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在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
(2011年3月3日)
賈慶林
各位委員:
我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
一、2010年工作回顧
2010年是我國發展歷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攻堅克難,戰勝青海玉樹強烈地震、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成功舉辦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有效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勝利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顯示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和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強大凝聚力。
一年來,人民政協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發揮協調關係、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重要作用,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科學制定“十二五”規劃,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擴大我國對外友好交往作出重要貢獻,譜寫了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一)圍繞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加強思想理論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人民政協各參加單位的共同選擇,也是人民政協加強思想理論建設、推進事業發展的政治基礎。常委會堅持把加強思想理論建設擺在各項工作的首位,按照創建學習型組織的目標要求,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習培訓和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廣大政協委員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中共中央關於人民政協的重大理論和方針政策,學習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鞏固了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全年共舉辦了三期常委會專題學習講座、兩期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研討班和六期政協幹部培訓班,共有1700多人次全國政協委員和1600多名各級政協幹部參加。
加強國際國內形勢的學習研討和宣傳教育,引導參加人民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從我國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戰勝重大自然災害、成功舉辦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等重大事件和活動中,深刻認識中國共産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深切體會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巨大優勢,切實為黨和國家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凝聚共同意志,匯聚強大合力。
我們把開展對《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實施情況總結檢查與加強思想理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經中共中央批准,全國政協組織力量分赴6個省區市進行調研檢查,召開13場座談會,各地積極開展自查和督查,推動對《意見》精神實質和重大理論創新,對中共中央關於新形勢下政協工作總體部署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五年來的實踐證明,《意見》的貫徹實施對於加強和改善中國共産黨對人民政協的領導,對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對於鞏固發展“黨委重視、政府支持、政協主動、部門配合、社會關注”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生動局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總結檢查,進一步激發了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的創造活力和前進動力,增強了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自覺性、堅定性。
(二)圍繞編制“十二五”規劃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深入開展協商議政
緊扣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協商議政,反映了人民政協的明確定位,彰顯了人民政協的獨特優勢。常委會把為編制“十二五”規劃獻計獻策作為一項重點工作,統籌各民主黨派、專門委員會、地方政協等力量,採取專題調研、視察考察、大會發言、委員提案等方式,在規劃編制的重要階段和關鍵環節,集中議政建言,取得積極成效。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期間,委員們圍繞“十二五”規劃制定深入討論,提交相關提案和大會發言650多件。會後圍繞擴大國內需求、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應對氣候變化和建設生態文明、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發展海洋經濟、協調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等16個重要專題,組織開展調研視察,形成一批重要意見建議。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和“著力擴大內需,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專題協商會,報送了《全國政協黨組關於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若干建議》,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閉幕後,我們及時召開常委會議,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並就繼續對規劃編制建言獻策作出部署。
人民政協為編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的過程,是發揚民主、集思廣益、推動科學決策的成功實踐,取得了豐碩成果。委員們提出的關於“十二五”時期要堅持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大力調整經濟結構為主要內容等建議,為規劃編制提供了有益參考。關於加強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組織領導、統籌規劃、人才支持、體制機制創新等重要建議,受到重視和採納;關於建設內蒙古綠色清潔能源基地和發展綠色礦業等建議,推動了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和生態文明建設;關於把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和中原經濟區,把雲南建設成為我國面向西南對外開放的橋頭堡等相關建議,為推進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佈局的完善提供了重要依據;關於加快構建養老保險體系、服務體系和老齡産業發展體系,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了重要參考;關於邊防建設以及理順邊防管理體制等意見,促進了有關問題的解決;關於保護和發展“文房四寶”等傳統文化産業,推動書法進入中小學課堂等意見,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重視和社會廣泛關注。
加強對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的密切跟蹤和動態研究,就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舉行12場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專題座談會和金融沙龍。委員們提出了完善體制機制,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區域政策、産業政策以及環境政策等的協調配合,形成宏觀調控整體合力,增強調控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等意見建議,為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益參考。
(三)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積極幫助黨和政府為民排憂解難
民生問題不僅是重要的經濟問題、社會問題,也是重大政治問題。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履職為民的理念,鼓勵引導政協委員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辦利民惠民之事、獻富民安民之策。圍繞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解決食品質量和安全問題、統籌城鄉醫療保險制度以及農村衛生人才培養和配套政策等重點民生問題,開展調研視察和協商議政。提出的完善住房保障法律法規和體制機制,推動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共享,完善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和責任體系,加強安全生産和職業危害防治,維護農民工、殘疾人、退休職工和國企改制職工合法權益等意見建議,受到重視和採納。組織界別委員考察邊境地區貧困群眾生産生活狀況,推動教育、科技、醫藥衛生“三下鄉”活動與智力扶貧、産業扶貧和科技扶貧相結合,幫助群眾脫貧致富。
面對西南地區嚴重乾旱和部分省區洪澇災害、青海玉樹強烈地震和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緊急行動,全力以赴投身抗災救災鬥爭。有的奔赴災區,投入一線全力救援;有的慷慨解囊,組織所在單位和界別群眾捐款捐物;有的深入災區調研,為災後恢復重建把脈獻計;文藝界、醫衛界及書畫名家積極開展義演、義診和義賣,為災區群眾奉獻愛心,共同奏響了中華民族團結協作、扶危濟困、守望相助的感人樂章。
重視做好人民政協信訪工作,加強對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整理報送,編報社情民意信息92期,提出民生類提案1700余件,受理、辦理委員和群眾來信來訪42000多件次,為協助黨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圍繞促進民族團結與宗教和睦,認真貫徹民族宗教政策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關係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我們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主題,組織廣大政協委員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和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深刻認識西藏工作和新疆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特殊重要戰略地位,深刻認識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深刻認識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極端重要性,自覺用黨的民族理論和政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抓住“制定好‘十二五’規劃,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這一重大課題,深入民族地區邊遠鄉村和貧困農牧戶調查研究,提出加快推進連片民族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深入實施富民固邊戰略以及推動城市化進程中自治州發展等重要建議,為完善民族地區政策提供了有益參考。圍繞民族工作領域新情況新問題,開展進城務工經商的少數民族群眾服務管理、民族地區法官和檢察官隊伍短缺問題專題調研,積極推動《城市民族工作條例》修訂工作。
組織“宗教院校教育和宗教人才培養問題”的研究論證,對《宗教事務條例》實施五年來的貫徹落實情況開展民主監督,提出完善《條例》配套規章、健全執法主體和執法機制等重要建議,受到重視和採納。組織委員通過視察考察、走訪看望、參加少數民族節日和宗教慶典活動,加強與宗教團體負責人、民族代表人士和少數民族群眾的聯絡。少數民族界和宗教界委員主動深入少數民族群眾和信教群眾宣講黨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為增進民族團結和宗教和睦作出貢獻。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組織五大宗教團體,共同為上海世博會成功舉辦祈福,産生良好社會影響。
(五)圍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心聚力,切實加強團結聯誼工作
我們充分發揮人民政協聯絡廣泛的優勢,擴大同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的聯絡交往。積極組織座談會、情況通報會、考察團等活動,幫助港澳委員知情明政、履行職責。通過舉辦“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機遇與挑戰”研討會,開展澳門文化産業發展專題調研,為內地經濟建設和港澳經濟轉型升級獻計獻策。高度重視發揮港澳委員在香港、澳門經濟、政治和社會事務中的作用,出席香港中華總商會成立110週年慶典,參加香港友好協進會、澳門中華總商會等舉辦的活動,進一步加強與港澳重要政團、社團和代表人士的聯絡,發展壯大愛國愛港、愛國愛澳力量。
邀請由台灣有關黨派和無黨籍人士組成的“台灣民意代表交流參訪團”到京參訪,首次以政協委員聯誼會名義應邀組團赴臺交流,探索了政協委員與台灣民意代表交流的新途徑。充分發揮河洛文化、文史資料、京昆戲曲、書畫藝術、宗教交流和黃埔精神等橋梁紐帶作用,以中華文化的交流增進中華兒女的團結和中華民族的認同。充分利用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及各種兩岸交流合作平臺,積極開展對臺交流合作,增進感情、擴大共識。
成功舉辦“邀請海外僑胞列席全國政協全體會議10週年”紀念活動,認真總結團結海外僑胞發揮作用的經驗。邀請海外僑胞代表人士列席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組織海外僑胞中的專家學者為“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加強與海外華僑華人和社團的溝通往來,重點開展對海外僑胞年輕一代的聯絡聯誼,積極開展少數民族僑胞工作,不斷拓展人民政協僑務工作新領域。
(六)圍繞為我國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積極拓展對外交流合作
人民政協是增進我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的重要橋梁。常委會堅持服從國家總體外交方針,擴大全國政協與外國相關機構和組織的交流往來,認真組織高層互訪,推動經貿、能源、科技、文化等重點領域務實合作,深化我國與有關國家的政治互信、傳統友誼。成功舉辦以“新形勢、新理念、新挑戰——探索合作共贏之路”為主題的“21世紀論壇”2010年會議,國家主席胡錦濤發來賀信,來自世界多國的著名政治家、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圍繞全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以及中國與世界關係等重大議題,深入協商交流,達成許多重要共識。會議通過系統闡明我國和平發展理念和政策,向世界表明中國希望繼續與世界各國加強友好合作、共享發展機遇、共同應對挑戰的鮮明立場。“21世紀論壇”已經成為人民政協開展多邊交往、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利用上海世博會成功舉辦的重大契機,積極推進人民政協公共外交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創辦《公共外交季刊》,開展公共外交聯合調研,召開全國各省區市政協外事工作交流會,舉辦公共外交專題報告,邀請瑞士聯邦議會瑞中小組世博訪華團訪問西藏,在外事出訪和來訪活動中就涉藏等涉及我國核心利益問題加強與外國各界人士的交流對話,促進世界認識真實的中國,進一步增進了解、消除誤解、澄清曲解。
注重發揮政協獨特交流平臺作用,積極參與多邊交往,展示中國合作、開放、民主、進步的形象。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與歐盟經濟社會委員會合作,成功舉辦中歐圓桌會議第七、第八次會議,在水資源利用、保護兒童、就業與移民等問題上取得共識。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成功承辦亞洲宗教和平會議2010年度執委會議,積極倡導不同文明對話和跨宗教理解、溝通,取得積極成果。
(七)圍繞提高人民政協工作科學化水平,大力推進經常性工作創新
創新是工作推進、事業發展的動力之源。常委會樹立勇於變革、勇於創新的理念,著眼加強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建設,以經常性工作的創新,推動整體工作水平的提升。召開第六次提案工作座談會,總結交流提案工作經驗,修改提案工作條例,強化重點提案選題和辦理環節,加大提案公開力度,建立健全提案工作協調配合的科學機制,有力提高了新形勢下提案工作的成效。改進專題調研和視察考察工作,加強選題研究論證,注重隊伍優化整合,擴大委員參與面,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增強了政策建議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黨派團體、專門委員會和地方政協的協調聯動,加強對重點信息的分類蒐集、綜合分析和整理報送,提高了協助黨和政府做好化解社會矛盾、促進和諧穩定工作的效果。推進文史資料重大基礎工程建設,中國政協文史館建設進展順利,文史資料工作信息化進程加快,“親歷、親見、親聞”史料徵集工作務實推進,加強與民主黨派文史資料工作的聯絡,加大對民族地區文史資料工作支持力度,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鑒往知來的重要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切實改進新聞宣傳工作,統籌搞好“兩會”集中宣傳與常規報道,加強對外宣傳,綜合運用多種傳播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多黨合作和人民政協事業,進一步擴大了人民政協的國際國內影響。
各位委員,過去一年我們取得的成績,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正確領導、重視關懷的結果,是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熱情幫助、大力支持的結果,是人民政協各參加單位、各級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團結協作、努力奮鬥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全國政協常委會表示衷心的感謝!
總結一年來的生動實踐,我們深切體會到,推動人民政協事業持續發展,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充分認識人民政協作為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擔負著重要的政治責任,具有廣泛的政治影響,努力在紛繁複雜形勢下保持清醒頭腦,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穩堅定立場,在社會深刻變革中堅持正確方向,自覺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充分認識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原則,始終服從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圍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謀事,緊扣服務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幹事,努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成事,進一步彰顯人民政協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必須牢固樹立群眾意識,順應人民期待是人民政協發展的動力,始終情牽人民、心繫群眾,全面反映民思、民盼、民憂,積極協助黨和政府妥善處理各方面利益關係,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必須牢固樹立履職意識,充分認識人民政協是我國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科學民主決策的重要環節,是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重要途徑,把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作為重大歷史使命,積極發揮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智力優勢和渠道優勢,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必須牢固樹立委員意識,充分認識人民政協作用發揮在委員、活力展現看委員、事業發展靠委員,切實維護委員民主權利,尊重委員首創精神,提高委員整體素質,支持幫助廣大委員深入實際、走向基層、貼近群眾,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履行好委員職責,在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的實踐中施展才華、建功立業。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與黨和人民的要求相比,與人民政協承擔的使命相比,與廣大政協委員的期望相比,我們的工作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是:如何總結運用成功經驗推動各地政協工作協調發展,如何進一步加強民主監督,如何完善發揮政協界別作用的機制,如何更好地發揮政協委員的主體作用等。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切實解決。
二、2011年工作部署
201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也是“十二五”時期開局之年。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人民政協要切實增強機遇意識,既要抓住機遇、用好機遇,又要珍惜機遇、維護機遇,更好地調動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的積極性、主動性,全面推進各領域工作堅定不移地朝著既定奮鬥目標前進。在新的一年裏,人民政協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繼續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把推動科學發展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履行職能的首要任務,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把提高政協工作科學化水平作為自身建設的目標,同心協力搞好政治協商,積極穩妥推進民主監督,紮實有效開展參政議政,為實現“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積極貢獻。
(一)加強教育引導,進一步夯實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思想政治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正確之路、必由之路,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偏離和動搖。要把推進學習型組織建設與加強思想理論建設結合起來,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活動,精心組織常委會學習講座和在京委員學習報告會,認真舉辦政協委員學習研討班,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共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以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為契機,學習宣傳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豐功偉績和歷史經驗,引導廣大政協委員充分認識沒有中國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覺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要求,以振興中華、民族復興為主要內容,舉行辛亥革命100週年紀念大會,通過舉辦招待會和國際學術研討會,出版《親歷辛亥革命》紀念圖書,拍攝電影、文獻電視片等活動,回顧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不懈奮鬥的歷程,引導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深刻認識人民政協和多黨合作制度産生發展的歷史必然性,更加自覺地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旗幟,不斷鞏固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二)緊扣主題主線,積極為實施“十二五”規劃獻計出力
把握科學發展主題,抓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就找準了人民政協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著力點。要把“十二五”規劃目標與今年重點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準確把握世界經濟發展中長期趨勢和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圍繞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預見性,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關係,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等問題,適時召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專題座談會,力爭形成一批務實管用的意見建議。以“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議題,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組織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以及專委會等,就推進發展現代農業、保障糧食安全、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結構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強化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良好金融環境、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拓展國際經濟合作空間等綜合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深入開展調研視察,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繼續關注和促進民生改善,圍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促進充分就業,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保持物價總體水平基本穩定,加強社會保障體系薄弱環節建設,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深化醫藥衛生體制重點改革,加快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等重大問題,察實情、講實話、出實招,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發揮獨特優勢,切實加強新形勢下群眾工作
政協委員來自各個界別、聯絡各方群眾,人民政協開展群眾工作具有獨特優勢。要認真總結各級政協組織開展群眾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探索新途徑新載體,逐步完善政協組織、政協委員和界別聯絡群眾的工作機制。要暢通信息收集、報送和反饋渠道,積極探索利用互聯網收集社情民意的新方式,及時準確地把握全局性、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努力成為密切聯絡人民群眾、反映群眾意見訴求的重要渠道,成為黨和政府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的重要方面。要深入貫徹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和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更加關注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助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和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推動興邊富民行動深入開展,重點幫扶武陵山等集中連片貧困區群眾,進一步推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貫徹落實。充分發揮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和少數民族界、宗教界政協委員的積極作用,進一步開創政協少數民族群眾工作和信教群眾工作的新局面。
(四)著眼推進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努力深化同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團結聯誼
祖國統一、民族復興,既需要大陸同胞奮發努力,也需要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同心協力。要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全力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促進港澳和內地特別是與珠三角地區經濟合作,支持和鼓勵港澳委員在香港、澳門經濟、政治和社會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為促進港澳長期繁榮穩定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多作貢獻。拓寬與港澳各界人士的溝通渠道,加強同港澳政團、社團及代表人士的聯絡,加大對港澳青少年工作力度,不斷發展壯大愛國愛港、愛國愛澳力量。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積極推動政協委員與台灣民意代表的深入交流,擴大同台灣島內有關黨派團體、社會組織、各界人士和基層民眾的交往,紮實有效地做好台灣人民工作,積極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落實,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先行先試作用充分發揮,進一步拓展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合作領域。認真貫徹僑務工作方針,密切與歸僑僑眷的聯絡,組織開展內容豐富的僑胞聯誼活動,做好海外華僑華人工作,積極為海外留學人員為國服務創造便利條件。
(五)致力增進同世界各國人民友誼,不斷深化對外友好交往
人民政協的對外友好交往,是國家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公共外交的重要平臺。要按照國家外交工作總體部署開展高層互訪,深化傳統友誼,增強與有關國家的政治互信,推動經貿等重點領域的務實合作。推動政協各專委會與相關國家機構的交流合作,加強同外國議會、重要智庫、主流媒體、知名人士的交往,不斷深化人民政協公共外交實踐。支持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與國際協會及其成員組織和聯合國有關機構開展友好合作,發揮好中歐圓桌會議的建設性作用,支持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鞏固發展同世界性、地區性跨宗教和平組織的交往,進一步完善雙邊交流機制。加強對外宣傳工作,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政治制度、政黨制度和人民政協的了解,爭取國際社會在相關領域對我國的理解和支持。
(六)突出履職能力的提高,著力加強人民政協自身建設
人民政協自身建設的水平,關係到履行職能的成效,影響著協商議政的質量。要認真總結、充分運用《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總結檢查活動的成果,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建設,改進完善提案、視察、專題調研、大會發言、社情民意信息、文史資料等工作。紮實推進人民政協理論建設工程,支持中國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開展重大課題研究和加強教育培訓,在建立完善人民政協理論體系和宣傳普及方面邁出新步伐。加強各級政協以及政協組織與黨政部門、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團體之間的聯絡合作,優化政協專委會聯絡界別、委員工作機制,形成政協組織綜合協調、信息溝通、上下互動、內外聯絡的合力。強化委員履職能力建設,完善績效評估、督查落實等工作機制,提高履職成效。在政協機關繼續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提高機關幹部隊伍素質和為委員履職服務的能力。
各位委員!
新起點開啟新征程,新目標賦予新使命。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再接再厲、同心協力、銳意進取,為實現“十二五”規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