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群:用“過渡期”來歸納中國當前經濟特徵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22 09:23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10月21日表示,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黨中央、國務院總攬全局、把握大勢,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工作總基調,科學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在區間調控基礎上更加注重定向調控,國民經濟在新常態下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隨著2014年第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陸續公佈,我們再次聚焦我國經濟形勢。怎麼看懂這些百分比所代表的含義?數字總是有升有降,怎麼理解這些變化?是否達到我們的預期?下一步發展趨勢如何?請聽專家為您深度解析!

    [主持人]那張研究員我們想請教您怎麼看待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現象,而且大家現在對中國當前經濟形勢的用語就是“新常態”,他們用這樣的詞語描繪中國經濟當前的情況,您對此怎麼看呢?

   [張立群]我覺得中國經濟現在是在重要的轉型或者發展方式實質性轉變的階段,這個階段它首先是市場條件和成本條件發生改變的結果。那就是由於我們這個市場由供不應求開始轉到供大於求之後,由於市場競爭的激烈,所以企業的發展能力或者發展動力都全面減弱了。另外,成本水平的提高也使得我們過去企業所習慣的低成本擴張的模式現在做不下去了。所有這些實際上都要求我們這個企業要從過去粗放的、低水平、低成本的數量擴張轉向集約的、注重質量效益、注重資源環境代價的發展。在這個轉變當中我想並不是所有企業在短時間內馬上就適應這個要求,所以我們看到其中産生了不少的困難企業,而且也出現了很多行業還比較明顯的産能過剩。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想我們從企業方面來看,都在積極努力地,或者在比較艱苦的條件下進行調整和適應,這樣的調整和適應實際上一方面在為新的增長準備基礎,從微觀方面奠定一個新的基礎;另一方面也包含著一些困難企業或者低水平産能的調整和退出,包括和這些低水平産能相聯絡的各種債務,包括金融資産的調整,它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

    在這樣一個轉型的過程當中,我想我們這個經濟只能説是趨向“新常態”,所謂趨向“新常態”我的理解就是從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轉向我們一直以來所期望的新的發展方式,就是集約的、注重質量效益的、注重資源環境代價的發展方式。這個“新常態”的概念只有當新的發展方式的基礎,包括從經濟結構、從體制機制方面的這個基礎都比較全面地建立之後,我認為才是一種新常態。因為這個“常態”的概念應該是比較穩定的、可保持的狀態,而我們現在是在一個轉變的過程當中,是在一個從傳統的發展方式轉向新的發展方式的過渡階段,所以這樣過渡階段的一個經濟狀態應該不太容易用一個常態來歸納它。所以我想我們對目前這樣一個經濟運行狀態,通過穩增長政策使增長的水平穩定在7到8之間,這應該説是這個過渡期的重要特徵之一。但是在經濟增速大體穩定的時候,我們有很多方面都在變化之中,比如説經濟結構,比如説企業的發展模式,比如説體制和機制都在變化當中。所以從這個變化來看,我覺得用“過渡期”來歸納當前的這樣一個特徵可能會更好一些。

責任編輯: 胡國香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