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科學生活:社交網站能為網友帶來什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6月17日   來源:科技日報

    “你身價多少了”“老陳家的靈芝熟了,你快去偷吧”……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種菜”“買奴隸”成為身邊朋友談論的主要話題。以開心網為代表的一批社交網站在網絡迅速竄紅,贏來眾多網友捧場。這些社交網站為何能吸引如此龐大的網民?這樣的一個網絡世界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人們遊樂其中,得失幾何?

    不同理由 同樣開心

    “以前打開電腦第一件事是開QQ,現在第一件事是上開心網偷菜,搶車位。”26歲的小宋從事文秘工作,她對記者説,去年某個時期,她的郵箱不斷收到朋友邀請她加入開心網的來信,一開始她對此不太感興趣。“但是慢慢地,聽同事、朋友聊天都會説起這個,感覺自己不能落伍了,所以就去註冊了一個。”

    而在媒體工作的陳佳(化名)卻認為,對年輕人來説,開心網是個可以讓大家迅速熟絡的話題。她告訴記者,在一次出差途中,本來車裏的人都沉默不語,不知道誰帶頭聊起了開心網,結果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聊開了。

    40歲的張海則是為了和他的員工更好地交流溝通才玩起開心網的,“平常他們可能敬畏我是領導,但是在遊戲中就能更自由的溝通了。”

    社交類站點(SNS)建立在“六度分割理論”的基礎之上。這個由美國教授斯坦利·米爾格蘭姆于1967年創立的理論稱,最多通過6個人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清華大學媒介調查研究室趙曙光博士説:“這個理論改變了人們對於網絡是種弱聯絡的認識,它確實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絡。”

    趙曙光表示,社交類網站的本意是加強社會關係網絡,“到後來加入遊戲也是出於這個目的,因為在互聯網上遊戲是黏度最強的工具。”

    中國心理協會會員、註冊心理師王星波是較早關注“開心網”的心理學家之一。他説,開心網滿足了人們在現實交往中的多種心理需求,如交友、集體遊戲、釋放壓力等,是緩解生存焦慮的有效方法,也是人際交往的重要通道之一。

    “開心”上癮 身心俱疲

    快1點了,眼皮子都已經在打架,卻掙扎等待著菜地裏幾朵雪蓮的收成。

    定上鬧鐘,或者是製作表格,準確記錄好友們莊稼成熟的時間……

    人們在享受“開心”的同時,很可能把自己折騰得身心疲憊,“開心並累著”,小宋説。她透露,她先後註冊了校內網、開心網、聚友網等幾個網站,“每個晚上的好友不同,有些是大學同學,有些是小學同學,有些是現在同事。”小宋説。

    “偷菜真的會上癮,上班時也會隔一段時間就忍不住上去看看。”陳佳説。

    因而,一些公司開始屏蔽類似的網站。“我們單位監測到一大早怎麼那麼多人上這個網站,就給屏蔽了,現在我們白天都上不了了。”在某事業單位網站工作的小鄭説。與此同時,網絡上有關白領沉迷此類遊戲影響工作甚至被解雇的傳聞也屢見不鮮。

    不久前,由八匹馬傳媒網發起的“反廬舍聯盟”,將開心網等網站列為主要打擊對手,不惜以辭退等強硬手段,禁止員工上班時間沉迷SNS遊戲。最新消息説,國內已有300多家企業加入該聯盟,這個數字還在增加。

    更為嚴重的是,心理學家埃裏克·希格曼稱,社交網站會通過降低人與人面對面接觸的機會,從而增加出現嚴重健康問題的風險。

    希格曼稱,通過電子郵件或網上溝通而不是直接面對面溝通,可能會産生一系列生物效應。越來越多地與社會隔離會改變基因的工作方式,打亂免疫體系、激素水平和動脈功能,還可能影響智力表現及增加如癌症、中風、心臟病和癡呆的風險。

    好自為之 適可而止

    SNS類網站是否真如洪水猛獸?有多少人會對此上癮?是不是該敬而遠之呢?

    正如前文所述,一些社交網站增加了遊戲功能確實增加了網絡黏度,但與此同時,“黏度增加了,就容易使人們産生一定的依賴,就像網絡遊戲一樣。”趙曙光説。但他認為人們大可不必對此心生恐懼,“首先,和網絡遊戲不同,社交類網站的主要用戶是已經工作了的人,他們有一定的自製力,不像青少年,容易沉迷于網絡,其負面作用怎麼也不會比網絡遊戲更大。”

    小宋的話可以佐證趙曙光的觀點。“感覺這東西很浪費時間,平均每天要花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來打點”,小宋説,而在此之前,她的空閒時間都用來蒐集相關信息和資料,現在則主要用在泡校內網、開心網了。而且她發現這對於增進和朋友、同事之間的聯絡並沒有太多幫助,“只是互相偷,説話並不多,就像你看到他在MSN上挂著但是不聊天一樣。”

    “這種東西時間長了就膩了,”她説,大概過了兩個月以後,資産達到幾百萬就沒有積累的快樂了,“退出網站,你還得面對生活、面對工作,可能還會因為玩遊戲浪費時間而更加懊惱,所以現在有時候一天偶爾上去看一下,菜被人偷光了就再種上,我不玩了別人還得玩。”

    記者採訪了約20位開心網的玩家,其中90%的人所持觀點與小宋大同小異。但趙曙光還是建議,一些聯盟可以在引導正確對待社交網站方面發揮作用。王星波則表示,一部分人是為了逃避現實中的壓力才選擇網絡交流的,他們很可能沉迷於此而對現實中的交往能力産生更大的負面影響。“網絡上的交流雖然可以通過文字、聲音甚至視頻等多種形式,但它遠不可能達到人與人面對面交流的效果。”

    此外,人們可能很難意識到自己在人際交往方面的功能退化。“這時候就要用現實這把尺子來衡量,比如説不想參加飯局、推脫朋友聚會等等,甚至身體上出現一些不適的時候,都要考慮一下自己是否太依賴於網絡交流了。”王星波説。他建議玩家們,“好自為之,適可而止,千萬不要放棄現實中的交流。”(記者 操秀英)

 
 
 相關鏈結
· 科學生活:綠色過濾軟體能否保青少年安全上網?
· 科學生活:網絡會改變我們的社交生活嗎?
· 科學生活:我們該如何規範虛擬財産?
· 科學生活:中老年人上網是否比閱讀更健腦?
· 科學生活:網絡搜索排名能否做到公正?
· 科學生活:如何應對網絡地址枯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