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理念是親誠惠容 中國崛起帶給世界和平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22 11:31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12月14日開始對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進行正式訪問出席在哈薩克斯坦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會議、在塞爾維亞舉行的第三次中國-中東歐領導人會晤,並赴泰國出席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五次領導人會議。李克強總理最後一站到達泰國,他怎樣推動中國與中南半島的合作?中國如何促進大湄公河次區域“新發展”?李克強總理結束七天行程,此次亞歐之旅取得哪些碩果?2014年12月22日,外交學院教授周永生作客中國政府網,為您深度解析。

[主持人]這次李克強總理的亞歐之旅是今年中國外交的收官之旅。那最後我也特別想讓您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外交對於區域穩定、對於世界形勢的貢獻是否可以説也是中國外交的創新呢?

[周永生]可以這麼説吧,因為中國外交我覺得就是有一個特點,當然這個特點是要和某些發達國家相比較的,發達國家的外交是什麼特點呢?因為某些發達國家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政治勢力、軍事實力做後盾,他當世界的霸主慣了,所以他和各個國家搞外交都沒有一種平等的身份,在話語上就是“你們應該這樣這樣”、“你們應該那樣那樣”,實際上是一種半壓迫、半強迫、半挾持的外交風格。

而中國的外交風格完全是親誠惠容的理念,儘管我們講親誠惠容是周邊國家的外交理念,實際上中國在整個世界都在實踐這種理念。中國和歐洲國家,特別是東歐國家最近克強總理出席了中國和東歐國家政府首腦會議,達成了非常多的成果,促進了中國同中東歐國家關係的發展。

這樣一個關係的發展,實際上是我們和整個歐盟關係、整個歐洲關係,整體關係當中的一部分,他們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從來不割裂任何一方,是整個對歐盟關係的促進和發展。我們也幫助東盟國家修鐵路,幫忙他們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這樣的話雙方之間的貿易得到了非常大幅度的增長。前些年中國中東歐的貿易只有80多億美元,現在增加到了五六百億美元之多。

同樣,中國和非洲的經貿關係也是獲得了巨大的發展,非洲給我們的印象都是“非洲國家是最貧窮、最落後的地區”,實際上這些年來由於中國和非洲經貿關係的發展,中國在非洲有大量的投資,非洲很多國家都處在經濟起飛的階段,有的是處在經濟起飛的前夜。國家貨幣基金組織有一個統計,説近五年來,非洲的經濟發展速度平均每年增長5%,這5%是什麼概念呢?比發達國家快多了,發達國家平均連2%還不到呢。這説明什麼?整個非洲的發展在同中國的交往當中獲得了巨大的益處,現在中國已經是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了。

除此之外,中國和拉美、和北美,和美國也都有非常大的經貿合作。所以説中國的這種和平外交、中國的經濟外交、中國的平等互利的商貿往來、經濟交往,推動了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整個世界經濟獲得發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了,老百姓還會搞不穩定的事情嗎?整個世界實際上就會變得越來越和平,所以現在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是一種和平的趨勢。當然熱點地區也有一些動亂,那是由眾多的歷史原因和個別地區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甚至是種族矛盾長期遺留的歷史問題和現實問題,並不是短期之內所能夠解決的。但是絕大部分地區可以説都得益於中國的發展,都受惠于中國的發展。所以説中國的崛起給世界帶來的是和平發展,給貧困落後的地區帶來的是富裕和希望。

責任編輯: 向思敏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