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彥紅:“改革”是中意對於雙邊關係認知的基調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16 11:16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應意大利共和國總理倫齊邀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當地時間14日開始對意大利進行正式訪問。訪問期間,李克強會見意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同倫齊總理舉行會談,兩國總理還共同會見中意企業界人士,出席中意創新周大會等活動。應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格拉齊亞諾邀請,李克強在羅馬訪問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併發表演講。李克強首次訪問意大利,收穫了哪些于兩國互惠互利的新成果?對推動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發展具有什麼意義?怎麼理解李克強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演講?請聽專家為您深度解析!

    [主持人]像中國的人口大國也是農業大國,此次糧農組織訪問也好,演講也好,也給外界提供了非常多的信號。結束意大利訪問以後,兩國總理還簽署了一個聯合聲明,聯合聲明大概一千多字,對兩國具體合作領域的內容也非常清晰,請孫老師給我們講一下聯合聲明當中涉及到的兩國互惠互利的內容,特別是對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未來發展有怎樣深層的含義。

    [孫彥紅]中意發表的聯合聲明是非常簡明扼要,但是我個人覺得裏麵包含的內容和內涵也是非常豐富的。內容其中有一段談到了各自雙方處於重要的改革時期這樣一個判斷,原話我記得不是很清楚,大概就是雙方對對方的認知是我們都處於重要改革時期,兩個平行的改革進程是有助於兩國相互的利益,而且兩國加強交往也是對各自有好處的。簡單的説就是首先認識到,中國和意大利都處於重要的改革進程當中,兩國的改革進程都能為對方提供好處或者説從對方改革中獲益,要加強雙邊關係。這個判斷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也可以説現在中國和意大利對於雙邊關係認知的基本基調。我們知道,這次總理訪問德國的時候,大家説得最多就是創新,中德合作的核心是創新。總理在意大利時也提到很多次創新,但是我認為改革可以解讀為是一個基調,和德國是更多創新的合作,和意大利是改革中兩國的合作。

    談到改革,中國從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也可以説現在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進入了攻堅戰、深水區這樣一個階段,有大量的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也需要來自外部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支持。對意大利來説,意大利的確處於非改不可的階段,歐洲債務危機爆發以後,意大利也是債務危機非常重要的重災區,發生債務的要求,按照歐盟的要求,他自己也認識到必須進行改革。這些改革首先包括要提高公共運行部門的效率,很多南歐國家公共部門運行效率很低,冗員超編,工作時間短,勞動生産率低,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問題。還有就是生産運營環境差,這跟公共部門效率低相聯絡的,比如我要註冊一個企業可能要跑十幾個地方去蓋章,每個地方效率都很低,經商運營環境差。

    還有就是稅收高、能源價格貴。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公共部門的效率,要改善經商運營環境,把市場經濟活力進一步激發出來,這裡的改革就有産品改革和生産要素改革。比如原來勞動力55歲就都退休了,你可以活到85歲,那社會保障壓力就很大。所以意大利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雙方的認知就是你處在非改不可的階段,中國也處在非改不可的階段,改革是非常痛苦的階段,但是可以在改革中發現合作契機,這是中意聯合聲明當中首先釋放出來的非常重要的,關於兩國所處地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背景性的東西。

責任編輯: 向思敏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