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閻鋼軍代表:建立濕地生態補償制度保護地球之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1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記者沈洋)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與森林、海洋並列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類型。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林業廳廳長閻鋼軍説,當前濕地保護面臨較大壓力,建議國家儘快建立濕地生態補償制度,並把鄱陽湖濕地納入國家濕地生態補償試點。

    閻鋼軍介紹説,由於濕地生態補償機制未建立,濕地區域群眾為保護濕地所遭受的損失得不到補償,挫傷了群眾保護濕地的積極性,也由此造成濕地保護部門與當地政府和群眾關係難以協調,保護壓力越來越大。

    “以江西鄱陽湖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的吳城鎮為例,全鎮三分之二以上是河流、湖泊和草洲。千百年來,當地群眾靠湖吃湖,生産和生活與鄱陽湖息息相關,過著半農、半漁、半牧、半商的生活。”閻鋼軍説,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立濕地自然保護區後,實施了退田還湖、禁漁、禁採等政策措施,吳城鎮群眾有草不能牧、有魚不能捕、有砂不能採,發展工業等矛盾成了當地發展最大的制約因素。

    為了謀生,部分濕地周邊群眾酷漁濫捕、圍墾濕地、燒荒等破壞性利用資源的活動時有發生,對濕地生態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閻鋼軍建議,儘快建立濕地生態補償制度,可按照生態公益林的補償標準對濕地的權利人進行補償。同時,參照國家森林植被恢復費徵收辦法,根據濕地的類型和濕地開發的項目徵收濕地佔用費,遏制濕地資源逐步減少的趨勢。

 
 
 相關鏈結
· 趙革代表:促進縣域經濟發展需要政策“組合拳”
· 全國人大代表馮軍:用高端燃油拉低端煤 不划算
· 王戰代表:賦予傳統文化新意凝煉東方文化主流價值
· 代表張楀:希望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 代表鄧中翰:刺激自主創新成為良性循環
· 代表王雲龍:應注意到糧食進口過多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