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並重”維護口岸安全
——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談口岸疫病疫情防控與貿易便利化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新華社記者 陳煒偉)3月5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從戰略高度推動出口升級和貿易平衡發展,加快通關便利化改革,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
作為負有質量監督和檢驗檢疫職能的重要部門,質檢系統該如何“放管並重”,把住公眾健康的檢疫“國門”?又如何促進通關便利化、服務經濟發展?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就此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把好公眾健康檢疫“國門”
記者:我國口岸安全形勢如何?
支樹平:當前,我國口岸安全形勢嚴峻。可以説,防止疫病疫情、有害生物、有毒有害物質傳入,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首先,重大傳染病傳入的威脅加劇,呈現新發、復發、易發、高發態勢。目前,檢驗檢疫部門每年在口岸檢出艾滋病、肺結核等傳染病近3萬例,截獲能夠傳播鼠疫、出血熱、瘧疾等傳染病的鼠、蚊等醫學病媒數千萬隻。
其次,外來有害生物入侵風險在加大。2013年全國檢驗檢疫部門在進境口岸共截獲外來有害生物4883種、61萬種次,同比分別增加12.77%、5.40%。
第三,有毒有害物質傳入頻次在加快,威脅巨大。檢驗檢疫部門每年檢出放射性有害因子超標達2000多起。如去年山東檢驗檢疫局在進口的土耳其舊設備中檢出可破壞人體細胞組織的中子。
記者:面對口岸安全嚴峻形勢,檢驗檢疫部門有何措施確保“國門安全”?
支樹平:目前檢驗檢疫系統擁有各級實驗室1160家,其中檢測重點實驗室360家,區域性中心實驗室220家,專業涉及進出口食品、動物檢疫、植物檢疫、衛生檢疫、機電産品、輕工産品等領域。通過加入國際互認體系,我國實驗室的資質能力以及所出具的證書結果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承認。我國在醫學實驗室認可、實驗室生物安全認可等多個領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下一步,質檢部門要推進口岸核心能力建設。口岸核心能力建設涉及口岸聯防聯控機制、傳染病監測和控制、出入境交通工具檢疫查驗、口岸衛生安全、醫學媒介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等多個方面。口岸具備核心能力,就可在國際傳染病防控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關鍵作用,有效地防止傳染病傳入與傳出。
口岸核心能力建設是我國作為《國際衛生條例(2005)》締約國應履行的責任,今年6月15日是世界衛生組織口岸核心能力達標驗收的最後期限,完成口岸核心能力建設任務是中國政府向世界衛生組織的鄭重承諾。對於逾期不達標的口岸,質檢總局將報請國務院暫時關閉。
同時,要加強風險管理,全面建立口岸疫病疫情、進出口商品特別是進口食品農産品風險監測和産品傷害監測體系,堅決把不合格商品和疫病疫情擋在國門之外。
通關便利化政策將持續發力
記者:在穩定外貿增長政策方面,質檢系統將採取哪些舉措?
支樹平:去年,質檢總局落實國務院部署,及時調整法檢目錄,並免收2013年8月至12月檢驗檢疫費用,共免收檢驗檢疫費60多億元,進一步減輕了企業負擔,助推了外貿出口企穩向好。
今年,質檢總局將繼續推進通關便利化,更多釋放改革紅利,重點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與交通、農業、商務、衛生、海關、工商、食藥等部門以及檢測機構、醫療機構、國外相關部門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機制,並開展風險分析和質量安全狀況分析,加強風險管理。
二是探索建立以保護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生命和健康、保護環境和生態、防止欺詐行為、維護國家安全為原則的法定檢驗檢疫目錄管理機制。不符合上述原則的商品,不再列入目錄。建立目錄設置、調整和徵詢意見的機制,使目錄設置更加科學合理。
三是在創新完善目錄內商品檢驗檢疫監管的同時,加強對目錄外商品的監管,重點打擊出口假冒偽劣商品行為,推動高質量的“中國製造”産品佔領更大的國際市場份額。
四是充分發揮第三方檢測機構的作用,努力探索自由貿易區檢驗檢疫管理體制改革和監管模式創新。
“放管並重”保安全促發展
記者: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放管並重”,在檢驗檢疫方面質檢部門需要放開什麼?管好什麼?
支樹平:隨著我國對外貿易不斷發展,對外開放不斷深化,貿易便利化是必然趨勢,凡是有利於促進擴大對外開放,促進貿易便利化的,質檢部門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都要放到位。凡是威脅生命健康安全、國家經濟安全、生態安全的,質檢部門都要認真履職,努力加強監管。
下一步,我們要進一步簡政放權,引入“負面清單”模式。除直接涉及安全、衛生、健康、環保和反欺詐的行政審批事項,其他的要逐步取消。對於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或由基層質檢部門管理更便捷有效的職責事項,必須堅決下放,確保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削減三分之一以上,創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同時,要調整監管重點,由進出口監管並重向以進口監管為主轉變。突出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突出危險化學品、廢物原料、核生化有害因子、特殊物品,突出與消費者密切相關的進口商品特別是進口食品農産品的監管。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