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脊背,求學的橋梁
——政協委員呼籲為涉水上學孩子架設助學橋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余曉潔、南辰、鄒偉)當大城市的孩子坐著轎車去上學的時候,他們不會想到,有一群和他們同齡的孩子,或踩著水中的石頭,或溜過跨江的鋼索,或伏在老師背上,跋涉在艱難的上學路上。
全國政協委員、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秘書長茅玉麟從報到的第一天起,只要有機會,就會給人講述她採集自基層的孩子們的訊息,聽者無不動容。
遼寧省普蘭店市雙塔鎮鄧店村,每天有200多個孩子要趟過水深齊腰的一條小河上學。
在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灣冷鎮大墩小學,有兩位老師每天背40多個學生過河上學,用脊背為孩子們撐起一座求學之橋。
……
“涉水上學,孩子們幼小的身軀時時面臨危險,有些孩子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茅玉麟委員深情地説。
2011年11月4日,在海南省屯昌縣烏坡鎮,15歲的花季少女小敏,在她每天上學必經的斷橋處被河水沖走,永遠告別了她的學校。
在200多米寬的怒江江面上,孩子們每天要溜索道過河上學,幾乎年年都有孩子掉進滾滾怒江。
茅玉麟委員表示,繼“危險校車”之後,“涉水上學”再次吸引人們的目光。在互聯網上以涉水上學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相關信息多達300萬條。
據調查,涉水上學問題在我國邊遠貧困地區廣泛存在。有資料顯示,僅雲南普洱市墨江縣和四川巴中地區,就需要修建百餘座人行橋。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邊遠貧困地區人民群眾‘行路難’問題,不斷加大‘渡改橋’建設力度,近期在波濤洶湧的怒江上架起了兩座大橋。2011年,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在成立20週年之際,啟動公益橋項目,為邊遠貧困地區孩子架設安全上學之橋。第一座橋已在重慶市彭水縣建成,解決了1500名中小學生、4200名村民過河難問題。”茅玉麟委員説。
茅玉麟委員建議,在國家財政扶貧款中設立“助學橋”專項資金,地方政府配套相應資金;交通部、住建部、教育部、國家民委等安排一定經費支持建造助學橋;全社會公益捐贈,聚沙成塔,托舉起一座座助學之橋,托舉起邊遠貧困孩子的夢想和我們民族的希望。
“茅以升先生曾説‘愛孩子就是愛祖國的明天’。我們應該讓公共財政的陽光灑向邊遠貧困地區的祖國花朵。”茅玉麟委員呼籲,全社會關心涉水上學的孩子們,共行善舉,為孩子架設起一座座安全上學之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