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二季度宏觀經濟數據陸續公佈,這些數字給我們勾勒出當前經濟形勢圖,怎麼讀懂這張圖?上半年整體經濟運行情況揭開面目,它是否達到了我們的預期?下半年還將會有什麼新動向?在一系列“微刺激”和“穩增長”政策的帶動下,我國經濟形勢出現了怎樣的變化?還存在哪些壓力和風險?帶著這些問題,7月17日10時,聽專家為您深度解析! [經濟日報記者]2013年,我國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4.15%,在全國總量中的佔比首次過半。今年1至5月,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下降16.5%,而服務業這項指標同比增長19.5%。上半年第三産業服務業增速和比重再次超過了第二産業,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趨勢性變化?服務業對産業結構的影響? [張立群]服務業的發展確實最近兩年來比較亮麗,但是我們説從整個經濟發展來看,或者從需求角度來看,GDP就是三架馬車;從整個生産角度來看應該是三大支柱:第一産業、第二産業、第三産業,主要就是農業、工業製造業和服務業,這三大支柱是缺一不可,沒有農業吃飯解決不了;沒有工業製造業我們的強國夢實現不了,中國沒有一流的,比如像日本、德國這種水平的製造業,真正成為一個世界一流水平的國家我認為是實現不了的。 所以,最近幾年我們的轉型升級調整最關鍵的還是工業製造業的調整,比如我們的材料工業,包括裝備製造業,包括整個消費品製造等等,這些方面能力的轉化和提高現在是最為關鍵的,那這些調整就導致整個工業製造業發展的速度是下降的,這個下降之後在三大支柱當中另兩個支柱如果速度不變,它的速度降下來,那整個服務業、三産的比重提高是不可避免的,這是一個相比較的指標。所以我想這個指標目前出現這個結構變化,他告訴我們一個情況就是在整個轉型升級的時候,經濟的韌性比較大,就在於工業製造業調起來了,但是服務業的穩定性相對比較高,消費的穩定性相對比較高。這就是整個經濟增長到一定水平之後有一些托底的因素托起來,如果宏觀經濟把握好把這些因素把握好就有利於實現我們的穩增長。 但是整個服務業的發展一定要和工業製造業的轉型升級結合起來,生産型服務業、現代服務業特別是一些信息産業也統計在服務業當中,這些發展都是和我們的工業化道路都是結合在一起的。把整個工業化和信息化結合起來,走工業化新型道路,在服務業製造業和工業化進一步密集當中是體現出來的。所以我們不僅要看到産業結構的變化,更重要的是看到産業結構未來變化的核心,我的看法還是通過工業製造業的這個由大變強,來實現我們更高水平的增長基礎。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