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二季度宏觀經濟數據陸續公佈,這些數字給我們勾勒出當前經濟形勢圖,怎麼讀懂這張圖?上半年整體經濟運行情況揭開面目,它是否達到了我們的預期?下半年還將會有什麼新動向?在一系列“微刺激”和“穩增長”政策的帶動下,我國經濟形勢出現了怎樣的變化?還存在哪些壓力和風險?帶著這些問題,7月17日10時,聽專家為您深度解析! [主持人]現在很多企業都在自主創新,但是自主創新之後要有一定的成本投入,但是市場卻沒有那麼大的需求,導致可能沒有訂單,這樣就是他們現在很大的困惑。 [張立群]對,訂單這個問題我想關鍵是在産品或者服務的性價比。為什麼現在沒訂單了?因為現在我們由於兩個方面原因,包括國際市場的需求水平在金融危機之後水平有所下降,包括國內城鎮化對工業化的瓶頸制約,大城市主導的城鎮化對我們現在整個工業化包括工業化的市場,包括工業化的發展平臺的約束。從這兩方面也使國內市場增長的規模和速度有所減緩,包括汽車和住房這兩個市場。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面對的是供大於求的市場,供大於求的市場市場購買者開始從過去注重有沒有這個方面開始轉向好不好的這個方面。供大於求的時候,有沒有的矛盾不存在了,大家在有中選好,在好中選便宜,如果企業能夠有更好的産品或者服務的性價比,我想是不會發愁找不到訂單的。 企業現在之所以沒有訂單不能説靠著我們大規模的財政開支、政府採購給你形成很多訂單,這種訂單再支持你低水平、低成本粗放的擴張,那個是沒意義的。尤其我們現在這樣一個訂單不好找到恰恰是一種倒逼的壓力,倒逼企業從做得快、做得多開始轉向做得優、做得好、做得省這個轉變是很關鍵的。所以企業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適應這樣的競爭市場,在這個競爭的市場找到訂單,在成本壓力加大的情況下能夠適應它。在這個背景下一批更優秀的企業就會發展起來,這些企業對於未來我們全面小康就是非常重要的新的起點。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