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敬業的縣政府網站”為何被頂起?
——網民與人大代表共議“網絡問政”從單向表達到雙向互動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陜西一個原本不起眼的小縣城合陽目前已成為網上網下熱點,這個縣的政府網站由於對網民的諮詢和投訴件件有回復,被網民稱作“最敬業的縣政府網站”。由於去“圍觀”頂起的網民太多,一度導致這個縣政府網站“癱瘓”。
“最敬業的縣政府網站”為何被頂起?一直在關注兩會進程的網民説:因為它尊重網民意見,不擺空架子不作秀,事事有回應。參加兩會的不少代表委員也指出,合陽縣的經驗表明,網絡問政必須由原來的網民單向表達變成政府與網民的雙向互動,“網民有所呼,政府有所應”才能見到實效,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
積極回應群眾意見,不能“裝聾做啞”
【網事回顧】陜西合陽縣政府網站的“公眾互動”欄目,從2009年起縣政府相關部門就對網民在這裡反映的問題逐一回復,回復率基本保持在100%。他們不光把該馬上就辦的都辦了,甚至對沒實際內容的“火星文”留言竟也耐心回復。
【兩會現場】對於新華網、人民網兩會民意調查中的房價、社會保障、食品安全、反腐倡廉等網民關心的“十大熱點話題”,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有涉及,同網民的關切話題一一合拍。報告在網上一片叫好,在大會堂內贏來陣陣掌聲。
【網民有説】網友“公民證”認為,“網絡問政”應該是網民提意見、政府有回應,政府通過網絡問策於民,網民通過網絡問政府怎樣施政。網民和政府之間,必須互動,必須有問有答,“網絡問政”才能進行下去,越走越遠。
【代表聲音】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奉化市滕頭村黨委書記傅企平認為,“網絡問政”應該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一方面,網民通過網絡參與政治生活,參與部門決策;另一方面,政府通過網絡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有問不答的單向行為的“網絡問政”只是一個“半截工程”。
回應要用事實説話,不要成為“政績裝飾品”
【網事回顧】廣東珠海香洲區自2010年8月31日開通“網絡政民互動平臺”以來,截至今年2月27日已經受理了1169件網民詢問事項並全部進行了帶有實質結果性質的回復,一些網民反映的衛生臟、噪音擾民、違章建築等問題都第一時間落實整改,一些不合理的政策被糾正。
【兩會現場】全國人大代表、廣東佛山市委書記陳雲賢給記者講了一件事:2010年六七月間有網民在佛山政府網站發帖稱佛山“限摩”政策需要考慮改善公交、照顧出行難的困難群體。佛山吸納了這些合理意見,陳雲賢自己在網上就“限摩”與網民溝通交流,表示將人性化處理“限摩”問題,佛山最後實行了分階段推進、邊改善群眾出行條件邊限制摩托車的政策。
【網民有話】網民“異鄉獨客”説,“網絡問政”也常常出現只有“問”卻沒人“答”,很多地方的政府網站開通了市民留言板塊、領導郵箱等,但有的都只為“裝點門面”,並未發揮實際作用。
【代表建言】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贛州市市長王平認為,如果一些政府部門對民意的“問”只是當作政績上報,沒有回復,“網絡問政”就容易成為粉飾其政績的裝飾品,不僅會削弱群眾對政府徵求社情民意見誠意的信任,而且會影響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因此,“網絡問政”要警惕“葉公好龍”“聽而不聞”“沒有下文”“形式主義回應”等問題。
用制度化規範網絡“民問官答”
【網事回顧】四川省白廟鄉在全國率先上網公開財務收支明細,被網民稱為“裸帳鄉”。“中國網事”記者5日再次打開其政府網站,訪問量已超過22萬人次,“政務公開欄目”的最新內容是“2011年2月公業務費開支統計表”,小到一張打印紙的支出都一目了然。白廟鄉負責人説,這就應該成為制度。
【兩會現場】早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規範性地提出,“推進政務公開,完善新聞發佈制度,加強電子政務建設”,為政府對民聲制度性的回應提出方向。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則細到提出“讓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錢,辦了什麼事”,政府對“網絡問政”的反應將不再隨意。
【網民有話】浙江網民“七叔”説,許多地方出現對網民反映問題的制度化回應,説明他們不怕互聯網,不回避指責或罵聲,反而把“網絡問政”當作提升政府行政效率的生産力,對這樣的行為應該“頂一下”“讚一個”。
【代表建言】201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和政府辦公廳聯合下發《關於回復人民網網友留言的暫行規定》,浙江省也出臺《關於做好重要網站網民留言辦理工作的意見》。全國人大代表、廣西靈山縣委書記潘雪紅説,對於從網上來信中反映的問題,縣裏已對處理和回復的時間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全國人大代表沈明才在去年兩會上就建議,建立“網絡問政”的運行管理體系和制度,如規定網民在網站上提出的問題和建議,要在多長時間內予以答覆等。(記者 李亞彪、楊三軍、侯巍、張和平、黃艷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