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投資者信心需要實實在在地培育新的中國增長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24 17:27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現有國際經濟金融體系和國際金融秩序是什麼樣的?我們在現有國際經濟金融體系中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我國要怎樣進行結構性改革?帶著這些問題,2014年6月24日16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陳道富、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黃劍輝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並與網民在線交流。

    [主持人]我們現在很多企業也好、國家也好,要面對和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主要就是恢復投資者的信心,那我們接下來該怎麼做呢?

    [陳道富]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應該説是比較深遠的,國際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在逐步消化,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對中國對外投資的影響在隨著國際金融市場、國際經濟各個主要國家的緩慢復蘇,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緩和在逐步恢復,當然現在一些發達國家正在退出量化寬鬆,在退出的過程中可能還會給中國帶來一些負面的外部影響。當然,這些直接的影響也在逐步緩和,但是中國需要直接面對可能在這些發達國家在退出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時,可能給中國的經濟、貿易和金融體系可能帶來的一些壓力,這需要未雨綢繆地來做。

    但是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還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由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採取了比較積極的政策來推動中國經濟的增長,衝消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給中國的一些後遺症,這些負面影響在快速、逐步地顯化,中國需要更進一步的結構調整、優化機制來逐步消化、轉化這部分當時短期應對所帶來的負面效果。

    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國際金融危機其實最大的影響是在思想理念上的影響,這確實是利弊都有的,它使中國看清了發達國家所謂的最優標準可能也不見得最優,促使中國開始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來尋求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特別是金融體系的一些發展。所以我覺得這種影響可能是一個比較正面的影響,雖然對你的理念可能會造成震擊、帶來徬徨,但是現在也會是一個逐步建立自己自信的過程,逐步建立起適合自己國情的金融體系理念和實踐框架的過程。

    投資者信心應該説是一個長期的、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並不完全是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國際金融危機是一個轉捩點。國際金融危機以後,整個外部市場出現一個斷崖式的變化,國內市場曾經有過恢復,後來又出現波動。投資者的信心其實是對金融轉型對中國未來增長動力的把握,它可能是一個對中國經濟未來增長動力潛在增長的機制,和中國這種轉型後制度體系的保證的一個信心。同時當然也是對中國政策來保證平穩過渡的看法。所以我想恢復投資者信心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不僅僅只是一個喊話或者提振投資者的信心,需要實實在在地培育和扶持新的中國增長點。怎麼在這種體制下建立適合未來經濟增長的體制機制,怎麼樣保證政策能夠和轉型相配套,同時能夠使得原來投資者受到約束的體制進一步破除,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責任編輯: 胡國香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