213億元。繼續做好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産工作,安排補助資金80億元。

    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安排就業資金397.17億元(加上列入其他科目的就業資金為432.67億元)。將2009年底到期的就業扶持政策延長一年,並根據就業形勢變化調整完善。鼓勵普通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基層和中西部地區就業,促進勞動者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支持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大力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加大對就業困難家庭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的就業援助力度。

    6.住房保障支出992.58億元,增長1.4%。其中,中央本級支出376.58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616億元。保障性住房支出安排632億元,增加81.44億元,增長14.8%,進一步推進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解決375萬戶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全面啟動城市、林區、墾區、煤礦等棚戶區改造,實施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和少數民族地區遊牧民定居工程;住房改革支出安排360.58億元,減少68.18億元,主要是軍隊轉業及離退休幹部享受住房補貼的人數減少,相應減少了支出。

    7.農林水事務支出3778.94億元,增加267.7億元,增長7.6%,高於中央財政支出平均增幅1.3個百分點。其中,中央本級支出321.95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3456.99億元。農資綜合補貼安排835億元。農作物良種補貼安排204億元,啟動青稞良種補貼,推進花生良種補貼試點並逐步完善實施辦法。健全農機具購置補貼制度,增加補貼規模,擴大補貼種類,安排144.9億元。推動現代農業建設和優勢特色産業發展,安排資金80億元。支持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産能力建設規劃。以糧食主産區為重點,改造中低産田,建設高標準農田,促進農業産業化經營,提高糧食和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安排農業綜合開發資金190億元。加強農村扶貧開發,安排資金222.3億元。實施農作物保險、能繁母豬保險、奶牛保險等保費補貼,安排資金103.2億元。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以及農村電網改造等,安排資金1150.1億元。進一步擴大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和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實施範圍。繼續實施農村沼氣等工程。支持解決6000萬農村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全面清理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健全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制度。

    8.國土氣象等事務支出336.25億元,增加91.87億元,增長37.6%。主要是探礦權採礦權使用費及礦産資源補償費收入增加較多,按有關規定專項用於礦産資源開發與利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等。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31.32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204.93億元。

    9.環境保護支出1412.88億元,增加261.08億元,增長22.7%。其中,中央本級支出55.26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1357.62億元。促進開發低碳技術,大力支持節能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産能、建築節能、新能源汽車等,將節能産品惠民工程實施範圍擴大到高效節能空調、高效電機等産品,加強重金屬污染治理、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支持環境監管能力建設,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及重大減排工程,促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示範創建,安排節能減排資金833億元。支持實施金太陽工程等,推動發展可再生能源,安排109億元。加強林業重點工程和草原生態建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安排資金365.26億元。鼓勵重要能源、資源、原材料進口,嚴格控制“兩高一資”産品出口。支持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10.交通運輸支出2119.19億元,下降2.7%,主要是鐵路、高速公路、機場建設資金減少。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288.74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830.45億元。推進農村公路、國省幹線等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新建、改造30萬公里農村公路,安排資金1323億元,增加175億元。繼續對城市公交等部分公益性行業給予油價補貼。支持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安排補助地方260億元。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等項目建設安排125億元,減少140.6億元。

    11.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支出696.12億元,下降18.2%,主要是用電力資産出售變現收入安排的支出減少。其中,中央本級支出432.44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263.68億元。推進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安排資金428億元。安排專項資金93.7億元(加上列在其他科目的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為105.7億元),促進各類中小企業發展。鼓勵使用國産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

    12.糧油物資儲備管理等事務支出1078.41億元,下降4.4%,主要是推遲消化糧食政策性財務挂賬。其中,中央本級支出781.61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296.8億元。完善糧食風險基金政策,繼續加大中央財政補助力度,安排糧食風險基金236億元。支持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安排補貼資金100億元。增加糧油以及石油、有色金屬等重要物資儲備,安排利息和費用補貼657.1億元。

    13.商業服務業等事務支出852.58億元,增加234.55億元,增長38%,主要是為進一步擴大居民消費,增加了補貼支出。其中,中央本級支出201.92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650.66億元。將補貼對象擴大到國有農(林)場職工,安排家電下鄉補貼資金152億元。繼續實施汽車摩托車下鄉政策,安排補貼資金135億元。落實家電、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安排補貼資金103億元。安排國家儲備棉、肉等補貼134.57億元。推進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工程建設,支持商貿流通服務業發展,安排資金81億元。

    14.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支出780.01億元。其中,中央本級支出42.93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737.08億元。此外,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20億元,車輛購置稅專項收入安排100億元,彩票公益金安排54.42億元,中央分成的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安排20億元,用於地震災區恢復重建。以上合計,中央財政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基金安排974.43億元,用於基礎設施、産業重建、生態環境、防災減災等方面。加上2008年安排的740億元和2009年安排的1304.51億元,合計3018.94億元,可以實現中央財政對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投入的規劃目標。

    15.國防支出5190.82億元,增加360.97億元,增長7.5%。其中,中央本級支出5185.77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5.05億元。主要用於支持軍隊現代化建設。

    16.公共安全支出1390.69億元,增加103.24億元,增長8%。其中,中央本級支出816.74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573.95億元。繼續深化政法經費保障體制改革。支持上海世博會等大型活動安全保衛,加強防災減災和災害應急救援體系建設。

    17.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014.95億元,減少67.3億元,主要是2009年安排的實施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支出結轉使用,2010年預算不再安排,以及繼續壓縮出國(境)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其中,中央本級支出857.2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157.75億元。

    18.國債付息支出1535.16億元,增加214.46億元,增長16.2%。

    匯總以上各項支出,2010年中央財政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安排合計8077.82億元,增加651.34億元,增長8.8%。中央財政用於“三農”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計8183.4億元,增加930.3億元,增長12.8%。其中:用於農業生産方面的支出3163.8億元,對農民的四項補貼(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支出1334.9億元,支持農村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的支出3108.5億元,農産品儲備費用和利息等支出576.2億元。地方對中央稅收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的安排,大部分也將用於民生和“三農”支出。

    匯總公共財政預算安排的資金,加上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用於公共投資的部分,2010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資安排9927億元,比2008年預算增加5722億元。加上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的1040億元和2009年新增的5038億元,可以實現中央政府新增公共投資1.18萬億元的計劃。

    (五)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支出安排情況

    2010年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30611億元,增加1989.7億元,增長7%。其中:稅收返還5004.36億元,增加62.09億元,增長1.3%。一般性轉移支付12295.73億元,增加975.84億元,增長8.6%,佔轉移支付總量的48%。專項轉移支付13310.91億元,增加951.77億元,增長7.7%,佔轉移支付總量的52%,所佔比重較大,主要是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內需的大部分支出,通過專項轉移支付補助給地方。在一般性轉移支付中,均衡性轉移支付安排4168億元,增加250億元,主要用於增強中西部地區以及三江源等生態功能區的財政保障能力。民族地區轉移支付安排330億元,增加54.12億元,大力支持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幫助資源枯竭城市化解歷史遺留的社會負擔,安排轉移支付75億元,增加25億元。支持地方建立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增強基層政府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安排資金660億元,增加112.21億元。成品油稅費改革轉移支付安排108億元,加強交通基礎設施養護和建設。

    (六)其他政府預算收支安排情況

    從2010年開始,除以上公共財政收支預算外,國務院還向全國人大報告政府性基金預算、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並試編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為今後報全國人大審批社會保障預算奠定基礎。公共財政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和社會保障預算,將形成有機銜接、更加完整的政府預算體系。

    1.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安排。2010年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554.49億元,增加46.82億元,增長1.9%。其中:三峽工程建設基金收入10億元,鐵路建設基金收入582億元,港口建設費收入100億元,民航機場管理建設費收入121億元,彩票公益金收入204.69億元,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基金收入150億元等。加上上年結轉收入655.71億元,可安排的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總量為3210.2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210.2億元,增加783.66億元,增長32.3%。其中:中央本級支出2050.12億元,增加222.88億元,增長12.2%,包括三峽工程建設支出27.9億元,鐵路建設支出582億元,港口建設支出48.2億元,民航機場管理建設支出70.31億元,彩票公益金用於社會福利、體育、教育等社會事業支出167.94億元等;對地方轉移支付1160.08億元,增加560.78億元,增長93.6%。

    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級收入16150億元,增加322.63億元,增長2%。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包括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收入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收入)13655.17億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340億元,彩票公益金收入215億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180億元。加上中央轉移支付1160.08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為17310.08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17310.08億元,增加3018.53億元,增長21.1%。其中: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安排的徵地拆遷補償、土地開發等支出14214.12億元,彩票公益金用於社會福利、體育、教育等社會事業支出316.15億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支出340億元,地方教育支出180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收支預算,由各級政府報同級人大審查批准。

    匯總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收支,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18704.49億元,增加369.45億元,增長2%,加上中央政府性基金上年結轉收入655.71億元,可安排的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總量為19360.2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19360.2億元,增加3241.41億元,增長20.1%。

    2.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安排。2010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範圍,包括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企業、中國煙草總公司、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以後還將逐步擴大。預計收取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421億元,增加32.26億元,增長8.3%。加上上年結轉收入19億元,可安排的預算收入440億元。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440億元,其中: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資金20億元,國有經濟和産業結構調整支出183億元,中央企業改革脫困補助支出120億元,中央企業重大科技創新支出32億元,中央企業重大節能減排支出30億元,中央企業境外投資支出30億元,中央企業社會保障等支出5億元,調入公共財政預算用於社會保障等民生支出10億元,預留資金10億元。

    以上有關預算安排的具體情況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2009年全國預算執行情況2010年全國預算(草案)》。

    此外,國務院決定從2010年起試編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先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失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工傷、生育等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納入預算編制範圍。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建立的其他社會保險基金,也將積極創造條件,逐步納入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待條件成熟時,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將由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報告。

    三、依法理財,科學管理,確保完成2010年預算

    (一)紮實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認真落實各項財政政策措施,密切跟蹤政策的實施情況,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把握好政策實施的重點、力度和節奏,及時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注重運用財政資金和政策引導民間投資和消費,調動企業和居民等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配合,形成宏觀調控合力。

    (二)完善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稅體制機制。建立健全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優化轉移支付結構,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進一步規範專項轉移支付,完善轉移支付分配辦法。健全省以下財政體制,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推進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改革。改革資源稅制度。完善消費稅和房産稅制度。統一內外資企業和個人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制度。繼續做好增值稅轉型工作,進一步完善增值稅制度。落實成品油稅費改革各項措施。密切跟蹤政府預算體系的運行情況,完善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做好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試編工作。全面推進縣級部門預算改革。繼續健全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深化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採購制度改革。完善政府收支科目體系。研究推進政府會計改革。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積極支持收入分配、金融體制和基礎産品價格機制等其他改革。

    (三)大力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加快修訂預算法和註冊會計師法。積極推動增值稅法、車船稅法等財稅法律法規的立法進程。規範預算編製程序,提前編制預算,細化預算內容,減少代編預算規模,提高年初預算到位率,嚴格部門預算管理。加快預算執行進度,完善預算支出執行責任制度,強化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管理,健全當年預算編制與上年預算執行的有效銜接機制,進一步提高預算執行的均衡性和有效性。強化各類政府預算收支管理,建立健全覆蓋所有政府性資金運行的全過程監督機制。重點加強對重大財稅政策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改進和加強中央政府公共投資預算執行和資金管理,堅決查處違反財政預算法規行為,提高政府投資的質量和效益。積極開展預算支出績效評價,探索建立績效評價結果公開機制和有效的問責機制。加強基礎管理工作和基層財政建設。積極推進預算公開,建立健全規範的預算公開機制,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加大“小金庫”專項治理力度,研究建立防範“小金庫”的長效機制。強化政府性債務管理,有效防範和化解潛在財政風險。

    (四)努力增收節支。強化收入形勢監測,依法加強稅收徵管,堅決制止和糾正越權減免稅收,嚴厲打擊利用假發票等手段偷騙稅違法活動,努力完成財政收入預算。按照強化稅收、清理收費的原則,嚴格非稅收入管理,在全國範圍內將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管理。保障“三農”、民生等重點支出需要,壓縮一般性支出。嚴格控制黨政機關樓堂館所建設,嚴禁超標準裝修。繼續加強公務支出管理,深化公務卡管理改革。牢記“兩個務必”,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嚴肅財經紀律,堅決反對大手大腳花錢和鋪張浪費行為。

    各位代表,完成2010年預算意義重大。我們要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自覺接受全國人大的指導和監督,虛心聽取全國政協的意見和建議,堅定信心,迎難而上,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確保圓滿完成預算,為全面實現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和“十一五”規劃的各項目標做出積極貢獻!

 
 
 相關鏈結
·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關於預算報告的決議
· 新華社3月16日受權全文播發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
· 預算報告注重通俗易懂 力求文風更加樸實直白
· 預算報告注重回應關切 針對熱點問題作重點説明
· 戴柏華介紹2010年預算報告起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