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兩會特稿:2014環球視野下前瞻中國經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2-26 20:5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2014:環球視野下前瞻中國經濟 

    新華社北京2月26日電(新華社記者張旭東、韓潔、安蓓、李延霞) 作為觀察中國政治經濟發展的重要窗口,即將召開的2014年全國兩會吸引著世界目光--

    在全球經濟艱難復蘇並深刻調整的當下,從高速向中高速增長轉軌的中國經濟將怎樣攻堅克難?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開局之年,中國經濟又如何借助改革邁出新步伐?

    兩會前夕,結合國內外權威經濟機構的最新預判,新華社記者採訪了部分經濟學家和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2014年中國經濟走勢進行了展望。

    全球經濟再調整--中國經濟步入“轉型換擋”關鍵期

    出口20.8億美元、增長10.4%——作為觀察中國商品出口“晴雨錶”的義烏市場,今年首月外貿出口實現“開門紅”。

    當月的義烏市場景氣指數為1091點,已持續8個月穩定在中高增長平臺上;而在去年1月,義烏市場正遭遇外貿“倒春寒”,市場景氣指數下探至1004點,接近1000點的“枯榮線”。

    義烏市場的變化,是中國經濟運行態勢一個縮影。

    這是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

    回望2013年,全球市場複雜多變,中國經濟連續兩個月下滑,市場一度瀰漫悲觀氣息。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穩中求進,穩中有為,統籌施策。從下半年開始,市場信心明顯提振,全年經濟收盤7.7%,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穩中向好的良好開局,為新一年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是一份含金量十足的“答卷”--

    全年中國進出口總值達4.16萬億美元,首次超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産業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第三産業首超第二産業;消費再次超過投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物價漲幅僅為2.6%,遠低於3.5%的預期目標;新增就業人口1300萬的數字,超額實現900萬人以上的目標任務;城鄉居民收入顯著增加,區域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

    “三個‘超過’顯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邁出實質性步伐,格外難得。”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説,面對複雜多變的世界經濟環境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中央一年來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中國經濟在“合理區間”內先抑後揚,呈現平穩增長態勢,發揮了全球經濟“穩定器”作用。

    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在討論國務院擬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稿時指出,“過去的一年,困難比預料的多,結果比預想的好,成績來之不易”。

    過去成就難能可貴,未來道路依然複雜。

    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錯綜複雜,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並存”。

    從國際看,當前世界經濟正在發生的深刻調整給中國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1月預測2014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7%,這是這一組織兩年來首次上調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則表示,過去五年世界經濟一直依靠新興經濟體這一個引擎拉動;現在發達經濟體將重新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另一大引擎。

    “全球經濟危機並沒有過去,只是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分析認為,隨著美國開始逐漸退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廣大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明顯感到資金短缺,原先經濟結構中存在的問題再度出現,這將深刻影響中國經濟。

    從國內看,中國經濟已由高速轉入中高速增長的新階段,正在經歷經濟發展轉型的歷史性轉變--

    “中國經濟目前正處於雙轉換時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部部長馮飛認為,一個是增長動力的轉換期,過去支撐增長的動力有所削減;另一個是比較優勢的轉換關鍵期,勞動力等傳統比較優勢削弱程度超過預計,但創新驅動等新比較優勢尚未形成,2014年將迎來關鍵轉型突破的一年。

    世界在變,中國在變,技術在變,觀念在變--這一切,都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全新的環境,機遇和挑戰並存。

    攻堅克難迎挑戰--穩中有為立於不敗之地

    “轟隆隆……”隨著一連串巨響,2月23日上午10時,河北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的兩座380立方米煉鐵高爐,在爆破氣浪中轟然倒塌。當日,河北省集中拆除15家鋼鐵企業高爐16座、轉爐3座,化解鋼鐵過剩産能800余萬噸。

    河北這一舉措,恰逢當前京津冀遭遇一週嚴重霧霾天氣、北京和石家莊相繼發佈霧霾橙色預警之時,真實揭示出當下中國環境之急、發展轉型之迫。

    穩中向好、穩中有憂,正是當前中國經濟的客觀寫照。

    展望2014年中國經濟,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劉樹成認為,中國經濟既要著力化解一些行業産能嚴重過剩、防範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緩解部分城市房價上漲過猛、降低企業生産經營成本等問題,又要保持經濟適度增長,防止結構性失業。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如何破解這些難題將在即將召開的兩會上得到代表委員們的關注。

    産能過剩是阻礙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痼疾。統計顯示,到2012年底,全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産能利用率在70%左右……一邊是行業利潤下滑,一邊仍有大量在建、擴建項目。

    李揚代表説:“這與由趕超發展戰略決定的GDP激勵機制有關。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根本上改革以唯GDP為重的政績觀。”

    作為中國經濟過去高速增長重要支柱的房地産業,經過多年發展和調控,一線城市房價依然高企,而部分三線城市則出現房價跳水現象。房地産關聯度高,未來走向關係經濟格局深度調整。

    地方債務風險,是影響經濟運行的“暗礁”。去年底,我國首次摸清並公開了政府性債務底數:全國各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超過20萬億元。總體判斷,我國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處於安全區間,但風險隱患不容小覷。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著力防範債務風險”列為2014年經濟工作的六項主要任務之一,足以顯示中央高層對這一問題的重視。

    賈康委員説,目前當務之急是針對部分地區和行業存在的債務增長較快、債務負擔較重等問題,抓緊建立債務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防止因資金鏈斷裂導致系統性風險。

    一方面外需不振,另一方面內需乏力;一方面環境治理任務急迫,另一方面經濟就業壓力加大……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著諸多“兩難”“多難”局面。

    “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關鍵期,也處於結構調整陣痛期。新的一年我們將面臨嚴峻考驗,尤須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穩中有為方能立於不敗之地。”馮飛説。

    深化改革添動力--開創發展和改革“雙贏”局面

    馬年春節剛過,來自互聯網領域的一場變革正在引發“蝴蝶效應”--

    “微信紅包”的熱度尚未退去,“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的鏖戰近來再次升級。而“餘額寶”、“理財通”等互聯網理財産品群雄爭霸的局面仍在持續……這些新技術正改變著中國消費者的生活乃至影響未來經濟發展格局。

    而從全球技術發展趨勢看,美歐再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以頁巖氣、3D打印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引領新一輪科技創新增長,美歐經濟復蘇明顯,全球新經濟發展領域競爭異常激烈。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深諳新技術發展帶來的革命性變化,“一步快,步步快;一步慢,步步慢。機遇和挑戰當前,我們必須加快改革、突破創新,在新技術革命中搶佔制高點,力促中國經濟再躍上新臺階。”

    研判2014年,幾大國際機構依然看好中國經濟走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亞洲開發銀行均預測中國經濟今年將增長7.5%,世界銀行認為中國經濟將增長7.7%。在所有重要經濟體中,中國經濟增速將依然領先。

    “我國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仍在推進過程中,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沒有問題。”馮飛表示,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是能否以改革創新形成核心競爭力。

    新的一年裏,國內互聯網格局將深度調整和嬗變,信息網絡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展開“競爭並融合”的趨勢更加明顯;傳統製造業將深度痛苦轉型,金融財稅領域風險均需要化解……轉型中的中國經濟需要以改革創新來尋求新突破。

    2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做出明確部署,實現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要向深化改革要動力,確保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推進重要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業內人士分析,中央這些部署明確了今年經濟工作的總思路。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也將把黨的意志轉化為人民的意志,把中央的部署方略轉化為具體的行動。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經濟實現接力發展的關鍵之年,全面深化改革如何落實,事關中國經濟未來走向。

    “改革將成為今年經濟工作的最大主題,以改革促發展、促轉方式調結構、促民生改善,將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賈康委員説。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看來,新一輪改革中,“經濟體制改革將發揮‘火車頭’牽引作用。當前我國存在的最突出最根本問題還是發展問題,下一步發展面臨諸多難題和風險,通過加快經濟領域改革將釋放更多發展動力。”

    2月19日,中石化發佈公告稱,將在油品銷售業務板塊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這一舉措被視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後,中國國企實現改革轉型的一個積極行動。

    “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加快房地産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這些力度空前的改革舉措將在今後逐一開展,必將為中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今天我們發現自己頭頂上的天變了,我們腳下的穩健土地也在變化。因為客戶和市場、因為新技術的革命在變。絕對不能輕視這瞬息萬變的時代。”阿裏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今年1月在致員工的信中如此表示。

    站在新起點,實現新跨越。

    人們相信,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將承載起億萬民眾的心聲和期盼,凝聚起代表委員的智慧和心血,謀劃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藍圖。

    人們相信,新的一年裏,伴隨“蹄疾而步穩”的全面改革縱深推進,中國經濟也必將呈現發展和改革的“雙贏”局面。

責任編輯: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