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賈慶林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所作工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1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

    3月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賈慶林代表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 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在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
(2013年3月3日)
賈慶林

各位委員:

    我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報告過去五年的工作,對十二屆全國政協的工作提出建議,請予審議。

    一、過去五年工作的回顧

    過去五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勝嚴峻挑戰、取得非凡成就的五年,也是人民政協事業在繼承中創新、鞏固中發展的五年。五年來,在中共中央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人民政協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充分發揮協調關係、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作用,為推動科學發展、維護和諧穩定、促進祖國統一、擴大對外交往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人民政協史上續寫了新的篇章。

    (一)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加強思想理論建設是人民政協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證。我們堅持把築牢思想根基擺在首要位置,認真學習中共十七大和十八大精神,認真學習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0週年、人民政協成立60週年等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學習《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及其貫徹落實情況的報告,紮實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活動,積極引導廣大委員從黨和國家辦成大事、辦好喜事、辦妥難事的生動實踐中,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的巨大優越性,進一步增強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五年來共舉辦12次常委會專題學習講座、11次在京委員學習報告會、37期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研討班和政協幹部培訓班。

    紮實推進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積極開展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實踐,取得重要成果。完善全體會議、常委會議、主席會議等既有協商形式,創新專題協商、界別協商、對口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等協商平臺,五年共開展各類協商活動420多場次。認真總結和推廣各地制定政治協商規程的成功做法,科學確定協商議題,有效規範協商程序,推進成果轉化運用,提高了協商質量。尊重和保障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民主權利,支持他們參與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的協商議政。加強與民主黨派開展聯合調研視察,黨派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質量穩步提高。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五年共提出提案1347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9992篇,提交大會發言310篇,人民政協作為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重要機構的作用進一步發揮。

    (二)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建言獻策,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過去五年,我國發展既面臨著十分難得的機遇,也遇到了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等極為嚴峻的挑戰。我們堅持把推動科學發展作為履行職能的第一要務,始終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緊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綜合性、戰略性、前瞻性課題,召開11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和專題協商會議,開展509次調研視察活動,提出了一大批高質量的意見和建議。圍繞“十二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提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推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實施海洋戰略等建議,被“十二五”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吸收採納。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矛盾和問題,提出著力擴大內需和穩定外需、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增強創新驅動發展能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強國防建設等建議,為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供了重要參考。圍繞推進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創新發展中小金融體系、加快走出去步伐等提出建議,為深化改革開放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圍繞將海南國際旅遊島、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原經濟區、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經濟區、遼寧沿海經濟帶、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南向國際大通道建設等區域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加快武陵山區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促進貴州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等提出建議,有力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密切跟蹤、研判國際國內經濟發展態勢,召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和專題座談會,切實加強動態研究,為黨和政府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提供了有益參考。

    我們把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履行職能的重要著力點,通過調研視察、會議論壇、提案信息等持續建言獻策,提出設置國家“十二五”能源消耗總量約束性指標,資源有償使用,建設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綜合治理城市大氣污染,關注森林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強“三江源”、衡水湖和千島湖優質水資源保護等建議,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採納。

    (三)積極參與社會建設和管理,努力推動文化改革發展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中共中央根據新形勢新任務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人民政協發揮作用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召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專題協商會,提出發揮城鄉社區在社會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和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非正常上訪終結機制、加強法律職業隊伍建設等建議,為黨和政府完善社會管理政策提供了重要參考。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提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統籌城鄉就業,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增強全民特別是青少年體質,健全全民醫療保障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維護農民工、農村留守人員、殘疾人、國企改制職工合法權益等建議,促進了民生改善。引導和支持廣大政協委員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投身抗擊重大自然災害和災後恢復重建,踴躍參與智力扶貧、光彩事業、捐資助學、送醫支教等惠民活動,展現了良好形象。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圍繞民族區域自治法貫徹實施、加快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的“牧區、牧業、牧民”問題、加大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力度、加強城市民族工作等開展調研,為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貢獻力量。圍繞加強和創新宗教事務社會管理、加強宗教院校建設和宗教人才培養、妥善解決宗教教職人員社會保障問題等建言獻策,協助黨和政府做好新形勢下的宗教工作。重視發揮少數民族界和宗教界政協委員的作用,積極宣傳民族地區建設成就,走訪慰問各族幹部群眾,進一步密切與少數民族群眾和信教群眾的聯絡。

    我們按照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大決策部署,召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專題協商會,深入文藝院團開展專題考察,就辦好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落實全民健身條例、促進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地方戲曲藝術、保護和發展“文房四寶”等傳統産業、推動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産業等問題深入調查研究,許多意見建議轉化成為黨和政府的決策部署。推動實施杭州西湖、大運河、蜀道文化線路保護與申遺和長城保護等重大文化工程,有效促進了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組織開展文學創作、書畫交流和戲曲展演,參與創作《建國大業》、《辛亥革命》等一批優秀影視作品,深入基層群眾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獲得了良好社會反響。建成中國政協文史館並向社會開放,編輯出版《文史資料選輯》等文史類專題圖書4200萬字,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社會功能進一步彰顯。

    (四)深化同港澳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團結聯誼,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團結奮鬥。我們加強同港澳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的聯絡交往,舉辦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等重大活動,鞏固和擴大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及時向港澳委員通報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組織開展發揮港澳委員雙重積極作用跟蹤調研,為港澳委員知情明政、履行職責創造條件,引導港澳委員做貫徹和宣傳“一國兩制”的表率。加強與港澳政團、社團及代表人士的聯絡交往,支持港澳委員向港澳青少年介紹國情和組織他們赴內地學習實踐,發展壯大愛國愛港、愛國愛澳力量。五年來,共接待港澳來訪團組66個、2687人次,組團赴港澳48次,組織14次港澳委員考察活動。

    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進一步擴大同台灣島內有關黨派團體、社會組織、基層群眾、青少年群體的良性互動,以全國政協委員代表團等名義入島交流20次,邀請“台灣民意代表交流參訪團”來訪。以河洛文化、黃埔精神、宗教民俗、中華武術、書畫戲曲等為載體,推動政協對臺文化交流寬領域、深層次、機制化發展。就台資中小企業發展、兩岸農業合作、科技創新、維護臺胞合法權益等問題開展專題調研,為深化兩岸經貿合作獻計獻策。

    加強與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團結聯誼,五年來邀請來自43個國家的180位僑胞列席政協全體會議,組織他們參觀考察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就。拓展非洲僑務工作,做好海外少數民族僑胞工作,加強與新生代華僑華人的交流合作,進一步凝聚僑心、匯聚僑智、發揮僑力、維護僑益。

    (五)積極擴大對外友好交往,更好地服務國家總體外交

    我們堅持服務國家總體外交戰略,擴大和深化同世界各國有關機構和國際組織的友好往來,取得了積極成果。重視開展高層交往,積極宣傳我國的政治制度、政黨制度和現代化建設成就,有針對性地就台灣、涉藏、涉疆等問題宣傳我國政策主張,增進了國際社會對我國的了解,加深了政治互信。召開國際形勢務虛會和研討會,就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西亞北非局勢等重大問題積極資政建言,為中央決策提供了參考。五年來,共組織163個團組出訪,接待61個團組來訪,舉辦“21世紀論壇”2010年會議等7次國際會議。截至目前,全國政協已與139個國家的253 個機構、14個國際性或地區性組織開展了友好交往。

    把推動公共外交作為人民政協對外交往重要開拓方向,在互訪中開展高層對話、在舉辦或出席國際會議中深入交流,通過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平臺以及公共外交國際論壇等渠道,深化同外國相關組織、重要智庫、主流媒體、知名人士和普通民眾的友好往來。創辦《公共外交季刊》,支持地方政協成立公共外交協會,深化人民政協公共外交理論研究、實踐創新和宣傳普及。

    支持相關組織參與國際活動。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全面參與經濟社會理事會和類似組織國際協會各項活動,成功舉辦9次中歐圓桌會議,建立健全對拉美和非洲地區成員組織的雙邊交流機制,推動建立金磚國家經濟社會理事會和類似組織圓桌會議交流機制。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積極拓展與國外跨宗教和平組織友好交往,參加世界宗教和平組織的國際會議和論壇,承辦亞洲宗教和平會議2010年度執委會議,進一步擴大了我國宗教界在國際跨宗教組織中的影響。

    (六)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努力提高政協工作的成效和水平

    我們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自身建設和推進經常性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密切辦公廳、專委會與黨政部門、黨派團體以及地方政協的協作配合,切實形成工作合力。密切與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聯絡,完善支持他們履行職責、發揮作用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界別小組召集人、專委會聯絡界別等機制,積極開展界別調研、視察、提案、發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和界別委員聯誼活動,界別優勢和作用進一步發揮。加強委員學習培訓、聯絡服務和日常管理工作,探索信息化條件下政協委員特別是京外委員履行職責的新途徑,委員主體作用不斷增強。推進專委會工作制度建設,加強專委會之間的工作協調配合,配備駐會副主任,更好地發揮專委會的基礎性作用。加強政協幹部的培訓和工作研討,著力推進“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和諧型”政協機關建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機關政務性、事務性服務能力和信息化工作水平切實提高。

    加強人民政協理論建設,積極推動工作創新。建立全國、省(區市)和中心城市三級研究網絡,召開中國人民政協理論研究工作座談會和全國地方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等,在協商民主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民政協理論建設成效顯著。統籌民主黨派、專門委員會、地方政協和專家學者等各方面力量,加強對重點課題的聯合調研、重要工作的協同推進、重大活動的通力合作。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政協提案辦理工作的文件精神,修訂提案工作條例,制定提案審查處理、重點提案遴選和督辦等實施辦法,共辦復提案26583件,提案質量和辦理實效穩步提高。突出視察的民主監督功能,完善選題、組織、成果形成與反饋機制,擴大委員參與面,視察工作進一步活躍。制定全國政協大會發言工作規則,完善大會發言選題、遴選和成果轉化機制,發言質量和社會影響進一步提升。加強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初步形成了以委員為主體、黨派成員為骨幹、專委會為依託、界別為紐帶、地方政協為基礎的信息工作新格局。加強網絡宣傳、對外宣傳和輿情分析,政協新聞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不斷提高。

    各位委員,過去五年我們取得的成績,是中共中央堅強領導、重視關懷的結果,是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熱情幫助、鼎力支持的結果,也是人民政協各參加單位、各級組織和廣大委員團結協作、共同奮鬥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全國政協常委會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五年的工作,也要看到我們的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履行職能的規範化水平還不夠高,政治協商的制度建設仍需大力推進,民主監督實效需要進一步增強,界別優勢和作用發揮尚不充分,調研視察需要更加深入,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高度重視、認真研究,並在今後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

    二、過去五年的主要經驗

    五年來,十一屆全國政協在繼承優良傳統、堅持重要原則的基礎上,在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實踐中,創造了一些新鮮經驗,形成了一些規律性認識,是人民政協的寶貴財富,值得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不斷完善。

    (一)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確保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人民政協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前提,也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發揮作用的根本保證。一部人民政協史,就是參加人民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團結奮鬥史。人民政協堅持黨的領導,就是要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不移地圍繞黨的重大決策部署開展工作,堅定不移地為實現黨提出的目標任務竭誠奮鬥;就是要充分發揮政協委員和政協機關中共産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把廣大政協委員和所聯絡群眾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

    (二)必須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不斷鞏固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人民政協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必須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兩面旗幟。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將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凝聚起來,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共同奮鬥;只有愛國主義,才能將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凝聚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鬥。可以説,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是參加人民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最大政治共識。人民政協要注重在尊重多樣中尋求共識,在同鑄輝煌中增進共識,在共迎挑戰中深化共識,沿著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旗幟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

    (三)必須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鞏固發展融洽和諧、生動活潑的良好局面。團結和民主是人民政協産生和發展的歷史依據,是人民政協繼往開來的方向和使命,也是人民政協的標誌性特徵。作為大團結大聯合的組織,人民政協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包容性,能夠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實現黨和國家奮鬥目標減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作為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和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人民政協融協商、監督、合作、參與于一體,能夠最大限度地包容和反映各方面的意見建議,有效滿足各界人民群眾有序政治參與的願望。團結才有力量,民主才有活力。要將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貫穿於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全過程和人民政協工作的各方面,以堅強的團結保證廣泛的民主,以廣泛的民主促進堅強的團結,使人民政協永葆蓬勃生機與旺盛活力。

    (四)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自覺把人民政協工作放到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謀劃和推進。人民政協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履行職能的重要原則,作為彰顯優勢作用的努力方向,作為評價工作成效的基本標準。新形勢下,人民政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主要目標在於推動科學發展、維護和諧穩定、促進祖國統一,獨特優勢在於人才智力密集、社會聯絡廣泛,基本方式在於協商議政、獻計出力。要切實增強大局意識,始終做到同黨和國家方向一致、目標一致、工作一致,廣泛凝聚智慧和力量,真正成為統一戰線法寶作用的重要實現形式。

    (五)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履職為民,始終把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政協來自人民,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民。要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追求。要樹立人民政協為人民的理念,常想一想群眾需要政協做什麼,政協能夠為群眾做什麼,政協為群眾做了什麼,自覺做到政為民所議,言為民所建,策為民所獻,力為民所出。要增強政協事業靠人民的意識,經常深入到群眾中了解真實情況,從群眾中汲取智慧營養,通過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不斷提高議政建言的質量。

    (六)必須充分認識人民政協的重要地位作用,不斷增強推進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人民政協與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相適應,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體制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黨和政府科學民主決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從事人民政協工作的同志,無論是政協委員、還是政協幹部,都處在堅持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第一線,處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第一線。這既是一種榮譽和信任,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特別是要充分認識到,人民政協發揮作用,必須自覺樹立有為才能有位、有位更加有為的觀念,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自身建設和理論建設,大力推進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培養政協情懷、奉獻政協事業,以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動發展,以實實在在的業績體現價值。

    三、今後五年的工作建議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的奮鬥目標,描繪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明前景,賦予了人民政協更加重大的責任和使命。人民政協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中共十八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更加主動自覺地服務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加強自身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八大精神。紮實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題教育活動,深刻領會十八大的鮮明主題、精神實質和戰略部署,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適應政協換屆後的形勢和任務,有針對性地加強對政協委員、特別是新任委員的培訓,在全面學習把握十八大精神基礎上,重點學習把握關於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新思想新要求,並貫徹到協商議政中去。堅持把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與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實踐結合起來,切實把十八大精神體現到謀劃工作的安排部署中,落實到推進工作的具體措施中。

    (二)緊緊圍繞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獻計出力。圍繞“十二五”時期主題主線,針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深化改革開放中的重大問題,深入開展視察調研、建言獻策和民主監督活動,為黨和政府科學民主決策提供參考。加強調研工作創新,協調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專門委員會、界別和地方政協等方面力量,提高對策建議的質量。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關注和反映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的願望要求,積極協助黨和政府做好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等工作,促進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和海內外同胞關係和諧。

    (三)推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健全和完善。認真落實中共中央關於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的規定,協助黨和政府搞好在人民政協同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協商,進一步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豐富協商形式,完善協商制度,拓寬社會各界有序政治參與的渠道和平臺,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深化協商民主理論研究和宣傳教育,積極培育協商文化,營造良好協商氛圍,努力提高協商質量和實效。

    (四)進一步加強同港澳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團結聯誼。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和基本法,密切與港澳委員的聯絡,充分發揮他們在特別行政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和國家事務中的積極作用。全面加強與台灣各界的交往、對話、合作,厚植共同利益,增進民族認同,融洽同胞感情,不斷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落實黨的僑務政策,維護僑益,支持海外僑胞、歸僑僑眷關心和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與和平統一大業。

    (五)繼續深化對外友好交往。按照國家外交工作總體部署,進一步開闢對外交往渠道、拓展對外交往領域、完善對外交往機制,積極營造有利於我國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開展高層互訪,加強與相關國家機構、有關國際組織的多雙邊交流。豐富人民政協公共外交實踐,加大對外國議會、媒體、智庫和公眾工作力度。繼續發揮包括“21世紀論壇”在內的重要平臺作用,支持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和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在對外交往中發揮積極作用。

    (六)積極推進政協工作創新發展。進一步深化黨派團結合作,創新發揮界別作用的方法和途徑,注重加強委員隊伍建設,重視發揮專門委員會的力量和作用,增強政協機關政務性服務能力和統籌協調能力。深化人民政協理論研究。繼續紮實有效履行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探索新的協商形式和監督方式,進一步完善提案、視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機制。進一步密切與地方政協的聯絡。大力加強作風建設,認真落實中共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的八項規定,紮實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關注和反映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訴求,以良好作風促進人民政協工作科學化水平的提升。

    各位委員!祖國發展的未來光明而美好,民族復興的前景燦爛而輝煌。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團結一心、攻堅克難、紮實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不懈奮鬥!

 
 
 相關鏈結
· 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政治決議
· 政協提案審查委員會關於政協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
· 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批准賈慶林同志所作工作報告
· 開啟新征程 點燃"中國夢"--寫在政協會議閉幕之際
· 胡錦濤、習近平等出席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閉幕會
· 俞正聲當選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