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運企業雖自身經營艱難但在國家需要時默默奉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9-15 10:12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加快推進海運強國建設。這是我國第一次國家層面發佈海運發展戰略。《意見》的出臺對提振信心,凝聚合力,深化海運企業的改革,促進企業轉型升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指導作用。《意見》提出的我國海運業的目標是什麼?安排了那些重點任務和保障手段?如何確保各項要求落到實處?9月15日10時,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王明志作客中國政府網,與網友在線交流,回答網友關心的問題。 

[主持人]如何看待我國航運企業的社會責任及與國外的政策差距?

[王明志]我國海運企業,嚴格來説不同於其他企業和其他國家的海運企業。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産業,國際經濟的正常運行,人民生産資料和生活用品的跨國、跨區域調動,搶險救災、國外撤僑、援助等,不少任務是指令性的,不少運輸是無償的。海運企業社會責任和意識很強,雖然自身經營艱難,但是,在國家需要時,義無反顧,默默奉獻。國家受災時曾經無償運輸外國援助的糧食救助國民,國內電煤運輸緊張時,不顧廢除與外國公司簽訂的運輸合同,自己承擔賠償損失,調回國內保障北煤南運。

而外國海運企業在承擔國家指令性物資運輸時,政府會給予更高的運價和補償,平時還有些經營補助和稅收優惠。美國拿出47艘船,每年平時補助每艘船300萬美元,緊急調用時,則照樣付給更高的運費。丹麥則把國家油田的經營權交給海運公司,支持其船舶更新和業務拓展,使一個小國的船隊成為了世界第一。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把海運作為特殊産業,採取極低的噸稅制扶持企業發展,鼓勵懸挂國旗。不少國家對於船員採取低稅率或免除在船個人所得稅等等。美國採取立法形式對本國企業進行部分貨載保留等。

責任編輯: 胡國香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