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9日至18日開啟年內第二次歐洲之行,出訪德國、俄羅斯和意大利,並訪問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出席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3月訪歐,李克強總理6月訪問英國和希臘之後,這次訪問是中國政府今年對歐外交的又一重大行動。這次秋天之行收穫了哪些碩果?李克強總理在各種會晤、磋商、簽約、演講中如何詮釋了“創新”這個關鍵詞?此次歐洲之行展示了我國怎樣的外交形象?請聽專家為您盤點解析! [主持人]網友還特別感興趣中歐合作亮點這麼多,和老百姓直接相關的會體現在哪兒? [隆國強]太多了。因為你想歐洲是有著很悠久傳統的文明體,又是發達經濟體,所以我們深化和歐洲的合作會給普通老百姓帶來很多很多的好處。比如説旅遊,我們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老百姓到國際上去旅遊,歐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地,通過領導人的訪問,一方面通過官方的很多活動推進雙方在文化、經濟合作各個層面的理解和交流。具體的比如説簽證問題,上次我記得去英國的時候專門講了赴英的簽證問題,其實去歐洲大陸也是一樣的。 [王義桅]德國也談到了,意大利也談到了簽證便利化。 [隆國強]對,簽證更加便利,老百姓可以隨團去,自駕遊等等,到那裏去體驗歐洲的傳統、歐洲的文明、歐洲的建築、城市風光,也可以到歐洲去購物等等。第二個我覺得比如説通過雙邊貿易投資的合作,讓老百姓能夠在商品的消費方面以更少、更低的成本得到更多的選擇,也可以在中國的國內市場上更加容易、更加低成本地買到源自於歐洲的産品,歐洲技術生産的産品,從而改進我們老百姓生活的福利。在文化層面上就更多了,這種人文合作可以坐在你所在的城市裏面就可以看歐洲來到這裡的各種各樣的演出,讓你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各種文學作品、藝術作品包括攝影等交流更多了。 其實還有一點和老百姓密切相關的就是開拓老百姓就業的機會,歐洲企業到中國來投資會創造一些新的就業機會,特別是一些收入更高、更加體面的就業機會,對我們現在面臨這麼多大學生就業的壓力是很有現實意義的。另一方面,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走出去到歐洲去投資,你到歐洲可以看到很多中國僱員,這些企業一方面在努力推進本土化,雇了很多當地僱員,但與此同時你會看到在歐洲就業的中國人越來越多。比如我們華為公司在那裏投資每個國家都有辦事處、研發中心,所以從管理人員、研發人員、銷售人員都有,甚至我們自己的老百姓到歐洲去創業,特別是你到意大利、南歐會看到很多華人華僑在那裏自己創業。所以深化中國和歐洲的合作,看上去是總理在那裏天天在電視裏面,但是真正受益的最終還是咱們的老百姓。 [王義桅]隆主任講得非常好,我再補充一點的話就是除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外還有長期收益,國家好了人們才會好。歐盟最近十多年來都是我們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第一大我們的技術來源地,轉讓的技術像意大利、德國,對中國轉移了大量的技術,在高技術合作方面他轉移的技術相當於美國、日本轉讓的技術加起來都要多,對中國實實在在的好處,還有人文的交流等等。還有新的亮點我們在談一個中歐自貿區的談判,也會搞可行性研究,如果建立了中歐的自貿區中國人會享受到比以前更便宜的歐洲的産品,等等,是實實在在的獲益。還有投資移民,不光是旅遊,到歐洲投資人家也會越來越歡迎,歐洲一直是中國人出遊的首選,是最吸引中國人海外旅遊的熱點。還有到歐洲留學,年輕一代很早到歐洲去學習、生活,體會古老文明對我們思想的啟迪,這有利於中歐之間的合作,並將也會越來越多地轉化為老百姓的實惠。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