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川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2-17 10:43 來源: 四川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過去一年的政府工作,對今年工作提出建議,請各位代表審查,並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是我省發展歷程上特殊而又極不平凡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省人大、省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省政府認真履行職能,緊緊依靠全省各族人民,沉著應對多重困難挑戰,努力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奮力推進“兩個跨越”,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各方面工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實現了良好開局。

經濟發展穩中向好較快增長。去年,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下,我省經濟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與蘆山強烈地震、特大暴雨洪災等特殊性因素疊加,穩增長形勢十分嚴峻。在複雜的形勢下,我們積極研判形勢變化,及時出臺實施強工業、抓投資、促消費、推進新型城鎮化等四個“八條措施”和擴大外貿“十條措施”,有效防止經濟增速過快下滑,確保了全年經濟穩中向好發展。全省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6萬億元,增長10%;地方公共財政收入2781.1億元,增長14.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1萬億元,增長16.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4萬億元,增長13.9%;實現進出口總額645.9億美元,增長9.2%;糧食産量達3387.1萬噸,實現“七連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68元,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7895元,增長12.8%,增速連續4年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8%;人口自然增長率3‰。

經濟結構調整邁出積極步伐。全面啟動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全省地區生産總值過千億的市(州)新增3個、達到12個,過百億的縣(市、區)新增12個、達到97個,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出了工業轉型升級,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1%,七大優勢産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6%左右,高新技術産業産值突破1萬億元;新獲授權專利4.6萬餘件。同時,在穩增長壓力很大的情況下,我們下決心停産關閉424處不具備安全生産條件的小煤礦,有序淘汰433戶企業落後産能。大力推進現代農業、林業和畜牧業示範縣建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1萬個。加快促進服務業發展,服務業比重在多年下滑後企穩回升。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581.5億元,增長19.4%。實現旅遊總收入3877.4億元,增長18.2%。 

城鎮化建設和統籌城鄉力度加大。去年我們重點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實施了農村産權、用地、社保、戶籍制度和金融“五項改革”。除成都外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放開戶籍限制,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自由轉移接續,把農村戶籍靈活就業人員納入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範圍。特別是首次實施竣工公租房房源的30%面向農民工供應制度,全省10萬農民工受益。城鎮化率提高1.6個百分點左右。在城鄉統籌上,進一步推進城鄉規劃、基礎設施、産業發展、公共服務、社會管理“五個統籌”。啟動改造了城市棚戶區和危舊房25.6萬戶,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22.4萬套。組織開展了“百鎮建設試點行動”和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建成新村聚居點9483個,實施農村危房改造23.2萬戶。

基礎設施條件有了新的改善。堅持大力推進出川通道和交通樞紐建設,其中公路、水運投資超過1200億元,規模居全國第一。公路方面,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5046公里,公路總里程突破30萬公里,分別居西部和全國第一;水運方面,推進“四江六港”水運通道和港口建設,廣安港、南充港開港運營;鐵路方面,成蘭鐵路等16個在建項目進展順利,西成客專、成貴鐵路等項目開工建設;機場方面,稻城亞丁機場正式通航,成都新機場建設、南充機場擴建等項目正抓緊準備或實施。水利、能源、信息等設施建設也有新的進展,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20萬畝,電力裝機容量新增1404萬千瓦、達到6862萬千瓦,水電裝機規模居全國首位。 

民生事業和社會建設不斷加強。全省公共財政支出中民生支出3970.5億元,佔64.1%;“十項民生工程”共投入資金1683.8億元,是計劃安排總額的134.8%。及時新增實施了八項民生事項,啟動了藏區“六大民生工程”。繼續推進“四大片區”扶貧攻堅行動,實施了611個整村推進和76個連片扶貧開發項目,解決了4.3萬戶的用電問題和292.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125萬農村扶貧對象脫貧解困。全省城鎮新增就業93.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7%以上,新農合參保率達99.2%;努力增加城鄉困難群眾收入,提高了最低工資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加大了對670多萬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對象等特殊困難群體的扶助,對786萬人次困難群眾進行了醫療救助。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學前教育深入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快構建,高等教育質量工程深入實施,去年大學畢業生就業率達86.3%。取消縣級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啟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建立了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廣播電視村村通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穩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單位全部免費開放。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民健身活動取得新進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有力維護了社會安定、治安穩定。狠抓了安全生産,全年生産經營性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比上年減少13.5%和11.2%。加強了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全年沒有發生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民族宗教、婦女兒童、人口計生、殘疾人事業和參事、文史、檔案、地方誌等工作進一步加強。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優撫標準進一步提高,軍地雙擁共建活動深入開展,國防建設得到加強。 

改革開放加快推進取得新成就。改革方面,加大了簡政放權力度,調整和取消了279項行政審批項目,取消了行政事業性收費21項;加快了公共資源交易改革,政務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通過國家級試點驗收;出臺了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12%左右。繼續推進了文化體制改革、事業單位改革、政府機構改革,完成省市食品藥品監管機構重組。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現全覆蓋,“營改增”試點順利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實現破題,藏區和雅安災區爭取到新的留存電量政策。開放方面,成功舉辦財富全球論壇、世界華商大會、西博會等國際性盛會,組織了全國知名民企入川、央企入川、港澳企業四川行“三大投資促進活動”,舉辦了中國科技城首屆科博會,共引進到位國內省外資金869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05.7億美元。在川落戶的境外世界500強企業達到200家。對外貿易結構逐步優化,服務貿易增長49.6%,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對外投資15.3億美元。外國駐川領館增至10家。雙流機場新開通國際航線8條、達到71條,成都口岸實施了72小時過境免簽,蓉歐國際快鐵運行良好,成都作為中國西部歐亞門戶的地位更加凸顯。 

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迎難而進。面對日趨突出的環境問題,我們進一步強化和落實了政府責任。推進了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改造,預計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6%左右,單位GDP能耗下降3.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年度控制目標任務基本完成。積極開展灰霾污染治理、飲用水源保護、危險廢物防治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對115家企業實施了強制性清潔生産審核,實施了80個重金屬污染防治項目;8個全國環保重點城市按新標準發佈PM2.5等監測數據,對25個省控城市實行了空氣質量排名。設市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和92%。加快長江上遊生態屏障建設,完成營造林941萬畝,鞏固退耕還林1336萬畝,治理沙化土地12萬畝、石漠化土地52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5.5%。繼續實施川西藏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啟動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 

抗擊嚴重自然災害取得重大勝利。“4·20”蘆山強烈地震發生後,省委、省政府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定的以地方為主的應急救災工作新機制,有力有序有效地動員組織各方力量投入抗震救災鬥爭。搶險救援中,有166支救援隊伍進入災區,1.6萬名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民兵預備役人員衝鋒在前。震後7天完成搶險救援,累計救治傷病員4萬多人次,最大限度減少了死亡率和致殘率;震後3個月內完成了過渡安置任務,災區生産生活秩序迅速恢復;同時,根據蘆山災區地質情況,我們全力實施地質災害防治“生命工程”,使災區群眾有效避免了地災傷害。堅持科學評估、科學規劃、科學重建,制定實施了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和11個專項規劃。去年六七月份,我省連續遭受6起超歷史極值的特大暴雨襲擊,降雨區與汶川、蘆山地震重災區重疊,引發大範圍洪災和大規模地質災害。全省上下加強防範,組織實施抗洪搶險、防災避險,因災轉移群眾100萬人,有效避免了群體性傷亡。得榮5.9級地震抗震救災工作有效實施,受災群眾得到妥善安置。目前,各受災地區社會安定,群眾溫暖過冬各項措施全面落實,恢復重建工作正有力有序有效推進。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值得總結和銘記。面對重大災害和多重困難疊加的嚴峻考驗,我們堅持經濟發展的工作重心不動搖,實施“三大發展戰略”不鬆勁,始終保持專注發展的定力;面對全國經濟增速持續下行的壓力傳導,我們堅持把握髮展大勢,及時推出既促當前又利長遠的地方調控“組合拳”,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全國前八位經濟大省中位於前列;在穩增長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我們堅持轉方式調結構,大力度對煤礦企業兼併重組,對落後産能實施淘汰,促進了産業轉型發展。同時,我們堅持以改革精神破解發展難題,以開放合作促改革、促發展、促轉型;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最大責任,量力而行、盡力而為,解決群眾關心的民生難題,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下,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向所有關心支持四川改革發展和抗災救災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向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政法幹警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向港澳臺同胞、廣大僑胞和海內外朋友,表示誠摯的謝意! 

總結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發展和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我省經濟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宏觀環境不利因素和嚴重自然災害等特殊因素疊加,不僅影響了去年經濟預期目標和城鄉居民增收目標的實現,還將制約和拖累後續發展。特別是工業中傳統資源型産業比重過高,相當部分企業和産品競爭力不強;現代農業基礎薄弱,服務業比重偏低,經濟向好發展的基礎不牢固。民間投資活力有待激發,産業投資特別是工業投資增速不快。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較大,存在一定風險,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務仍然很重。政府公共服務和依法治理能力還需提升,政風行風還需進一步改進,少數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還存在不務實、不廉潔甚至腐敗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後工作中堅持不懈地去解決。

2014年主要目標任務

2014年是在新的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暨城鎮化工作會議部署,以改革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科學發展、加快發展”不動搖,深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充分釋放改革動力,挖掘經濟增長潛力,保持轉型發展定力,全面激發市場活力,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産總值增長9%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3%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進出口總額增長6%;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3‰以內;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研究提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我們充分考慮了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充分考慮改革發展大勢和國家政策取向。當前,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但發展已全面進入經濟增長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經濟形勢仍然嚴峻複雜。這一時期,中央要求既抓住機遇保持經濟合理增長,又抓住機遇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中央強調確定發展目標,不僅要考慮穩增長,還要統籌考慮抓改革、促調整、惠民生、防風險等因素;國家將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大力支持和推動轉方式調結構。我們必須順應轉型發展大趨勢,切實把經濟增長的速度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以經濟增長的主動適度換擋為轉方式調結構留出必要空間。另一方面,充分考慮我省現階段發展的客觀要求。對四川這個西部大省來講,“發展不夠、發展水平不高”仍然是目前面臨的主要矛盾,發展仍然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和基礎,沒有一定的發展速度,我們遇到的問題會更多,面臨的矛盾會更深,存在的困難會更難。四川需要保持合理的快於全國經濟發展的速度,既主動“抓緊轉”又堅持“加快趕”,務必在提質增效的前提下創造條件加快發展。從我省面臨的特殊機遇、具備的比較優勢看,我們也有條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保持適度快於全國的經濟增長。同時應看到,由於我省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尤其是工業結構調整滯後,各方面要素供給和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經濟潛在增長率已經明顯降低,我們必須更加理性地確定增長預期,抓住機遇加大力度轉方式調結構,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年。政府各方面工作都要以改革為統領,把改革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我們將深入謀劃改革,根據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逐項研究和細化改革的實施方案;我們將積極推進改革,迅速啟動條件成熟的改革,在政府方方面面工作中落實改革精神。深化改革為了人民也必須依靠人民,我們將廣泛聽取各方面群眾意見,及時總結基層和群眾創造,同全省人民一道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進。

2014年重點工作

一、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更加充分地擴大開放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又對其他領域改革具有牽引和帶動作用。在國有企業改革上,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推進股份制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國有資産監督管理體制;在地方金融改革上,繼續深化城市商業銀行和其他地方金融法人機構改革,支持成都創建區域性金融改革實驗區;在財稅體制改革上,完善政府預算管理體系和省以下分稅制財政體制,建立健全政府性債務風險防控機制,擴大鄉鎮基本財力保障機制試點範圍;在投融資體制改革上,制訂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目錄,規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管理;在土地制度改革上,深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上,著手完善資源開發利益補償機制,推動建立天然氣市場化定價機制,調整優化銷售電價水價結構。 

開放也是改革,而且可以倒逼改革。抓住國家擴大內陸沿邊開放、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長江經濟帶等機遇,深化全方位開放合作,推進對外經濟走廊建設。建立全省“開放競爭力評價”體系,簡化境外投資和外商投資管理程序,營造與開放型經濟相適應的政務環境和法治環境。組織實施好“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第十五屆西博會等重大招商活動和各類專題招商活動,舉辦好科博會、酒博會、旅博會等重要會展活動。圍繞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招大引強,注重引進企業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力爭引進到位省外資金86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00億美元以上。聯動拓展國內外市場,開展“萬企出國門”、“川貨全國行”活動,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綜合競爭新優勢;全面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培育10個外向型産業示範園區,打造具有全産業鏈整合能力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支持成都爭創西部內陸自貿區。

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不利於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不合理規定,切實激發非公有制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或參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積極爭取民營銀行試點,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支持發展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等準金融機構,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 

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促進産業轉型升級發展

我省經濟發展已經到了必須轉型升級、必須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期。要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下功夫促進産學研協同發展。切實支持組建釩鈦、衛星通信、軌道交通等30個重點産業技術創新聯盟,突出抓好50項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和350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省級計劃70%以上的重大科技項目由企業組織實施,加快培育1000傢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加強知識産權運用和保護;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大學科技園建設,吸引國內外高科技企業和科研機構在川開展研發設計和科技成果轉化,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業3500家以上。深入推進軍民融合創新發展。實施“天府英才”工程和四大人才計劃,加強人才使用、培訓。

工業在我省經濟中比重很大,轉型升級發展尤為重要。加快完善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汽車製造等産業綜合配套體系,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特色優勢産業,重點發展一批創新型特色産業集群,培育發展100個戰略性新興産品,力爭七大優勢産業增加值佔比達到80%,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增長18%,高新技術産業産值達到1.2萬億元。加大傳統産業技術改造和兼併重組力度,積極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過剩産能,推進鋼鐵、水泥、煤炭等行業整合重組,實施500個投資過億元的重點技改項目,力爭工業技改投資突破5000億元。引導白酒等産業緊盯市場調整結構、轉型發展。堅持抓好重大産業基地和重點産業園區建設,深入實施“51025”重點産業園區培育計劃,促進産業集中集群集約發展。大力推進“智慧製造工程”和“三網融合”,加快“寬帶四川”和成都“中國軟體名城”建設,積極發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和信息安全等新興産業。 

加快服務業發展是我省調結構的重大任務,也是我省加快發展的重要潛力,今年要努力實現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實施服務業引領示範工程,突出抓好重點行業和領域,重點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研發設計、信息服務等生産性服務業;大力發展健康、養老、文化等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服務外包等新興服務業。突出抓好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積極培育100個服務業大企業大集團,全力推進100個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區域中心城市服務業發展,建設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推進現代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引導更多民間資本進入服務領域。突出生態和文化特色,促進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加快發展。

三、不斷深化“三農”工作,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

“三農”工作始終關係我省發展全局,要以深化農村改革為推動,進一步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要求,穩定糧食播種面積,開展整縣整鄉糧食作物高産示範建設,保障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繼續抓好全省現代農業、林業和畜牧業重點縣建設,實施好現代農業千億示範工程、“萬畝林億元錢”工程,抓好糧經複合産業基地建設。加強農業科技應用推廣,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裝備改造,穩步建設1000萬畝高標準農田,抓好農村山水田林路綜合整治。 

農村改革方面,要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搞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登記頒證及經營權流轉收益抵押貸款試點,支持具備條件的地區建立農村産權交易平臺,開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試點;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支持農民發展專業合作、股份合作、社區合作等農村合作經濟;鼓勵和引導工商和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建設,支持農民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試點。

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從多方面幫助農民提高收入水平。充分挖掘特色種養業助農增收潛力,加大農産品産地初加工和深加工支持力度,積極發展休閒農業、創意農業和鄉村旅遊業,培育增收支撐産業和區域特色品牌;鞏固提升勞務轉移輸出數量和質量,抓好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探索推動農民住房財産權抵押、擔保和轉讓,依法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建設幸福美麗新村,積極籌措和整合各類涉農資金,統籌推進主導産業發展、農村土地整治和公共設施建設,建成1000個幸福美麗新村,努力推進我省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逐步成為現實。

四、著力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深入實施“兩化”互動、城鄉統籌發展戰略,繼續推進“五個統籌”、“五項改革”,在促進以城帶鄉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上取得新的進展。進一步完善城鄉規劃體系,實施縣域全域規劃,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統籌城鄉産業發展,健全産城融合、以工促農相融發展機制,聯動抓好産業園區和城市新區建設,增強中小城市和重點小城鎮的産業承載和吸納就業能力;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推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統籌城鄉社會管理,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完善城鄉基層治理機制。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上,繼續優化城鎮佈局和形態,以“四大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支持做大一批區域中心城市,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啟動第二批“百鎮建設試點行動”,打造一批工業重鎮、商貿強鎮和旅遊名鎮。加快舊城危舊房改造和棚戶區改造,實施好“百萬安居工程建設行動”。引導金融機構支持城鎮化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營運。突出生態、宜居、綠色、低碳城市理念,注重保護和傳承城市文化,讓城市融入自然,進一步提升城市內在品質。 

新型城鎮化的推進過程是以人為核心的改革過程。目前的主要任務是逐步解決好農民工市民化問題。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繼續放開除成都外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戶籍限制,逐步實施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下功夫抓好農民工住房保障制度建設,繼續實施“農民工住房保障行動”;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完善並落實好農民工參加各項社會保險政策,完善省內城鄉間、地區間基本養老保障和醫療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政策,統一農民工和城鎮職工失業保險管理,將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納入社區醫療保障服務體系,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健全農民工就業服務體系,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

五、優化投向穩定投資,擴大有效消費需求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穩投資仍然是我省穩增長的關鍵。轉方式、調結構、夯基礎、惠民生的若干重大任務都需要通過投資去支撐和實施。要穩定政府性投資增長,主動對接國家政策支持方向和投資結構調整方向,用好基本建設資金,發揮投融資平臺作用,突出抓好民生保障、基礎設施、節能環保等領域的投資;實施好全省500個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川藏鐵路成雅段、成昆鐵路擴能改造等鐵路,雅康、汶馬等高速公路,亭子口水利樞紐、毗河供水一期工程等水利項目建設,推動成都新機場、向家壩灌區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大工業、服務業等産業發展的投資力度,支持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投入,培育和引進一批投資量大、帶動力強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進一步激發社會投資熱情,探索建立民間投資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縮小審批和核準範圍,降低準入門檻,促進各方投資者積極投資,鼓勵在外川商和農民工回川投資創業。 

消費對穩增長有著基礎性作用。要順應需求引導消費,積極培育信息消費、健康養老、旅遊文化等新的消費熱點,加快4G網絡建設和應用,推動節能環保和再生産品消費;積極引導餐飲、白酒、茶葉等行業拓展和挖掘大眾消費市場;創新服務消費、信貸消費、租賃消費等新型消費業態;搭建各類促銷平臺,在全省開展“惠民購物全川行動”,舉辦500個以上地方性促銷活動,繁榮會展和節假日消費市場。進一步完善便利、實惠、安全消費的流通體系,加強産銷對接和農超對接,推進農村商業連鎖經營和統一配送,在更多城鎮打造“一刻鐘便民服務圈”。

六、強化多點多極支撐,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深入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加大區域基礎設施和産業佈局協調力度。支持和引導成都經濟區整體聯動、率先發展,特別是支持成都領先發展,成為國內外産業、資本、人才匯聚西部的首選地;加快成德綿眉資樂雅遂同城化發展步伐,打造國家級、國際化大都市經濟圈。支持和引導川南經濟區充分依託川滇黔渝結合部的區位優勢,搶抓建設長江經濟帶機遇,科學佈局重大基礎設施和産業項目,加快川南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步伐。支持和引導川東北經濟區加強與渝陜毗鄰區域的聯動合作,加快實施一批基礎設施、産業發展、公共服務等重大項目,促進天然氣資源就地轉化和放大優勢,構建成渝經濟區東北部新興增長極。支持和引導攀西經濟區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建設世界級釩鈦産業基地、水能開發基地和四川亞熱帶特色農業基地,加快建設南向開放通道。支持和引導川西北生態經濟示範區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發展好生態經濟和旅遊經濟,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走出一條依託生態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特色之路。大力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發展,切實推進“四大片區”扶貧攻堅,重點實施“五大扶貧工程”和“六到農家”活動,千方百計幫助貧困地區群眾改善生産生活條件,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做好四大片區外散居貧困戶的扶貧工作。 

構建多點多極支撐格局,關鍵是抓緊培育一批新興增長點、增長極。天府新區要加快推進“一城六區”特別是“一區一城一帶”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大力引進高端産業和産業高端;綿陽科技城要加快軍民融合産業集中發展區建設,加大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推動科技城創新性、突破性發展;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要認真落實試驗區規劃和支持政策,聚集全球科技精英參與重大關鍵技術聯合攻關,吸引優勢市場主體參與資源深度開發。加快推進廣安川渝合作示範區建設,促進環渝腹地經濟發展;支持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和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加快發展接續替代産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推進百萬人口大縣加快發展,分類指導平原、丘陵地區、盆周山區和民族地區發展縣域特色經濟,培育一批工業經濟、現代農業和生態旅遊強縣。 

七、突出辦好民生實事,深入發展社會文化事業

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是政府的最大責任。繼續推進全省“十項民生工程”,今年要確保全省公共財政預算用於民生支出的比例提高到65%。重點抓好19件民生實事:免除全省800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本費,實現義務教育全免費;免除全省45萬名家庭經濟困難高中學生學費;建設400所城鄉公辦幼兒園、減免38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及民族地區在園幼兒保教費;實施高海拔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學校取暖補助;繼續全面取消縣級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實行免費婚前體檢;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水平;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水平;新建改造10萬張養老床位,建設2000個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為100萬名困難家庭的失能老人和80周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民族地區城鄉“三無”、“五保”對象和孤兒集中供養全覆蓋;資助58萬名重度殘疾人護理費用;對初次創業並吸納3名以上勞動者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給予1萬元補貼;開工建設11萬套保障性住房,實施37萬戶舊城危舊房和城市、國有工礦、林區棚戶區改造;將30%公共租賃住房定向出租給農民工;改造20萬戶農村危房;解決400萬農村人口和50萬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改善2000公里鄉村公路;建設1萬公里公路安全護欄,全面完成全省1.76萬公里安全防護欄建設任務;實施2.6萬個村公共服務設施運行維護補助。 

全面推進社會事業改革發展。加強就業促進工作,今年我省有36.9萬高校畢業生,城鎮新增就業80萬人,要高度重視幫助解決好就業,發揮創業對就業的促進作用。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財産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適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並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並軌;完善各類困難群體救助機制,穩步提高城鄉低保和五保供養水平;深入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構建産教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高等院校內涵式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積極推進醫療費用異地即時結算,全面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做好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鼓勵支持社會辦醫,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疾病防控和衛生應急處置能力,構建文明和諧的醫患關係;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依法啟動實施“單獨兩孩”政策;發展社會福利、慈善、婦女兒童、殘疾人和老齡事業。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

加快文化改革發展。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促進轉制文化企業健康發展。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創建和全民閱讀活動,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幸福美麗鄉村(社區)文化院壩”建設。辦好鄧小平同志誕辰110週年紀念活動,舉辦省第七屆少數民族藝術節和首屆農民藝術節。深入實施全民健身計劃,辦好省第十二屆運動會和第八屆殘疾人運動會。加強文化遺産傳承保護。抓好藏羌彝文化産業走廊等重大文化産業項目建設,支持文化産業集聚發展,重點打造80余個四川獨特的文化創意特色産品。做大做強省級文化集團,培育支持小微文化企業,鼓勵發展非公有制文化企業。 

八、依法加強社會治理,努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積極探索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推進依法治省建設,促進社會安定有序、充滿活力。堅持源頭治理,推進城鄉社區建設,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擴大社會參與,加大社會組織培育引導力度,構建與社會組織發展相適應的登記管理、購買服務等制度;支持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在社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豐富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的渠道和形式;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推動“大調解”體系向縱深延伸;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渠道,打造“陽光信訪”平臺,推行網上受理信訪制度。

公共安全是全社會關心的熱點,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要繼續實施社會治安整治專項行動,完善和創新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服務管理。加強安全社區創建,深入開展“掃黃打非”,推進網絡依法規範有序運行。建立健全社會徵信體系,整頓規範市場秩序,深化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營造放心消費、安全消費的良好環境。始終堅持抓好安全生産,紮實開展“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攻堅年”行動,繼續推進煤礦整頓關閉和煤礦企業兼併重組,切實抓好重點領域的安全整治,夯實安全生産工作基礎,推動安全生産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加強國家安全、保密和人民防空工作。 

九、抓好災區恢復重建,大力提高防災減災水平

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全社會關注,務必抓好。認真實施總體規劃和11個專項規劃,強化工程質量和資金監管,推動高水平的恢復重建。全面完成城鄉住房維修加固,基本完成農村住房重建,全面開工城鎮住房重建。加快推進各類公共服務設施重建,促進災區産業恢復發展和轉型升級,建設國家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試驗區,加強生態修復保育及大熊貓棲息地生物多樣性保護, 充分發揮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市的作用。推進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恢復重建。同時,統籌做好去年暴雨洪災、得榮地震等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加快災區發展振興步伐。充分發揮災區幹部群眾主體作用,調動市場和社會力量參與災後恢復重建。四川是受自然災害威脅最大的省份之一,全省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4.5萬餘處,近年來地質災害持續高發,防災減災始終不可放鬆。要完善防災減災機制,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加強重大隱患排查整治,強化地質災害動態防治;同時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抓好科普宣傳和防災演練,提高群眾避災能力。加強地震、氣象、測繪、水文工作和應急廣播建設,增強應急救援協助能力。

十、加強環境治理保護,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須以打攻堅戰的決心,打持久戰的韌勁,下功夫解決當前群眾反映強烈的盆地霧霾污染等突出問題。加強環保科研,嚴格執行環境標準,實施成渝城市群(四川)重點控制區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加強工業企業、機動車尾氣、城市揚塵污染治理;加快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綜合治理沱江、岷江等重點流域水污染,加強飲用水源管理保護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深化城鎮污水垃圾污染治理;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土壤污染治理和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強化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監管,嚴格落實總量減排目標責任制;加強環境隱患排查和整治,加大環境污染違法犯罪懲處力度。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不斷提升城鄉環境質量。 

四川生態地位突出,要繼續加大生態建設力度,加快長江上遊生態屏障建設。深入推進天然林保護和自然保護區、草原生態區、生態功能區建設,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加強川西藏區生態保護與建設,繼續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完成營造林6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5.8%。強化節能降耗工作,嚴格限制新上高能耗、高污染項目,加強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節能,大力發展清潔生産和循環經濟。加快推進生態區域創建和低碳試點城市建設。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執行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全面建立産業園區土地利用績效評估制度,建立建設項目用地全程管理機制。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們將認真落實黨的民族、宗教、統戰和僑務政策,開創促進民族團結、實現共同繁榮發展的新局面;統籌抓好藏區發展、民生、穩定三件大事,旗幟鮮明地開展反分裂鬥爭。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國防建設,做好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徵兵和擁軍優屬工作,抓好軍隊轉業幹部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關於政府自身建設

抓好政府自身建設和改革,是做好政府工作的基礎。一年來,我們深入開展法治政府創建活動,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去處理問題、推動工作;進一步加強了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推進了政府系統的廉政建設;認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查找“四風”突出問題,立行立改帶動政風好轉。新的一年,我們將積極迎接全面深化改革和轉型發展的大考,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按照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要求轉變政府職能,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努力為市場主體創造更加公平有序的發展環境。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和行政事業性收費,規範審批自由裁量權;整合政務服務與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大力推進並聯審批、網上審批,切實提高行政效率。完成省市縣政府部門機構改革工作,完善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配套政策。加強政府智庫建設,發揮好政研、參事、文史機構和社科院、行政學院、決策諮詢委作用。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治省關鍵是依法行政。政府要認真貫徹依法治省綱要,始終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職能,解決和處理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堅持依法決策,規範決策的權限和程序。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完善行政執法程序,減少行政執法層級;規範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加強行政許可項目的監督,加強行政復議和行政調解,依法化解矛盾糾紛。繼續推進普法工作。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重視司法、輿論、公眾監督。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開展工作。 

努力改進工作作風。繼續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項規定”。深入整治“四風”,堅決制止和糾正説假話、報假數、弄虛作假的現象;從嚴控制政府發文數量和會議數量,進一步提高機關辦事效率;依法依規推進信息公開,及時回應群眾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深入開展“走基層、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活動,積極為基層群眾排憂解難;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嚴控“三公”經費支出,不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樓堂館所。

切實抓好廉政建設。切實落實預防、監督和懲治腐敗制度,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大力推行行政權力清單制度,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建立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大廳和電子監察平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履行“一崗雙責”;開展政風行風滿意度測評,推進政風行風持續轉變;加強工程建設、政府採購等公共資源交易重點領域監督,及時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

各位代表,今年政府的工作繁重而艱巨。政府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需要切實解決,建設發展上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需要下功夫處理。我們懇請人大代表切實監督好政府的工作,支持和推動政府建設。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為開創好改革發展穩定新局面,維護好全省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現實利益而努力奮鬥! 

名詞解釋和説明

1、三大發展戰略:即省委十屆三次全會提出的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兩化”互動、城鄉統籌發展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2、兩個跨越:即推動四川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由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3、七大優勢産業:即電子信息、裝備製造、能源電力、油氣化工、釩鈦鋼鐵、飲料食品和現代中藥等7大優勢産業。

4、百鎮建設試點行動:指從2013年起連續三年在全省縣城以下建制鎮中每年遴選100個試點小城鎮,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提升試點鎮基礎設施水平,增強産業支撐,改善人居環境質量,提高吸納能力,逐步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商貿、工業和旅遊鎮,帶動全省小城鎮加快發展,為就近就地轉移農業人口創造條件。 

5、幸福美麗新村:指以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為目標,以建制村為單位,實行基礎設施、新型村莊、産業發展、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綜合配套,新建聚居點、改造提升舊村莊與保護傳統院落民居相結合而打造的新農村建設升級版。

6、四江六港:指以長江、嘉陵江、岷江、渠江為幹線,以瀘州、宜賓、樂山港口群和廣安、南充、廣元港口群為樞紐的內河水運通道。

7、十項民生工程:即就業促進、扶貧解困、民族地區幫扶、教育助學、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百姓安居、民生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文化體育工程。

8、新增八項民生事項:即縣級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學校全面實施營養改善計劃;民族地區幼兒園全面實行保教費減免資助政策;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擴面;對100萬農村婦女實施兩癌檢查;藏區包蟲病防治;免費定向培養農村義務教育教師;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食堂建設。 

9、藏區“六大民生工程”:即實施藏區新居建設計劃、教育發展振興計劃、醫療衛生提升計劃、社會保障促進計劃、文化發展繁榮計劃、扶貧解困行動計劃。

10、四大片區:指我省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大小涼山彝區、高原藏區等四大連片特困地區。

11、營改增:指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

12、萬企出國門:即採用參展與推介、考察與對接、設點與投資、國內與境外、現場洽談與跨境電商相結合等方式,力爭用3至5年時間,全省有進出口實績和對外開展投資合作的企業超過1萬家。

13、川貨全國行:指通過在省外舉辦綜合性展會和利用全國知名品牌展會等方式,組織我省特色品牌商品企業參展,集中開展川茶、川酒、農副土特産品等名優特新商品展銷活動,打響川貨品牌。

14、“天府英才”工程:即我省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各項重大計劃的總稱。

15、四大人才計劃:即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優秀企業家培養計劃、大學生和科技人才創業扶植計劃、藏區和貧困地區專業人才支撐計劃。

16、“51025”:即力爭到2017年,全省培育形成5個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10個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25個營業收入超過500億元的産業園區。

17、現代農業千億示範工程:即到2015年,在全省建設1000個萬畝億元示範區,每畝實現農業收入1萬元,每個示範區實現農業收入1億元,帶動千萬農民增收。 

18、萬畝林億元錢:即通過對1萬畝現代林業産業基地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立體化開發,使林産品、林下種養、生態旅遊等達到總産值1億元。

19、百萬安居工程建設行動:指為加快改善城鄉困難居民住房條件,在政府主導和支持下,2014年全省建設城鎮住房50萬套(新建公共租賃住房10萬套,啟動城市和小城鎮危舊房棚戶區改造40萬戶),建設農村住房50萬戶(包括新村建設、彝家新寨、藏區新居、巴山新居,農村危房改造,災後新建、扶貧移民遷建、地質災害搬遷避讓等)。

20、農民工住房保障行動:指把農民工等外來務工人員住房困難問題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統籌安排解決,每年竣工公共租賃住房的30%定向供應給農民工。

21、惠民購物全川行:即在全省組織開展的以“歡樂購物·擴大消費”為主題,以活躍經濟、搞活流通、促進消費為宗旨的一系列展會和節慶促銷活動的總稱。

22、一刻鐘便民服務圈:即通過完善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文體活動場所,健全社區衛生中心配置,優化社區周邊商業網點佈局等多種舉措,在社區居民步行一刻鐘範圍內滿足居民的商業、生活、文體娛樂等方面服務需求,實現“小需求不出社區,大需求不遠離社區”。

23、五大扶貧工程:即基礎扶貧、産業扶貧、新村扶貧、能力扶貧、生態扶貧。 

24、六到農家:即水、電、路、氣、房、環境改善到農家。

25、一城六區:一城即天府新城;六區即成眉戰略新興産業功能區、空港高技術産業功能區、龍泉高端製造産業功能區、創新研發産業功能區、南部現代農業科技功能區、兩湖一山國際旅遊文化功能區。

26、一區一城一帶:一區即秦皇寺中央商務區;一城即創新科技城;一帶即錦江生態帶。

27、三無:指城鎮居民中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扶養義務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的老年人、殘疾人(不含孤兒)。

28、大調解:即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政法綜合機構綜合協調,司法行政、法制部門和人民法院分別牽頭,有關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廣泛參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既充分發揮作用,又相互銜接配合的工作體系。

29、四風: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30、“三公”經費:包括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接待經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

責任編輯: 宋岩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