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今後較長一段時期保險業發展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意見》提出了哪些新的思想和原則?推進“現代保險服務業”需從哪些方面著手?如何確保《意見》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8月28日10時30分,發展改革委財政金融司副司長徐曉波與保監會政策研究室主任熊志國作客中國政府網,回答網友關心的問題。 [主持人]《意見》提出了現代保險服務業的發展目標,並對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兩個指標提出了具體要求。為何提出這兩個目標?到2020年是否有把握實現? [徐曉波]《意見》提出了到2020年,我國的保險深度達到5%,保險密度達到人均3500元的量化目標。主要考慮就是,從總量上看,目前我國的保費收入已經位列世界第四,僅次於美國、日本、英國,可以説我國已經是一個保險大國。但是,從衡量一國保險業發展水平的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這兩個基礎性指標看,我們還是明顯偏低的,我國保險機構國際競爭力、保險業的國際影響力也還不夠強,我國還不是保險強國。具體而言: 首先從保險深度看。保險深度是指保費收入與國內生産總值的比值。從國際上看,世界平均水平是6.5%,發達國家和地區普遍在8%以上,而我國僅有3%,全球排名第46位。這表明我國保險業對國民經濟相關領域的覆蓋程度較低,保險業務的發展相對滯後。 從保險密度看。保險密度是指保費收入與總人口的比值。從國際上看,世界平均水平是655美元,我國僅有209美元,全球排名第61位。這表明我國運用保險機制的主動性還不夠,全社會的保險意識還不強。 完成《意見》提出的到2020年的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預期目標,是實現我國由保險大國邁向保險強國的重要標誌,也是充分發揮保險功能作用的基本保障。在預期目標的設定上,國家統籌考慮了保險業發展的現實和需要,以及歷年來保費收入的增長情況,我們判斷未來一段時期保險業將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預計到2020年,全國保費收入可以達到5萬億元,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這兩個預期目標是能夠實現的。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