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戰略被歐盟理解還需時間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19 15:20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12月14日開始對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進行正式訪問,出席在哈薩克斯坦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會議、在塞爾維亞舉行的第三次中國-中東歐領導人會晤,並赴泰國出席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五次領導人會議。李克強總理第二站到達塞爾維亞,其中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亮點?收穫哪些成果?中方將如何促進中東歐地區的發展?2014年12月19日14時,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東歐研究室主任劉作奎、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副主任于軍作客中國政府網,為您深度解析!

[主持人]網友也提到了這個問題,隨著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合作越來越密切、接觸越來越密切,就會讓歐盟有一點點擔心,那麼怎麼來看待這個擔心,我們怎麼來化解這個擔心呢?

[于軍]這是從第一次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領導人開始會晤的時候就有了的。當時默克爾有一句話,她説以前美國人愛幹這個事,召集大家開會,現在中國人也開始開會了,當然對此我們不嫉妒。那後面的心態很複雜,大國裏面對這個有警惕之心的還是德國,我們對德國的判斷一定要兩方面看,不但要看到積極的一方面也要看到消極的一方面。很多的場合碰到歐洲人,有高官、有學者,有的比較熟悉的直接開口就問説你究竟是要幹什麼?是不是要分裂歐洲?我説不可能啊,我説你這樣問題的後面坦率地説説明了你對中國的不信任,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合作共贏的戰略這麼多年來是國家的意志,這麼多年來我們説了多少次了,這是你對中國的戰略發展前景和戰略意圖的不信任。第二個不信任你是對中東歐國家的不信任,已經這麼多歐盟國家的成員了,你還認為他要和歐盟分庭抗禮,我説你這不僅是不信任,也是不尊重你的合作夥伴。

實際上也是這樣,他自信不如以前了,歐洲突然缺了自信,就認為像這樣的一些事情只要中國人要出手他馬上是一種很大的壓力。以前的歐洲可不是這樣,所以他的反映是這樣的幾個情緒在後面,之所以有這樣的情緒在裏面,應該説五六年來雙方在國際社會當中,雙方在實力對比當中有一些變化的趨勢,他也看到了。但是更深的一個原因就是目前西方的理論界、戰略界,根據他的理論框架和戰略思維以及歷史經驗解釋不了今天中國的發展,解釋不了今天和世界關係當中中國人提出的一些理念,他不僅不能解釋,連理解上都困難。

當然我們也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在和世界的交往當中,在解説自己的戰略意圖的時候,我們自己也還沒有形成一套能讓大家一下子就能夠聽得懂、能夠接受的話語體系。跟他説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外交體系我們也還在構建當中,當然這可能就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光是雙方,中國和各方之間相互逐漸逐漸地做工作,相互的理解,特別是理解你的戰略意圖,理解更深層次的就是你的歷史文化和戰略思維,這是需要時間的。我覺得這種疑慮對歐洲人來説並不利,如果緊抱著這種疑慮來處理這些關係的話,前途就不大了。

[劉作奎]我也是同意于主任的説法。中歐雙方之間儘管各個領域有一些關係了,但是各個領域之間的互信還是比較缺乏的。歐盟官方迄今為止有一些表態,但是表態的時候還是比較少的,也是靜觀其變。就是看看中國到底想幹什麼。但是在為數不多的場合我也在接觸一些歐盟官員,看看他們表態,通過表態可以看出這個懷疑還是存在的。今年9月的歐盟對外署的一個官方的對外的表現就是將來中國中東歐合作的三點原則:一是保持透明度,中東歐國家談什麼、合作什麼你得提前告訴我;二是必須邀請歐盟作為觀察員加入進來,讓我們看看具體你們在幹什麼;三是16+1框架不能是一個封閉的、專署的、聚集的框架,應該有包容性加入歐盟的關切和議程,比如烏克蘭危機和歐盟的框架加進來。

後來這個官員又到了中國,又見了一次面,我們又交流了一下,我反駁了他幾個觀點,就是目前增信釋疑的觀點,我説第一透明度是有的,而且透明度越來越強,包括幾次峰會都是和歐盟進行了充分的溝通;第二我是説如果歐盟想真正理解中國的意圖,你不能總是讓中國請你做觀察員你坐在那裏什麼都不説,我也不知道你是在想什麼,你必須是一個參與者,而且是一個共同討論者,你必須把你的關切説出來,具體哪些領域你要説清楚;第三就是更大的平臺和場合讓雙方溝通,怎麼擴大我們的共贏,因為16+1不是像他理解的很封閉的東西,不是單獨做的,希臘現在也在加進來,早期的時候很多國家也在申請加入,包括奧地利這樣的國家。所以從這三點來説他是不了解、不熟悉、還很陌生的階段。

我想隨著時間的推進這些方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障礙確實是存在的,就像于主任也説的一些東西。我舉一個具體的例子,中歐海陸快線現在這個線實際上是存在的,就是從希臘港到中東歐再到歐洲腹地的貨運通道是存在的,只是它是一個比較舊的通道,運輸效率比較低,但是這個線路一旦運用起來之後你就會發現中國的貨物從廣東到德國的漢堡港甚至到阿姆斯特丹的港口碼頭貨運量不能説明顯吧,但是是出現了減少的情況。這説明什麼?我們選擇了希臘港口發現了便捷的通道後周邊國家包括荷蘭確實感覺到對我的貿易出現衝擊,貿易份額出現變小的趨勢,如果中歐海陸快線將來達到200公里甚至更便利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貨物會集中在希臘的港口,而不是在漢堡港或者阿姆斯特丹港,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衝擊,這是需要雙方來解決的。

還有實實在在的東西是大部分的國家是歐盟成員,他們的主權已經讓度了,包括貿易政策甚至外交政策,但是如果和中國具體地談對歐盟的規則是有一點影響,但是對歐盟方面需要溝通和説明,我們要發展的是更平和的,這是歐洲一體化的政策,這個層面可能是需要一個溝通。而且中國也在説16+1的政策從來不是機制化的,我們這裡就是要打造一個合作的平臺,我們不會變成一個機制化的,不會變成戰略合作夥伴或者機制化的對話手段,而是説就是16+1是很務實合作的平臺,我們考慮到了歐盟的關切。所以將來歐盟這個不同的層面還是要做一些工作的,不是我們説的那麼簡單,歐盟懷疑我們怎麼辦、怎麼進一步深化,有些需要靠時間,有些需要靠智慧,有些真的要靠歐盟重要成員國包括法德進一步坐下來看怎麼解決這些問題,這是更長遠的東西,如果16+1有一個更長遠的發展,它的包容性甚至和其他大國的合作都可以納入到考慮範圍之內。

責任編輯: 向思敏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