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十二五"規劃綱要關於港澳的闡述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彭清華:“十二五”規劃綱要關於港澳的闡述具有里程碑意義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 李寒芳)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彭清華7日在北京表示,“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關於港澳的闡述,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彭清華在當天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香港代表團審議會上指出,綱要站在建設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的戰略高度,將涉及港澳的內容獨立成章,體現了國家戰略規劃的完整性,對於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他説,綱要將涉及港澳的內容在國家五年規劃中單獨列為一章,篇幅大幅增加,內容更加系統、具體和有針對性,充分表明中央對港澳的關心和對港澳參與國家發展的期望。

    彭清華表示,綱要還進一步明確了香港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中關於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産管理中心,支持香港發展高價值貨物存貨管理及區域分銷中心,增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全球影響力,支持香港發展六大優勢産業,提高內地與香港合作的機制化水平等內容,為香港的發展提供了戰略指引,將會有力地促進兩地的交流合作和香港的繁榮發展,為“一國兩制”的貫徹落實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兩會之後,有必要在香港大力宣傳‘十二五’規劃,讓香港同胞充分了解未來五年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了解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彭清華表示,要使香港同胞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與內地人民攜手奮進,共享偉大祖國的尊嚴與榮耀。

 彭清華:“十二五”規劃綱要對香港定位是兩地經濟融合的必然選擇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 李寒芳)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彭清華7日在北京表示,與以往的五年規劃相比,“十二五”規劃綱要對香港的表述更全面、更系統、更充實、更明確。綱要明確香港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是香港自身發展需要及兩地經濟融合的必然選擇。

    彭清華在當天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香港代表團審議會上指出,從國家規劃的層面推動中央關於香港的戰略思想的實施,需要具備政治、社會和經濟上的條件。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政治條件具備了,但社會和經濟條件還有待成熟。所以國家制定“十五”、“十一五”規劃時,對香港的表述較為簡單。這次制定“十二五”規劃,社會和經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國家規劃中對香港的地位和作用加以充分表述的主客觀條件基本具備了。

    他表示,經過近14年“一國兩制”實踐,特別是經歷了兩次金融危機和非典等風風雨雨,廣大香港同胞日益認識到香港與祖國唇齒相依的關係,認識到自己是國家建設的參與者、受益者,而不是旁觀者,加強與內地的經濟合作成為香港社會主流民意。在國家編制“十二五”規劃過程中,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表現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熱情。去年1月,立法會通過“積極參與國家‘十二五’規劃”的議案,5月又通過“積極執行《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的議案。這説明香港社會對國家的認同感和加強與內地合作的意願日益增強。“十二五”規劃關於香港的篇章,體現了中央政府對香港社會民意的尊重和採納。

    彭清華説,回歸以來,兩地的區域合作加速發展,經濟融合大勢所趨。尤其是實行內地赴港“個人遊”不斷擴大,CEPA及其7個補充協議、《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和《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的陸續簽署和實施,兩地大型跨境基建項目加快推進,以及香港人民幣業務的不斷拓展,使香港與內地的經濟關聯度大幅提高。

    彭清華表示,香港不可能游離于國家發展大局之外孤立地謀求自身的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關於香港的闡述,順應了這一時代需要,反映了兩地經濟融合的必然要求。

 
 
 相關鏈結
· 代表委員:通過創新體制機制促進養老事業發展
· 周緒紅代表:大學辦學思路不應受排行榜的干擾
· 王蓉蓉代表:特色民族文化傳承要重視原汁原味
· 郭金龍代表:更加突出科技創新和區域協調發展
· 杜婕代表:統籌城鄉醫療保險制度避免"重復浪費"
· 魯中祝代表:國有林場亟待改制 走市場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