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合作行動綱要重點在“創新” 內容全面務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12 12:18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應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理默克爾邀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當地時間9日開始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訪問期間,李克強會見德國總統高克,同默克爾總理共同主持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分別出席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和中歐論壇漢堡峰會併發表演講。李克強在德國的兩場講話透露出什麼新訊息?此次訪德有哪些新成果?中歐合作有哪些新前景?請聽專家為您深度解析!

    [主持人]這次中德的互訪最重要的克強總理的這個成果我覺得還是在中德政府的磋商上面,兩國政府有26位部長參加,雙方簽署了20余項政府間的合作協議和十分有分量的商業合同,其中涉及到工業、信息化、能源、科教、農業、衛生、航空航天、節能環保等等領域,包括條款可能100多條,這個合同的綱領也是大家非常關注的,也請梅大使給我們講講這個綱要的重點和具體的含義。

    [梅兆榮]這個綱要的重點是集中在所謂“創新”的領域裏面。創新領域主要是以比如剛才就講到了工業,工業這個範圍就很廣了,科技的範圍也很廣,還有就是城鎮化、農業、醫療衛生和教育,這些領域都是現在我們國內很關注的領域,也就是我們國內要著力解決問題的領域,當然這100多條不完全都是高新技術的,也有比如大家都關心的電動車也是高新技術領域的,比如航空航天也是高新技術領域的,這個領域的合作很廣,都是結合著雙方的需求和條件,你如果沒條件的要合作也不行,我覺得這些都是對我們國內今後解決我們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和任務來説非常重要的,所以開放是我們興國之道,我們借助這樣的力量來對付他們,當然我們靠我們自己主要的,但如果你不開放光靠自己的力量你就不可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過去我們就是這樣做了取得了成就,今後還要更大的開放,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在這方面剛才史世偉教授也講到我們不光談了雙方合作的項目,德國方面、歐洲方面也會給我們提出一些願望,要一些市場準入,這是他們經常老生常談的知識産權保護、政府採購、對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同等待遇等等,但是這次克強總理在講話中或者內部會談當中我不清楚,但是肯定會提到這些問題,會明確提出對歐方或者德國方面具體的期待和要求。比如要限制向中國出口高新技術産品的限制要放開,比如對中國在歐洲和德國建立一些銀行的管理太嚴了,要求太高了,有些東西做不到而且太過分了你要放鬆、放寬。

    比如簽證問題,德國方面對他也有,但是中國方面是提出了訴求,中國的企業很困難,拿到簽證等很長的時間,但是等拿到簽證時間已經過了,會也開完了要辦的事情也辦不成了,這就妨礙了雙方的合作,所以簽證的放寬實際上是雙方人員交流以及雙方經濟合作更上一層樓的一個必然要求,一方面做這個事情你不給他創造條件怎麼進行呢?比如我們還提出你要不接受我中國人買你東西,我們的高鐵、核技術有這個優勢和條件了,德國人現在不搞核能了,但是作為歐洲方面我們還可以跟你合作,你現在要拿出500億改善歐洲的交通設施,那你這裡面能夠分一部分給我們不能,高鐵我們是有優勢的,你為什麼不用呢?所以這是要平等的相互的,所以在這裡面很多地方克強總理提出了一些要求,這一點是新的東西。過去我們的領導,至少我從公開的報道當中很少看到這種演講裏面這麼明確地提出來言之有理的要求,這個很重要,這也反映出了我們的底氣比過去足了,我們的自信心更強了,我們不僅對你的要求做出反應,我也提出要求,這是一個主權國家應該有的尊嚴,我覺得做得很好。

    [主持人]互利互惠的。

    [史世偉]我也看了這個綱要,給我最深的印象一個就是特別全面,第二就是非常務實,因為政府磋商就是落實在每一個具體點上沒有一些空話,全都是非常具體的合作協議。而且我們也看到,實際上中德創新合作是建立在以前已經很深入的合作的基礎上,有些平臺都是以前已經存在的,只不過現在要搞得更好,比如電動汽車這個已經搞了好幾年了,雙方都有自己的優勢,而且雙方現在關鍵就是都提出了對電動汽車所謂電動移動的目標,德國是2015年達到100萬輛,中國是2015年達到50萬輛,這樣的目標當然現在很艱巨,所以也給雙方合作很重要的契機。我還注意到一點特別提到中德雙方開展工業4.0的合作,這是專門作為一節單獨拿出來的,這就有很深的含義。因為大家知道德國是在發達國家當中唯一沒有放棄製造業的一個國家,不是説放棄,其他發達國家製造業都有所減少,原來老牌的發達國家,只有德國它的製造業在前十年雖然有這麼多新興工業國家挑戰,他的製造業由原來佔國民生産總值23%左右增長到25%。德國為什麼這樣?就是因為製造業有比較優勢,製造業非常強大,所以德國在制定高科技戰略中有所為有所不為,他特別強調在製造業工業化方面更上一層樓,所以提出工業4.0。

    這個工業4.0是這樣的概念,就是四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18世紀晚期,因為蒸汽機發明原來用手工或者動力來源是來源水利,那都是比較差的,後來蒸汽機又發展到火車,這對運輸是有很大的提升。後來等到19世紀最後25年到20世紀初期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是以電力化為基本標誌,因為電力化就使得生産可以非常集中化,集中化就屬於大批量生産,大家知道大規模的電器、汽車都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第三次工業革命是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的,以什麼為標誌呢?主要就是用電子和信息新技術來使得工業生産自動化,就是咱們講的程控機床的投資,這就大大減少了人在製造業中的比例,很多東西都可以自動化進行了,這個過程可以説現在還在繼續。德國其實在工業3.0的時候就已經是非常領先的國家,在這方面的技術非常好,所以建立在這個領先的基礎上他們要4.0,4.0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信息技術,互聯網,互聯網引入之後我們就可以把這些聯絡起來,過去程控機床當然是自動化,但它不是把整個産業鏈都鏈結起來的,比如你設計一個程控是一個硬體、一個軟體,必須先投入使用,這個環節完了以後再設計一個軟體,現在是可以實時把這個過程整個地統一在一起。這裡還有一個就是除了互聯網就是物聯網,物聯網的一個核心技術就是網絡物理融合系統,這個核心技術實際上就使得把這種網絡所有的機器之類的都嵌入到計算機,等於把計算機嵌入到物體中,可以互相配合和協調。

    再加上他們把所有的橫向和縱向通過互聯網全部聯絡起來了,這就可以非常個性化的生産,可以自動調解,所以就提出了智慧化,新的工業4.0的標誌就是智慧化,産品智慧化的好處有幾個方面:一是産品本身可以更個性化,物聯網可以自己調解,可以根據訂貨者的需要進行生産;二是對資源生産力有大大提高,智慧化以後可以選用的能源消耗非常少的方式來生産;三是對人的生活的改變,這樣可以聯在一起分散化,可以在家生産,所以生活和工作有了全新的模式出現。

    [主持人]我聽了史教授的講述看到行動綱要包括工業4.0智慧化的未來的合作,其實也是真真正正地改變著普通人的生活。

    [史世偉]對,這個非常重要。因為過去長期存在一個問題,比如婦女不能工作或者人口老齡化造成因為老人體力不行上班非常困難,工業4.0不僅僅是一個智慧生産和智慧工廠的問題,還有一個智慧電網、智慧家居,整個社會智慧交通的所有社會都智慧化了,這對老百姓有了非常大的改善。當然,這還是一個前景,是2025年的前景,究竟怎麼推動當然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這正是我們創新合作,互相發揮德國和中國各自優勢的很重要的方面和機會。

責任編輯: 胡國香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