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9日至18日開啟年內第二次歐洲之行,出訪德國、俄羅斯和意大利,並訪問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出席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3月訪歐,李克強總理6月訪問英國和希臘之後,這次訪問是中國政府今年對歐外交的又一重大行動。這次秋天之行收穫了哪些碩果?李克強總理在各種會晤、磋商、簽約、演講中如何詮釋了“創新”這個關鍵詞?此次歐洲之行展示了我國怎樣的外交形象?請聽專家為您盤點解析! [主持人]那我們講講創新,網友在問以前提創新聽到的特別多的是自主創新,現在逐漸聽到的更多的是創新合作、合作創新這樣的提法,那怎麼樣去理解?怎麼樣去看待所提到的創新,在與國內經濟發展與大國合作釋放出的信號? [王義桅]李總理去講了一句話對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説中國的改革是人類最大的創新。怎麼樣來解決中國這麼多人的從溫飽問題到全面奔向小康的問題,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面對的挑戰這麼大,不通過新的制度和新的體制不可能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改革就是中國最大的創新,創新也是對人類最大的貢獻。這次訪問很大程度上把這個理念傳遞出去,中國在進行發展結構的轉型,産能結構的調整,這給其他國家帶來新的機遇,所以他們也想抓住這樣的機遇,像德國搞合作創新的夥伴,這個信息傳遞得很重要。 李總理在俄羅斯講開放式創新,德國講創新合作夥伴,意大利講青年創意周,強調的點不一樣,意大利是青年,俄羅斯有一個開放創新的論壇,德國講創新夥伴關係,就是企業之間的對接,德國人理解的創新可能也比我們甚至還廣泛,除了科技創新之外還有制度的,甚至還有文化教育各個方面的,要産生這麼創造性的一個發明,創新地解決人類面對的問題,觀念上、文化教育上不系統培養拍腦袋是拍不出來的。意大利特別強調創意、設計,意大利人非常浪漫,創意産業非常發達,尤其對年輕人,側重點不一樣,但都圍繞一個主題就是創新。 創新不僅是中國改革的方向和鮮明的信息,實際上也是歐洲和世界的主題詞,原來的發展模式已經走不出發展的前景。所以,歐洲人在2020戰略裏提出智慧增長、可持續增長、包容性增長,就是創新的方式。創新對中歐來講不僅是各自解決國內面臨的發展瓶頸和困難,同時也是解決人類面臨的很多難題。比如現在氣候變化、能源,人類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必須通過合作的方式來解決,不能一家來解決,美國或其他任何大國都不可能單獨解決。通過合作,為什麼歐洲抓住和中國的合作呢?中國在創新領域發展很快,RND(研發的投入)已經達到2%,超過歐洲一些大國了,可能過不了多少年就可能直追美國,因為中國發展的速度很快,中興、華為在世界專利申請數量增量上分別排名世界第二、第三,增量很大,而且中國私有企業,還不包括國有大型企業,創新帶來的潛力是非常巨大的。但歐洲有一些像德國的高新技術,總體上很先進,但是缺少市場,只有和中國合作才能把專利成果變成市場,市場制定規則才能影響整個世界的發展。 比如電動汽車,這次李總理去很大程度上談這個,默克爾總理到中國訪問也是推廣電動汽車,這個技術很成熟了,但是缺少市場,只有中德合作發揮兩大市場、兩大力量、兩種文明的魅力才能把這個新的理念推廣到這個世界去,不僅讓中歐獲益,讓世界因為中歐的合作獲益,這是人類擔當的角色,不僅解決各自內部的困難和挑戰,為整個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出中歐之間作為兩大傳統文明的智慧和兩大市場、兩大力量的貢獻,這是這次比較鮮明的主題。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