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合作面臨三大機遇 中國夢和歐洲夢相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20 10:56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9日至18日開啟年內第二次歐洲之行,出訪德國、俄羅斯和意大利,並訪問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出席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3月訪歐,李克強總理6月訪問英國和希臘之後,這次訪問是中國政府今年對歐外交的又一重大行動。這次秋天之行收穫了哪些碩果?李克強總理在各種會晤、磋商、簽約、演講中如何詮釋了“創新”這個關鍵詞?此次歐洲之行展示了我國怎樣的外交形象?請聽專家為您盤點解析!

    [主持人]網友還在這樣講中歐今年這麼熱絡,是不是到了一個關鍵期,是不是雙方都必須要抓住某一個機遇,想請兩位專家給分析分析。  

    [王義桅]隆主任講得非常好,如果我再補充一下也是三個方面。一是各自的像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歐洲所謂的“後危機時代”又提出了很多這樣振興歐洲經濟、結構性改革的舉措。在這裡面確實找到了很多的機遇,歐洲找到的機遇比如人民幣國際化,6月份李總理去英國的時候談到人民幣離岸市場,去德國、歐洲都談到人民幣呼喚,人民幣境外交易等等這些方面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現在中國的投資,中國人民幣的國際化帶來了很多的機遇,中國其他方面的改革比如醫療體制改革,新的城鎮化,各個方面的改革歐洲的模式、歐洲的一些理念跟我們是很類似的。所以我們經常講中國夢和歐洲夢確實是相通的。這是從內部市場來講。

    現在海上作為全球化的載體的作用在下降,風險越來越大,成本不低,比如重慶到路易斯堡鐵路14天就夠了,海上可能要走35天,因為路上的交通越來越先進,高速公路、電網等等互聯互通把歐亞大陸重新聯在一起,使它重新回到了人類文明中心的地位。歐洲人抓住了這樣的機遇,中國全面改革開放,尤其向西開放,這是中歐的大機遇。這是包容性的開放,以前的開放海洋國家獲益更多,現在更重視內陸地區,默克爾總統來中國訪問的時候象徵性地去成都吃了宮爆雞丁,更多地向內地延伸。內地要延伸通過中亞延伸到歐洲像烏魯木齊到上海的距離差不多,沒有必要在海上繞一圈到歐洲。

    第三個機遇就是第三方市場的合作,比如拉丁美洲、非洲這樣一些,以前歐洲人指責我們搞新殖民主義,我們又反駁。現在中國走向世界,尤其走向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就像剛才隆主任講的新的比較優勢從産業鏈低端中端甚至向高端邁進,非洲、拉丁美洲這樣的市場對我們越來越重要,是新的出口的重要來源。但是不和歐洲人合作老指責你搞新殖民主義也不行,我們缺少走出去的經驗,歐洲人治理過這個世界,對當地的文化、習俗比我們更了解,所以中歐之間能否在非洲、拉丁美洲的市場開發上進行合作,這是非常大的轉換。中國把市場建好歐洲的投資和技術是完全可以産生共贏的,這是中歐之間追求互利共贏的很好的渠道。

責任編輯: 胡國香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