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胡葆森代表呼籲加大二三線城市文化設施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1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單純剛 胡俊超)“近年來,我國二、三線城市文化設施建設發展明顯滯後,出現了文化基礎設施發展極不平衡、文化設施建設標準變化與配套資金難到位、各級政府對文化投入總量仍然偏低、文化建設經費與經濟發展增長的比例不協調等諸多問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工商聯副主席胡葆森對這一問題表示出極大關注。

    胡葆森代表呼籲要從城市用地總體規劃出發增加中小城市文化基礎設施硬體總量。二、三線城市政府應加大城市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硬體建設力度,按城市人口規模興建相應的文化設施。國家應組織調查及監督團隊,考察每個城市的文化基礎設施配比狀況,並對基礎設施偏少的城市提出警告並加以督促,以此縮小與一線城市的差距。逐級、向下推進文化設施建設,最終實現大二、三線城市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二、三線城市的各級政府要制定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有關制度,健全領導體系,建立公益文化設施建設專項資金,納入財政年度支出預算,並根據經濟增長情況按比例逐年增加。同時,由各省級政府文化主管部門牽頭,根據下轄各市的具體情況,建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項目庫,項目應向小城市及基層單位傾斜。

    與此同時,要設立文化發展公益基金。中小城市政府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基金,由公共財政撥出啟動資金,吸納企業、個人和各種社會組織捐贈,用於扶持公益文化建設。以政府投入為主,動員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採取多元投入,統一管理,合力共建。

    胡葆森代表説,事實證明,唯有吸納民間資本,借助市場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提升城市文化基礎設施水平。針對文化事業基礎設施的投資,政府部門的規劃應更系統、職能應更明晰、機制應更透明,以此激勵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具體而言,二、三線城市的各級政府應當在該領域採取更加靈活的稅收政策和鼓勵措施,加大對公益事業投資的反饋和獎勵力度,創造更加公開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以更好地吸納社會資本力量。

    胡葆森代表認為,在鼓勵社會資本興建文化基礎設施的同時,各級政府也應轉變作風,創新機制,引入目前國際上較為成熟的管理模式和先進經驗,加強社會力量的監督作用,並鼓勵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託管公共文化設施或加入到其日常管理中去,以保證最大化利用這些設施,並持續性地、更有針對性地帶動區域文化環境的改善。

    胡葆森代表建議轉變文化基礎設施投資的整體思路。減少對有“形象工程”之嫌的大型公共設施、帶有商業運營性質的文化旅遊設施的投入;興建更多貼近市民、順應民心、便為民用的社區圖書館、小型演出廳等小型設施;有公民教育性質的場館如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院、體育場等實行進一步的全面開放、全面免費;基層管理機構應當組織更多可以讓最廣泛市民參與的公共文體活動,讓更多市民享受到實惠。 

 
 
 相關鏈結
· 文化部副部長解讀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新政
· 楊志今解讀美術館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新政
· 青海省通報文化設施、文物受損及抗震救災情況
· 浙江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基本覆蓋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