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裝修消費“貓膩”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14 10:04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廣州3月14日專電(新華社記者 田建川)裝修材料以次充好、偷工減料影響裝修質量、裝修總價遠超合同預算、停工延期無法交付……掉進裝修“陷阱”的消費者在現實中又經常投訴無門,交涉無果,最後只能忍氣吞聲,自認倒楣。家庭裝修有多少隱性消費還在坑蒙消費者?“貓膩”背後裝修公司打的什麼小算盤?如何加強監管剷除家裝市場“貓膩”?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我的裝修 誰做主?

    經過慎重比較,深圳市民周小姐去年5月選擇了一家自稱“零投訴”的裝修公司開始裝房子,預算價格20萬元,合同約定110個工作日完工。讓她鬱悶的是,隨後的裝修施工中卻出現了多個質量問題:墻砌歪了、門板變形、落地玻璃被打碎了,定制的書桌無法承重……

    更讓周小姐窩火的是,她家到現在還是一個狼狽不堪的工地。去年12月裝修公司的項目經理以“設計預算有誤”為由,要求加價79000元,否則就停工。“裝修質量一塌糊塗,還強硬地在合同之外加價亂收費,這跟搶劫有什麼區別?”周小姐説,停工後她一直跟裝修公司交涉,都徒勞無果。“有家住不進,還要備受精神上的折磨。”

    周小姐的煩惱並非個案。據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統計,2013年該系統共受理涉及房屋裝修類投訴127宗,比2012年增長209.8%;裝飾建材類投訴330宗,比2012年增長43.5%。

    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投訴諮詢部魏興告訴記者,消費者反映集中的問題包括裝修合同約定不詳、故設陷阱;裝修材料以次充好、貨不對板;以“零利潤裝修”為誘餌請君入甕,之後中途加價,導致實際裝修價遠超預算等。

    “一些裝修公司在花言巧語承攬業務後,項目經理再把工程轉包給一些散工甚至馬路遊擊隊,自己當起包工頭坐收漁利。”魏興説,散工充當有資質人員進場施工的現象在家裝市場較為普遍,這也是造成裝修工程質量得不到保證的根本原因。

    坑人陰招防不勝防

    廣州一位不願具名的裝飾公司葉姓負責人告訴記者,家裝市場競爭激烈,除了大大小小的裝修公司,還有靠低價攬活的馬路遊擊隊,家裝市場良莠不齊。除了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等慣用伎倆外,不少裝修公司或商家利用消費者對家裝的不了解,使出對付消費者的各種“陰招”,目的就是一個——“多賺錢”。

    陰招一:裝修合同設陷阱 隱藏“增項費用”

    在和業主簽訂的合同裏,除了已經明確的預算金額外,還有一個“增項費用”。而這個“增項費用”正是無良公司的“吸金器”,包括結構改造、水電路工程、背景墻吊頂等裝飾性工程、地面找平、衛生間防水、墻面剷除、輕體墻貼布、材料搬運費等等。這些項目沒有業內統一的收費標準,主觀性強,也最容易做文章。隱蔽的是,這些所謂的“增項費用”在合同裏一般都不會註明,或者裝修公司以“套餐式裝修”為幌子故意漏報,但在具體施工時則以“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太高、施工難度大”等名義提出。

    陰招二:“裸價裝修”吸引上鉤 項目分拆暗藏玄機

    很多裝修公司為搶奪客源,在做裝修預算報價時會把預算價報得很低,自稱是“零利潤裝修”。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就把一個項目拆成幾個項目分開計價,如墻面塗料拆成墻面清理、刮膩子、磨平、再上塗料等幾個項目;水管安裝拆成暗埋管道、水龍頭、熱水管、冷水管,分開計價。通過分拆項目,房屋的實際裝修價比預算價大大增加,致使消費者叫苦不迭。

    陰招三:邊裝修邊加價 以“質量、延期”為威脅

    房子裝修到一半,裝修公司以各種理由提出增加費用,聲稱“不交錢不保障質量”“延期交付我不負責任”等。此時的業主就“上了賊船”,不付錢那麼工程就面臨停工的危險,找人評理卻敵不過他耍無賴。更大的問題是,業主妥協了第一次,往往還有第二次、第三次。被深深“套牢”的業主為了早點入住,往往自認倒楣,交錢了事。

    陰招四:想驗收?先把裝修款交齊

    按照流程和業內慣例,裝修款一般是根據工程進度分期付款,最後一筆尾款一般等房屋驗收後交齊。為了早點拿到錢防止“夜長夢多”無法交付,裝修公司會使出絕招:等工程進度完成了八九成,立即減少施工人數,拖緩施工進度。此時,如果業主不打破合同規則提前交付尾款,就不確保完工。

    市場監管急需加強

    一份關於“家裝隱性消費”的互聯網調查數據顯示,遇到“裝修公司在裝修過程中單方面要求漲價”時,43%的受調網友選擇“接受事實,繼續選擇裝修公司裝修”。消費者的被動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業內專家介紹,當前家裝行業“正規軍”隊伍不強,家裝企業五花八門,相當大一部分是沒有施工資質、管理鬆散的家裝“遊擊隊”,這些鬆散的家裝施工人員流動性大,沒有固定場所,缺乏有效承擔工程質量責任的能力,致使工程質量得不到相應的保障。

    實際上,住建部、商務部已陸續出臺並實施了《住宅室內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範》《家居行業經營服務規範》等規範性文件,對家裝相關細節有明確要求。然而,與頻仍的家裝投訴極不相稱的是,家裝行業缺乏強有力的市場監管機制。

    專家認為,由於家裝涉及住建、房管、規劃、工商等多個部門,監管部門應進一步明確各自的監管職能,形成監管合力。在管理層面上必須明確由哪一個主管部門對此類問題主要負責,其他職能部門起到輔助、引導作用,才能防止監管空白。

    此外,家裝行業急需加強行業自律。由於家裝行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的不足,行業內的有效自律和約束機制尚未形成。業內人士指出,只有家裝經營者誠信經營,正當競爭,家裝市場才能逐步有序,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才能得到保障。

責任編輯: 徐菁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