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健康
 
健康提示:秋冬進補應遵循“虛則補之”的原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07日   來源:光明日報

    立秋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秋冬進補的習慣,秋季“進補”也就是人們常説的“貼秋膘”,又稱“引補”或“底補”。

    秋冬進補在祖國醫學中早就有所記載,《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食養”的概念。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藥食兩用的處方達200余首,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首列“食治”專篇。這些經典醫籍的記載,為後世食療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基礎。

    進補的方法分為食補和藥補兩大類,對於一般體質不虛,無明顯疾病,而僅想增強體質的人應以食補為主;而對於因病需要藥補的人群來説,則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切忌隨便服用各類滋補藥。秋冬進補的基本原則是虛則補之,具體步驟大致如下:首先在秋天氣候涼爽時,可先服用一些較為平和的補品,也就是達到“底補”目的。秋季的“底補”是作為進補的先導,為冬季“進補”做好準備。“底補”宜選用北芪、冬蟲夏草、當歸、枸杞、黨參、紅棗、花生米、芡實、山藥、大棗、龍眼肉、核桃仁、百合、蓮子、苡仁等性味平和的滋補品,食品則包括雞、鴨、魚、肉、排骨、豆類、蔬菜等。

    陽虛者多見腰膝冷痛、四肢不溫、小便頻數、大便溏泄、陽痿早泄等症,食補應以羊肉、狗肉、鴿肉、雀肉、胡桃仁、韭菜、海參、泥鰍為主,如當歸生薑羊肉湯,對陽氣虛的老年人來説尤為適宜。藥補可適當選用人參、鹿茸、肉桂等品。

    陰虛者多見虛煩不眠、口苦咽幹、午後潮熱、顴紅、便秘、舌質紅少苔等症狀,食補應以鵝肉、鴨肉、鱉、龜、牡礪肉、藕、銀耳、芹菜、菠菜、豬肝、豬腎、芝麻、麥冬等為主,如鴨肉同當歸燉服,有補血潤腸通便之功。藥補可選用補陰藥,如生地黃、熟地黃、龜板等,成藥可選用大補陰丸、龜齡集、六味地黃丸等。

    氣虛者多見體倦乏力、面色蒼白、氣短喘息、懶言聲低、飲食不佳或大便溏泄、舌淡苔薄白等表現,食補可選用山藥、魚類、黃豆、大棗、蓮子、桂圓、百合等,藥補可選用人參、黃芪、黨參、炒白術等,成藥可選用人參健脾丸、四君子湯、補中益氣丸等。

    血虛者多見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蒼白,口、舌、唇、指甲色淡等症狀,食補可選用豬肉、雞肉、龍眼肉、動物肝、豬血、紅棗、骨頭湯等,補血藥可選用當歸、阿膠、熟地等,成藥可選用養血安神丸、天王補心丹。

    此外,有些人認為秋冬進補,多多益善,實際並非如此。應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判斷“進補”是否合適:

    一是睡眠情況,如果進補後很興奮,睡不著覺,就是過了;

    二是口腔內長瘡、咽喉上火疼痛、口內有異味,也是補多了;

    三是看大便,大便幹結或溏泄均是補過的徵象。建議進補時從小量開始,根據自己的感覺適量遞增,以精力充沛、食欲正常、渾身舒服、不燥不虛為宜,這樣才能達到科學進補的目的。(武警總醫院 羅社文 梁海清)

 
 
 相關鏈結
· 養生提示:天氣涼爽 謹慎秋凍
· 養生提示:夏秋交替時節宜少思寡欲
· 健康提示:秋天抑鬱症多發 針灸治療效果佳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