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國際經濟金融體系和國際金融秩序是什麼樣的?我們在現有國際經濟金融體系中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我國要怎樣進行結構性改革?帶著這些問題,2014年6月24日16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陳道富、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黃劍輝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並與網民在線交流。 [主持人]中國在經濟的轉型過程中,很多行業、制定的制度都是交叉的,包括現在走的新興的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現代化金融是有很多層次的,也可以説是在世界上遇到高難度的包容和發展,您認為我們在走這樣的道路的過程中如何理順這種多層次的發展? [黃劍輝]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分析,因為談到新型工業化,我們要先看原來是什麼情況,我們才能看清新型的必要性和方向,從傳統的工業化,包括歐美日曾經走過道路的傳統的工業化、城鎮化,都曾經走過高耗能、高耗材、高排放、高污染為特徵的,農村地區也是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對河流、土壤都造成了很多的問題,總體上這種模式對中國來説肯定是不可持續的。因為中國有13億人口,我們國家也以製造業為主,不可能還按照原來那種路徑去推進。奧巴馬在一次國情諮詢上也講過如果還是按照老的消費模式、生産,五個地球也不夠。 [黃劍輝]所以看清這個問題所在和不可持續以後,我們這種新型的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方向應該實現三個轉變:一個是由粗放式發展向集約型發展轉變;第二是由短期發展轉向關注可持續發展轉變;第三是靠單純的從能源驅動向效率驅動轉變。如果能夠實現這三個方面的轉變,用更少的資源實現高效率的發展,減少對環境和資源的影響,並且引入新的技術和必要的投入進行治理,就能走出一條既能夠使中國自己這麼一個大國可持續發展,同時也與鄰國和睦的發展之路——比如我們現在的霧霾問題對鄰國也有影響。談到世界的包容發展問題,所以也要考慮對鄰國的影響。 [黃劍輝]還有一點,我這幾年也去過若干次非洲,其實亞非拉很多國家還是很關注中國的發展經驗的,咱們不敢講模式,就是發展的經驗和路徑。所以中國如果能夠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的道路,就可以對亞非拉國家發揮示範作用,這種示範作用對全球的包容發展也很有意義。比如説非洲的工業化,對於一個大洲、一個大型的幾十個國家的非洲來説工業化是它繞不過去的階段。我們提出一個建議,引入非洲工業園這種園區式的發展,集中上下游産業鏈,對污染物進行集中治理,這也是很好的包容性發展的模式,所以除了理念方面還要找到比較有效的路徑。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