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9日至18日開啟年內第二次歐洲之行,出訪德國、俄羅斯和意大利,並訪問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出席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3月訪歐,李克強總理6月訪問英國和希臘之後,這次訪問是中國政府今年對歐外交的又一重大行動。這次秋天之行收穫了哪些碩果?李克強總理在各種會晤、磋商、簽約、演講中如何詮釋了“創新”這個關鍵詞?此次歐洲之行展示了我國怎樣的外交形象?請聽專家為您盤點解析! [主持人]現在世界越來越關注中國,除了中國現在經濟發展確實舉世矚目,而且中國解決的這些問題讓世界逐漸認識到中國智慧是令人很關注的,所以也期待總理在會議上所提供的“中國方案”。那我們再來看歐亞這兩塊大陸,在歷史上看歐亞大陸是通過絲綢之路聯絡在一起的,現在總理的出訪我們也能夠看到歐亞緊密的相連,那麼歐洲提出來的互聯互通計劃和中國提出來的“一帶一路”的計劃怎麼對接?歐亞大陸新歷史時期的密切如何具體地體現出來? [隆國強]其實剛才義桅已經講到了這個話題。在歷史上,歐洲和東亞中國就是歐亞大陸這兩個文明中心,在這兩個文明之間因為自然條件的限制,沙漠、戈壁、高山、崇山峻嶺,所以交通是相對來説比較艱苦的,通過相互之間的絲綢之路來聯絡這兩個中心。應該説絲綢之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這兩個文明之間溝通的主要渠道,但是因為它自然條件的限制其實規模我覺得還是有限的。 那麼隨著航海術的發明和不斷降低成本,兩者之間通過海洋的聯絡逐漸地變成了主要的聯絡方式,而且使得中歐之間的聯絡大大密切了,之所以相互成為非常重要的貿易投資夥伴和我們今天看到的信息的溝通、交通方式的改進、成本的降低有著密切的關係,才能把相互之間各自的優勢通過合作、通過貿易、投資充分地發揮出來。在歐洲現在提出了互聯互通,更加重視內部的聯通和對亞洲的發展,這個背景我很贊成剛才義桅講的,一個是他自己在金融危機以後要尋找出路,二是東亞,特別是中國一枝獨秀的發展前景他要抓住這個機遇。 對中國來説,習總書記去年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我覺得非常重要的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經濟規模的迅速壯大後,我們需要和國際社會進一步深化各方面的合作,來創造一個互利共贏的外部環境。所以要實現“一帶一路”總書記講了“五通”:基礎設施要通,路通了,基礎設施通了商品要通,實際上就是貿易,就是跨境貿易,你要想跨境貿易順暢地通就要有金融的支持,貨幣要通,還有就是政策要通,政府就要發揮很大的作用。特別有高度的就是文明要通,就是人文的合作,所以總書記講的“一帶一路”雖然是經濟帶,但是內涵是非常豐富的,背後體現的是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希望通過在經濟、貿易、投資、基礎設施以及人文多個層面的合作和溝通,來讓國際社會更好地分享中國發展的機遇,同時也是讓中國自己有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這是真正互利共贏的安排。 所以這兩大計劃歐洲的互聯互通和中國的“一帶一路”,我覺得恰逢其時,是有很大的對接空間的。克強總理去在亞歐首腦會議演講時專門講了一個東西,就是講中歐進一步增進互聯互通,加大貿易投資的便利化,促進雙方的合作,第三個層面他又講到人文合作。所以應該是真正體現了總書記所説的“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是在多個層面上深化和歐洲的合作。 當然,“一帶一路”合作的對像是非常廣泛的,是不限于歐洲的,但毫無疑問,在“一帶一路”的合作對象裏歐洲是有著獨特的地位的。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