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故宮博物院舉辦“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

2019-02-20 08:43 來源: 文物局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正月十五元宵節,古稱上元節,是新一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新春慶賀活動的延續。它起源、成型于漢代,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形成了今天吃元宵、賞月、燃燈放焰、猜燈謎、舞獅子、舞龍等民俗。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俗節日有其無可替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承載了中國人古往今來對生活的種種美好祝福和期盼。

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來,讓鮮活起來的傳統節慶文化給觀眾帶來豐富的節日享受,2019己亥年元宵節期間,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和故宮博物院共同舉辦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于2月19日(正月十五)、20日(正月十六)在故宮博物院舉行。

此次活動邀請勞動模範、北京榜樣、快遞小哥、環衛工人、解放軍和武警官兵、消防隊員、公安幹警等各界代表以及觀眾朋友數千人,前往故宮博物院的午門展廳、太和門廣場、故宮東城墻、神武門等區域觀燈賞景,共賀良宵。

“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作為故宮博物院“紫禁城裏過大年”系列展覽活動的延續,目的是滿足公眾的文化需求、心理需求、情感需求,更好地闡釋“傳統節慶”這一充滿團圓幸福感的話題,讓公眾在新春的故宮博物院,感受獨特的節慶味、人情味。

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

“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4年來第一次在晚間免費對公眾開放,也是紫禁城古建築群第一次在晚間被較大規模點亮。通過燈光照明及燈光布景,紫禁城內的午門—雁翅樓、太和門、太和殿、東南角樓、東華門、東北角樓、神武門等區域霓虹閃耀,讓觀眾可以在晚間遊覽紫禁城。

觀眾入場前,可觀賞午門城樓及東、西雁翅樓在燈光映照下的壯美雄姿。自午門入場後,首先觀賞點亮後的太和門廣場,隨後由午門西馬道登午門城樓,參觀“紫禁城裏過大年”展,在東雁翅樓欣賞中央民族樂團琵琶演奏家趙聰及其團隊的精彩演奏。結束午門展廳參觀後,觀眾沿著由充滿節日氛圍的紅燈籠點綴的城墻步行至東南角樓,觀看虛擬現實影片《角樓》,隨後沿著城墻來到東華門城樓,參觀“營造之道——紫禁城建築藝術展”。當走過近千米長的佈滿紅燈籠的故宮東城墻時,可以看到臨近城墻西側的部分古建築也被點亮,聆聽到暢音閣戲樓傳來的戲曲聲音。到達東北角樓後,觀眾步行至神武門,在這一區域可以觀賞到城墻南北兩側通過藝術燈光投影于建築屋頂上的《千里江山圖卷》等繪畫作品,體驗人在畫中游的感覺。離開神武門城樓後,神武門外東、西兩側的角樓餐廳和角樓咖啡靜候光臨,從而圓滿結束此次“上元之夜”文化活動。

九陌連燈影  千門度月華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通過持續開展古建築整體維修保護工程、穩步推進“平安故宮”工程,故宮開放面積從2012年的30%,持續擴大到2015年的65%,再到2018年的80%,新開放了南大庫傢具館、四分之三的城墻,越來越多的院落、展覽、文物與公眾“見面”。院內展覽百花齊放,實體展覽、虛擬展覽亮點紛呈,不僅在學術界具有影響力,而且在觀眾中不斷形成觀展熱潮,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紫禁城已經走過了近600年歲月,在悉心保護故宮文化遺産的前提下,故宮博物院希望能夠通過展覽等方式,多層次地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示和解讀傳統文化,與觀眾的期望互動,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使故宮博物院成為人們的精神家園和文化綠洲,為廣大民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紫禁城上元之夜”的照明設計將高新科技與文物保護有機融合,在方案制定階段,就考慮到照明可能對古建築産生的損害,通過設定不同的燈光強度,産生光影對比,使其在夜間自然産生立體感,達到“見光不見燈”的布光效果,使照明融入建築,讓觀眾更充分感受到紫禁城的夜間風采。

午門城樓及東、西雁翅樓在燈光映照下,展現壯美雄姿。太和門建築主體及漢白玉臺階作為主要投影目標,用55000流明的激光電影放映機,通過激光投影技術,實現精準對位,讓數字畫面躍然于故宮古建築之上。午門至神武門東側城墻區域,由充滿節日氛圍的紅燈籠點綴城墻,引導觀眾步行。臨近城墻西側的建築也被點亮,營造出喜慶祥和的節慶氛圍。《千里江山圖卷》等繪畫作品以藝術燈光形式,投影于建築屋頂上。

故宮博物院以此不斷探索文化創意的創新方式,拉近博物館與公眾的距離,讓人們更加深刻地感受故宮文化的多元魅力,進一步實現“讓收藏在禁宮裏的文物活起來”的國家文化事業發展願景。(宮 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郭曉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