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政協委員"曬工資":儘快改變工資結構不合理現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 史競男、華春雨)“我們現在的科研人員職務工資只有不到2000元。”6日下午,在政協無黨派界別討論會上,數學家章祥蓀委員“曬”起了工資。

    “大家請看‘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的第32章: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我認為工資制度改革已經迫在眉睫,必須儘快改變工資結構不合理的現狀。”

    “有基金支持的美國教授每年可從基金中拿3個月的工資,相當於基本工資與績效工資比為3:1。而我們這裡的事業單位,包括大學、研究所、醫院、報社等,基本工資與各種補貼和效益津貼的比例是1:3,正好倒挂了。”

    “這樣的工資結構可想而知有兩個結果,一是對科研和輔助教育經費的惡性競爭;二是一到退休年齡,退休工資直線下降。”

    章祥蓀委員接著分析起這一現狀的歷史背景:“1965年一個大學畢業生的月工資是46塊錢,1968年是56塊錢,1992年已經是教授了工資約180元。這樣的情況自然不能適應國家進入改革開放希望發展科學、提高科技人員在社會上的地位的迫切要求。”

    據章祥蓀委員介紹,1992年由國家科委在5個研究所進行工資改革試點。辦法是從科研院所,包括個人獲得的經費和收益中提取一定的崗位或效益津貼。1994年試點所的一些研究人員工資漲到1000多元,其中基礎工資不到500元。這一思路不僅在這些試點所留存下來,也在全國流傳開。

    “基礎工資所佔比例過低,這種不合理的工資構成狀況一直持續到今天。”

    章祥蓀委員認為,這種不合理的工資結構比例只能是一種過渡形式。“在困難時期、國家財力不足時可以如此,但這只能是臨時措施,長期下去比例倒挂不利於吸引人才。試想科學家都不能拿著穩定收入安心工作,何談科技創新?”

    會上其他政協委員也認為,現行的工資制度有很多弊端,結構設置不合理,崗位績效工資佔全部工資的比重過高,容易助長收入不規範行為,使國家對事業單位公益性的要求不能很好完成。

    “如何改革?”當記者問及章祥蓀委員,他思考了一會兒説:“首先要明確這種工資結構是不合理的。工資制度改革不是繼續完善績效分配的問題,而是要改變目前的思路,讓國家給的法定工資的比重越來越大,還公益性事業單位的世界性共同特點。”

 
 
 相關鏈結
· 代表委員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規劃綱要
· 臺籍委員建議:加強涉臺優秀影視作品播映力度
· 王培廷代表:機關幹部要轉變作風 多“結窮親”
· 吳玉才代表建議:加強貧困地區農村敬老院建設
· 陳利丹代表:建議建立五保供養資金自然增長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