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成:推進實施好治污新模式需特別做好五方面工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28 16:35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改革創新治污模式,吸引和擴大社會資本投入,促進環境服務業發展。《意見》指出,要以環境公用設施、工業園區等領域為重點,以市場化、專業化、産業化為導向,營造有利的市場和政策環境,改進政府管理和服務,健全第三方治理市場,不斷提升我國污染治理水平。為何要推行第三方治理?推行第三方治理將給我國環境污染治理現狀帶來哪些改觀?如何激發社會資本進入環境治理市場的活力?政府部門又將為此出臺哪些配套制度和政策?2015年1月28日15時,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王善成作客中國政府網,與網友在線交流,並回答網友關心的問題。

[主持人]這麼看,《意見》的創新點、突破點很多啊,有網友問,現在很多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政府如何履行職能,那麼就這項改革而言,對政府有什麼要求?或者説,貫徹實施好《意見》,政府應如何履行職能,履行什麼樣的職能?

[王善成]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確實可以説問到了根上,這個問題也非常重要,這個問題是我們文件制定的關鍵點之一。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作為一種新的治污模式,要把它推進實施好,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貫徹落實好《意見》,確保第三方治理取得實效,的確要求政府在很多方面發揮好作用。總體上説,在新的環境治理體系中,政府角色定位,應由以前的污染治理主導實施者轉變為污染治理的引導合作者,重在負責制定第三方治理的法律規範、建立完善相關制度,創新投資運營機制;加強政策扶持、激勵,強化市場監管、環保執法,為廣泛的第三方參與環境治理營造公正、公平的市場環境,也為社會資本進入創造平等的機會。

特別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保障居民合法權益。保障居民公共權益大概有這樣幾方面:一是這項改革的目的就是通過市場化引入競爭,提高環境公共服務供給效率和服務質量,這是最核心、最根本的。由此要統籌好公益性和經營性的關係,對項目經營者處置特許經營權、土地利用使用權包括設施以及股權資産或者其他權力要作出規定,不能隨意轉讓。同時建立退出機制,建立應急預案。比如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産生很大問題,可能會産生公共利益或者公共安全。比如污水處理廠一下子要停産了,那老百姓的污水、垃圾一天不能等,那怎麼辦?當地政府就要啟動臨時接管措施。隨著污水垃圾處理要求不斷提高,處理成本客觀上也在上升,需要進一步完善污水處理價格收費政策,但不能將完善價格收費政策簡單等同於提高收費,要充分考慮群眾負擔,在收費調價過程中,應不應該提?提多少?要認真進行成本監審、嚴格按《價格法》履行聽證程序,防止加重居民負擔。

二是,要做好第三方治理投資回報率的測算。地方一些政府因為沒有科學合理的尺子,所以在當時條件下盲目承諾一些不合理的、過高的投資回報,導致一些項目轉化為長期的高息貸款。為此,《意見》規定“政府不得承諾不合理的高額固定收益回報”,並實現“向約定公共服務質量下的風險收益轉變”。合理回報率應該或者可以以行業平均利潤和銀行存貸款利率作為參考把握的尺子,實現在同等環境公共服務質量下,通過有效的市場競爭,降低綜合處理成本。

三是,要堅持市場化運作,尊重企業自主地位,不搞違背企業意願的“一刀切、拉郎配”;我們是要通過市場的機制去引導和鼓勵第三方治理,進行委託。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説非要強迫企業必須去委託,這個原則要把握好。著力通過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通過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和政策制度方面,鼓勵和引導社會企業參與第三方治理;四是,要嚴格公開招投標或競爭性談判程序,政府為了保證市場機制能夠得到實施和市場良性發展,切實以公平、公正的方式確定特許經營方或委託運營方,依據環境服務的質量、環境治理的效果和公眾滿意度為標準,遴選優質的第三方環境服務供給者,不斷提高公共服務的水平。

五是,要扮演好監督者角色,這非常重要。首先要防止權力尋租、防止腐敗産生。二是又要嚴格執法,加強監管,一方面強化對排污企業的環境執法,嚴格執行環保法律法規;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第三方治理準入、運營、退出全過程監管機制,特別是加強對第三方服務治理企業服務質量、治理效果的監管,推動企業建立誠信檔案和信用累計制度,探索使用黑名單制度,依法公開第三方治理項目環境監管信息等,這樣更加規範第三方的治理行為,確保治理效果。

總之,各級政府要按照中央國務院要求,認真正確履行職能,積極穩妥推進改革,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責任編輯: 向思敏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