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像做學術研究一樣履職—戴仲川代表的11年履職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16日   來源:新華社

像做學術研究一樣履職
——戴仲川代表的11年履職路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記者黃小希、許雪毅)11年前,首次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的戴仲川,提交了一份關於修改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訴訟法的建議。作為一名法學研究者,華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戴仲川從關注司法改革開始了他的人大代表履職生涯。

    從2003年到2013年,從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到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呼籲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是戴仲川不曾間斷的努力。

    “現在,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已經進行了較大修改,全國人大也將對行政訴訟法進行修改,監督政府依法行政。”戴仲川説,政府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越權、不按法定程序辦事的情況在有些地方還比較突出,建設法治政府是一項長期任務,法律應成為權力行使的界限。

    履職11年,戴仲川一共提出議案建議170件,內容不僅包括制定和修改法律,還涉及食品安全、教育投入、通訊資費、農民工社保轉移接續等民生領域。除了源於對司法獨立公正的追求,戴仲川的建議,更多來自他的傾聽與觀察。

    福建莆田的一位消費者打電話反映移動雙向收取漫遊費不合理;泉州一些農民工説由於社會保險轉移接續難,他們不願意參保;從旅遊景區渾濁的海水到不時爆發的滸苔,近年來一系列海洋環境污染事件不斷出現……

    “作為研究法學的人,我會考慮,這個問題有沒有相應的立法,執行過程如何,其中可能出現了什麼樣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解決。”戴仲川説,帶著現實中發現的問題,自己通常會查閱大量資料,走訪一些單位和個人,參加全國人大組織的相關調研。“思考並形成一份建議,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不亞於一次科研。”

    把社情民意帶到兩會的同時,戴仲川不放棄每一個提問、質疑的機會。福建代表團的分組討論中,愛較真的他總是積極發言。

    在今年兩會審查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時,戴仲川專門就預算問題向列席福建代表團小組會聽取代表意見的財政部官員提出質疑。

    在戴仲川看來,看好納稅人的“錢袋子”,是人大代表的職責所在。“我很關注預算法的修改。預算法如果要修改,應強化人大對預算的監督。”他説,今後幾年的履職,自己將持續呼籲加大預算的公開力度。

    今年兩會,不少首次履職的基層代表主動向“老代表”戴仲川請教。他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大代表踴躍表達自己對國家大事的看法,人大代表的意見也越來越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

    兩會即將閉幕,北京春意漸濃。11年來,生活在南方的戴仲川,已經習慣了每年三月在北京感受春天的氣息。

    人們總是把春天比擬為夢想與希望,戴仲川説,過去11年,司法改革在機制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在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方面仍有待加強。他希望,司法改革在全國人大的推動下,能夠取得新的進展。

 
 
 相關鏈結
· 趙革代表:促進縣域經濟發展需要政策“組合拳”
· 全國人大代表馮軍:用高端燃油拉低端煤 不划算
· 王戰代表:賦予傳統文化新意凝煉東方文化主流價值
· 代表張楀:希望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 代表鄧中翰:刺激自主創新成為良性循環
· 代表王雲龍:應注意到糧食進口過多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