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應出席委員2260人,今天實到2129人。符合法定人數。現在開會……”
13日上午9時,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伴隨著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清晰有力的話語,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閉幕會開始。
“積極協商議政,開展民主監督,切實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上來,共同把‘十二五’規劃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20多分鐘後,大禮堂璀璨穹頂下,2000多位政協委員鄭重按下表決器,通過了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政治決議——
這是政協委員的共同心聲,更是人民政協的鄭重宣示。
9時30分許,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閉幕會結束,2000多名委員充滿自信地走出大禮堂。
盛會讓我們凝聚共識——
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溫思美的公文包裏夾著兩份報告:一份是政府工作報告,一份是民盟中央有關收入分配的調研報告。10個月前,民盟中央就收入分配問題進行廣泛調研後形成了一份報告,得到中央領導高度重視,一些建議已經體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政府和我們想到了一起。這次會上,委員們達成共識:只有加大改革力度,更加注重民生,上下一心,才能開創更好的未來。”溫思美説。
東大廳裏,巨大的三角鋼琴前,來自海南的遲福林委員和幾位委員合影留念。3天前,遲福林登上人民大會堂的講臺,面向全體政協委員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就加快政府轉型提出了建議。和他一樣,11天來,共有47名委員走上這個莊嚴的講臺,就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問題建諍言、獻良策。在思想的碰撞中,認識在加深,共識在形成……
盛會讓我們堅定信念——
“這次大會非常重要,規劃了藍圖,指明了方向。”面對記者的提問,陳興生委員微笑著説。
“我們玉樹的公共設施建設已經全面鋪開,今年還計劃投資200億元。”來自青海的全國政協委員桑結加快步走出會場,“這次開會,國家提出繼續加大民生投入,我要把好消息帶回去。”
“前進的路上,我們還會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但只要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相信都能夠解決。對於未來,我充滿信心!”厚厚的鏡片後面,是韓修國委員堅定的目光。
盛會讓我們滿載責任——
錢智民委員面帶微笑走出萬人大禮堂。去年經濟界小組會上,他提出應加強改革頂層設計的觀點,今年,這一觀點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
“現在我更關心的是,‘十二五’規劃如何能夠更好地落實……”擁擠的人流中,錢智民邊走邊説。
政協大會期間,來自各黨派各團體、各族各界的委員提交了5762份提案,其中,“十二五”規劃的實施、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委員們集中關心的話題。
“我們必須更好履行職責,結合實際工作積極建言,為老百姓做更多的實事。”向大會提交了11份提案的全國僑聯副主席朱奕龍委員告訴圍攏上來的記者。
就在4天前,朱奕龍委員和其他政協委員一同走進和人民大會堂遙遙相對的國家博物館,參觀了《復興之路》大型主題展覽。今天,站在大會堂東門外遠眺,他心情有些激動,“目睹國家走向繁榮昌盛的過程,深感政協委員職責更重。今後,我一定會更加積極建言,參政議政。”
大會堂東門外臺階上,委員們相互話別;廣場上,車隊漸次離開,駛上寬闊的長安街……
春天裏,中國再次揚帆起航……
政協大會閉幕前的“花絮”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 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3月13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閉幕。閉幕會前,記者在人民大會堂採擷了一組“花絮”。
大會堂內集體關注日本地震
閉幕會開始前半個小時,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西南角的大屏幕上正播放日本大地震的實時新聞。數十名委員不約而同地聚集到大屏幕前,關注救災進展。
中國國際救援隊13日已趕赴日本參與救援。得知這一消息的趙振銑委員説:“我曾經親歷汶川地震,日本與我們一衣帶水,日本民眾的傷痛,我們感同身受。”
“這幾天一直通過電視新聞關注日本地震,電視上的畫面讓我們很心痛,我們每天都為他們祈禱。”天主教南京教區主教陸新平委員面露悲憫。
在日本生活了25年的旅日華僑潘慶林委員説,兩天來,不論是在人民大會堂,還是在駐地賓館,碰到他的委員都會關切地問“家人還好嗎”。潘慶林説,政協大會一閉幕,他就要趕赴日本。“日本有約70萬華僑華人,我是旅日華僑中僅有的兩名全國政協委員之一,我要去看望他們,和他們一起共渡難關。”(記者羅宇凡、鄭曉奕、崔靜、熊爭艷)
“高調”VS“低調”
在清晨的薄霧中,幾位少數民族委員相伴而來,五顏六色的民族服飾讓人們眼前一亮,鎂光燈霎時間閃成一片。畬族的雷後興委員,普米族的熊勝祥委員,納西族的楊一奔委員,景頗族的祁德川委員……民族不同,服飾各異,他們臉上都帶著喜悅。
比起少數民族委員們的閃亮登場,明星們可就“低調”多了。陳道明委員戴著墨鏡、鴨舌帽,還把帽檐拉得低低的,穿著黑褲和墨綠色上衣,快速穿過廣場,拾級而上,竟然沒被人認出。另一旁,韓紅委員也穿著深藍色運動上衣悄悄走過……(記者史競男)
又一次起跑?
距閉幕會開始還有半小時,人群忽然騷動起來。散落在各處的記者們瞬間涌向一個方向,幾十架“長槍短炮”迅速將一名身著西裝的年輕委員圍住。外圍的一名女記者大喊:“劉翔來了,快點躲開,別被撞著!”一時間,燈光頻閃,快門聲聲。
在記者的簇擁下,劉翔委員大步流星邁上臺階,走到半途又停下來伸了伸腿,做了個起跑前的準備動作,仿佛將會場當做了運動場。(記者舒靜)
駐華記者用流利中文采訪
27歲的路透社記者、英國人馬昕默一個人扛著攝像機和支架,在大會堂東門外廣場上尋找採訪對象。“我要問問政協委員對此次會議的感受,以及他們對於中國未來發展的期盼和展望。”馬昕默本人對此次兩會最關注的是中國在控制通脹上有什麼舉措。
像他在路透社的絕大部分同事一樣,馬昕默能説流利的中文。他表示,現在很多外國駐華記者都能説中文,“這樣工作起來很方便。在英國,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中文。”(記者張雲龍)
記者和委員“互拍”
閉幕會開始前,記者們早早就在廣場上架起相機、攝像機,手拿採訪本、錄音筆,等候委員到來。遠遠看到有委員向大會堂走來,記者們紛紛上前“搶佔”有利地形。在記者的“包圍”中,有的委員也微笑著拿出相機拍起身邊的委員、記者和工作人員。
盛昌黎委員已經連續19年參加兩會。她説,從卡片機到單反機,喜歡攝影的她用上越來越好的拍攝器材,記錄這些年的點滴變化。説話間,幾位少數民族委員身著鮮艷的服飾迎面走來,盛昌黎委員和記者同時舉起了相機。(記者晁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