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代表委員建議儘快扭轉環保投入“低效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下決心解決好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大氣、水、土壤等突出環境污染問題,用實際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社會廣泛關注的環境污染問題給予積極回應。

    一些代表委員在審議報告時指出,我國政府始終沒有放鬆環境治理,保守估計最近10年用於環保的總投入應在4萬億元左右,之所以環境問題仍沒有大的改觀,癥結之一是環保投入上存在“低效症”。他們建議,“好鋼用在刀刃上”,在進一步加大環保投入的同時切實提高利用效能,用真金白銀換來“天藍水甜”。

    ——環保投入巨大,環境問題猶存

    兩會期間,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企業家發出了一份倡議,希望用10到20年的時間,投入10萬億元,有效解決中國環境污染問題。

    事實上,我國政府在環保上的投入不可謂不巨大。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環保投入大幅增加,環保部參與分配的中央環保投資超過260億元,比2011年增加50%以上。“十二五”期間,我國生態環保投入將達3.4萬億元。

    一些代表委員給記者算了個賬:我國現在環保方面投入佔GDP比重雖還不到2%,即便按保守的我國在環保方面投入僅佔GDP比重的1%多一點來計算,最近10年間,我國環保總投入應在4萬億元左右。

    但是,鉅額的投入並沒有如人們所願換來天藍水甜,相反在諸如重金屬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等領域暴露出了越來越多的問題。政府和企業的環保投入連年增加,為何環境質量卻不見好轉?不少民眾對“越治理越嚴重”的環保怪象産生質疑。

    ——環保投入“低效”,造假、地方保護主義是禍根

    一些代表委員指出,導致我國環保投入效率低下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還是一些地方、企業在環保問題上手法翻新造假,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唯GDP論的舊思維誘發的地方保護主義。

    “環保治理效率低,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治理體系系統性不強,頭疼醫頭,各個環節缺乏銜接。”全國人大代表、東兆長泰投資集團董事長郭向東説。另一方面,環境治理中“造假現象”是禍根——許多環保設備“睡大覺”,花的錢“打水漂”。有環保設備,污水卻從別的管道偷排;上級檢查時,才開啟環保設備;採購設備時做手腳,導致環保檢測數據失真……

    2012年9月,環保部環境安全百日大檢查監督組發現,中石化廣東湛江東興公司部分生産廢水通過雨水系統直接外排,而另一下屬公司湛江新中美公司擅自拆除廢水處理裝置,污染物可通過閥門切換,直接排入雨水溝。

    “污水處理廠等治污設施形同虛設的狀況在全國並不少見。”全國人大代表宋心倣説,出現這些情況,往往是部分企業唯利是圖,在當地政府的保護下肆意妄為。一些地方政府抓環保是搞花架子和面子工程。

    ——雙管齊治“低效”:環保投入須成“硬約束”,加大執法力度“設紅線”

    一些代表委員建議,應儘快扭轉環保投入“低效症”,一方面要讓環保投入成為“硬約束”,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加大執法力度,讓造假者和地方保護主義不敢觸碰環保“紅線”。

    “當前治污的關鍵,就是要把環保投入變成‘硬約束’。我國經濟總量大,但環保投入相對小,應提高環保投入佔GDP的比例。”全國政協委員、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説。

    一些代表委員建議,未來十年,環保投入佔GDP比重至少要提高到2%,甚至3%。“當前環保投入仍然不足。”全國人大代表、山西潞寶新能源集團董事長韓長安認為,我國發展這麼快,環境污染問題如此迫切,政府對環保的投入力度應該更大。

    “更重要的事我們要保證這些投入都發揮出最大的效益,這就需要我們加大環境違法的執法力度。”全國人大代表、海南大學校長李建保説,全國人大已經制定了30多部環保法律,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法律的執行和落實不到位,“必須嚴厲打擊一些地方包庇不法企業、在環評上弄虛作假、在環測上暗箱操作、在信息公佈上秘而不宣的違法行為。必須通過環境執法讓地方政府和企業痛知什麼是不能觸碰的‘紅線’,這樣才能保證污染永遠被擋在外面。”(記者顧瑞珍、趙仁偉、呂曉宇、傅勇濤采寫)

 
 
 相關鏈結
· “預算報告讓我振奮”—代表委員評説預算報告
· 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是大戰略
· 軍隊代表委員熱議政府工作報告 參政議政共商國是
· 誰動了我的信息?——代表委員聚焦個人信息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